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1 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2007年05月31日 星期四 18:47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是非功过任评说  

  对香港金融保卫战的评价主要是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向来奉行“积极不干预”自由政策的政府大举入市行动的评价。

  由于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为了稳定香港的经济与金融市场,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即以7.8港元兑换1美元的比例盯住美元的制度。对于这种汇率制度,业界一直存有争议。反对者认为,由于无法保证香港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完全同步性,美元与港元的固定比率始终存在一个投机的空间,在投机者长期攻击下,这种制度的消亡在所难免。而赞成者认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始建于1983年。当时由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受阻,引发市场出现大量抛售港元、收购美元的现象,港府出于保护港元汇率,维护港人对香港未来信心而建立。历史也证明,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香港有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条件:香港一贯奉行谨慎财政政策;香港有着庞大外汇储备;香港经济体系灵活,能够应对适度的经济波动;香港金融体制稳定,监管审慎以及香港有内地蓬勃发展的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持等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联系汇率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金融管理局将它用错了,因为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现钞发行制度,但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做法是使外汇市场上同样要维持1美元兑7.8港元的水平,而且只许港元汇率高于该下限,即只允许港元汇率单边浮动,这实际上是作茧自缚,使所有的汇率风险都由金管局自身承担。

  对于港府入市干预,反对者认为,政府干预可能令长线投资者远离香港,打击长线投资者来港投资;港府此举有损自由经济形象,会破坏其金融中心地位。

  而支持者认为,港府向来信奉自由经济,自由经济是香港的基石。但是遭人操控的经济不是自由经济,港府入市旨在打破这种操纵,入市干预完全正确。香港政府入市干预,其积极意义远远胜过其负面影响。

  题外的话  

  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多数的经济理论认为“全球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地向国际靠拢。但是,一系列危机的爆发,让人们不得不再度考虑自由化这个问题,尤其是当一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受到威胁和破坏时,是不是还应继续奉行自由化?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扫荡,已经严重威胁过一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还一味地高举自由大旗,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一点对于尚未完全开放,但正在走向更加开放的我国国内经济而言,也颇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完)

.

.

.

[网络转载] 1998年香港保卫战


  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98年8月28日,全世界把目光都投向了港岛。在那里的股票市场,香港政府和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在创下790亿港元的香港股票市场日成交额历史天量后,恒生指数稳稳地收在7800点以上。自8月14日港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票现货、期货两市以来,港府与国际投机者在金融市场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据一些香港媒介估计,其间港府先后在股、汇两市投入了相当于100亿美元以上的储备,仅就此而言,已经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投入77亿美元的规模,成为政府与国际投机者对垒规模最大的一次。从动员资源的角度看,也已经超过一场中等规模的常规战争,堪称"没有硝烟的战争"。

  1997年7月泰铢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却给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投机者带来巨大机会。这些对冲基金虽然自身规模有限,但通过"杠杆效应"带动的资金量却很大,它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专门寻找各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一旦发现目标,便集中力量攻击,往往获利不浅。更为可怕的是,目前每天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的投机资金超过一万亿,总额则在七万亿以上。这些投机资金被称为国际游资,或"热钱"(hot money),它们跟随对冲基金,形成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股强大力量。1997年10月国际游资首次冲击香港金融市场,造成香港同业拆息高企,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大幅下挫,投机者满载而归。国际投机者食髓知味,10月风暴过后,又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市、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狂妄地将香港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实施至今已有15年之久,它以1美元兑7.75港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1997年10月23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首次受到国际金融炒家狙击。他们大量直接抛售港币以兑换美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一度飚升到300%,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1000多点。此一役,炒家们共抛售了400多亿港币,在证券市场获利数十亿港元。

  尝到了甜头的投资者继续玩弄同样的手段。1998年1月、5月,相同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在香港上映。西方舆论戏称,香港成了国际投机者的"自动提款机",他们一旦缺钱花了,只需在这个提款机上按几个钮。尽管香港凭借充裕的外汇储备保住了联系汇率,但在高利率的影响之下,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利率居高不下,股市下跌了50%以上,楼市下跌了50%以上,经济元气大伤,至今未愈。当年首季香港经济负增长2.8%。

        进入夏季,国际炒家热炒"人民币贬值"的谣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香港乃沛公也。人民币贬值势必沉重地打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这一信息更加刺激了香港的股市和汇市。

  加之纽约股市回软,日跌幅一度达299点,并将继续下滑;日本新政府回天无力;香港上市公司陆续宣布中期业绩,不利消息接踵而至,国泰公司50多年来首次亏损,太古、汇丰利润大幅下跌;香港市场上谣言四起,风声鹤唳,令投资者惶恐不安。这些无疑成了国际金融炒家们进攻香港的信号。


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联手大举进攻

         从98年8月5日起,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大举进攻,在香港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精锐部队"就是华尔街大炒家乔治•索罗斯麾下的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5日,香港市场上抛售的港币达200多亿;6日,又是一个200多亿。

         按照索罗斯等人的计划,先在汇市上抛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并借此打压股市。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然后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贷,汇市股市双双获利。醉翁之意尽在恒指期货。
董建华: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

8月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记者发表谈话,他说:维持联系汇率是特政府最坚定不移的政策。"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我们绝对有能力与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会做得到。维持联系汇率将能确保香港的长远经济活力与利益,短期的痛苦可以接受。"董建华颇有悲壮之色。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舆论界戏称"任一招",意思是说,每每金融炒家杀将过来的时候,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以抗拒炒家的狙击,维持联系汇率。

  而此法的副作用日益昭彰,它对股市楼市的杀伤力太大。恒生指数下跌至6500点将是银行体系所能承受的最低限。专家分析,如果股市和楼市进一步大幅下跌,银行在无可选择下势必大量抛售有关抵押资产,从而掀起股票市场和地产市场的恶性抛售潮,一些中小型银行,甚至有可能因为呆坏账过多而面临倒闭的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有银行开始倒闭,香港银行体系势必遭受致命的连锁打击。

         如果听任索罗斯这些国际炒家,一次又一次地赢去香港人的血汗钱,香港经济实力再强也总有一天会被淘空。香港政府终于忍无可忍,下决心向炒家"开战"。


互相试探:港府吃进500亿便宜港元

  金管局首先在外汇市场上公开与国际金融大炒家叫板,炒家每卖出一盘港元,金管局便吃下一盘,而且吃下的是便宜的港元。金管局主动以政府财政储备承接了炒家的近500亿港元沽盘,再把买回来的港元重新存入银行。以此来压低拆借利率的升势,减少对经济的伤害。

         按照香港货币局规定,金管局倘若要在外汇市场以美元购回港元,必须以固定汇率1美元兑7.8港元的价格购买。而这次却以炒家的卖价7.75港元悉数买进,引至炒家们大喊不公。任志刚说,这次购买港元,并非为金融管理局本身购买,而是替香港政府即国库购买,因此并没有违反货币局的严格规定。

         香港政府为了应付经济衰退,采取了扩张财政政策,加大预算赤字。每年夏季国库库存港元枯竭,政府开支必须到货币市场以美元换取港元。恰在此时,金融炒家大笔卖出港元,金管局便顺理成章地为政府大笔买入便宜的港元。

         如同武林高手过招,一方低估了另一方的内功,招致自身的内功被对方绵绵不绝地吸走了化解了。到1998年7月末,香港外汇储备为9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三。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内地,约为1400亿美元。

         第一回合到7日星期五下午四点半,以香港金管局小胜暂告一段落,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7.75港元左右的水平上。因为股市受挫的程度并不大,期指下滑也不大,炒家无功而返。但他们并未罢手。下一个目标就是证券市场。


别无选择:"世纪豪赌"开战

       98年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动手干预股票市场,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纪豪赌"。赌客就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港人称"金融大鳄"。

        8月14日(星期五)香港政府突然出手,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举吸纳,致使那一天的恒生指数反弹560多点,升幅达8%,以7224点收盘;

        8月17日,全球股市暴跌,恰好星期一为抗日战争胜利日,香港休市,避过了冲击波;

        8月18日,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也开始回稳,亚洲各地股市全面反弹。这一天是公众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港府保留实力,恒生指数窄幅波动,大市终盘微跌14点,以7210点报收;

        8月19日,港府外汇基金继续入市,大挟淡仓,指数攀升412点,以7622报收;

        8月20日,大市于高位7900点遇到初步阻力,而港府买盘亦稍为收敛,指数于7742报收,升120点;

8月21日,外汇基金入市未见积极,八大外资亦于尾市联手,使期指尾市狂泻200点,指数当日回软,以7527报收,跌215点;

        8月24日,港府重组实力,为入市干预以来最大规模,最后大市急升318点以7845报收。

从8月14日到8月28日,香港媒介以战场报道的语言形容说:"政府军采取大进小退、稳打稳扎和步步为营的策略,对炒家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

        8月26日,离恒指期货的结算日期还有两天。虽经8天鏖战,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刻还未到来。此时,港府需要进一步探明敌方火力,知己知彼,以更好地布阵迎敌。

       港府首先必须知道,如果没有港府不入市,股票市场究竟有多大力量与炒家交锋。

        26日15点08分,一直扮演买家角色的港府一改面孔,突然收起所有股票现货和期指买盘,并主动沽空恒指期货,引发炒家急忙跟风追沽。短短两分钟,恒生指数急挫160点,恒指期货下跌近300点。这时,港府突然反过头来,再度入市收复失地,大量买进股票和期货合约,将股指和期指顶回原来的水平。

  此番试探,香港政府暗吸一口冷气,炒家实力不可小觑,恶战在即,一触即发。

  8月27日上午10时,香港股市开市。

  绝不亚于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一开始,炒家的卖盘就如排山倒海一般扑来。在第一个15分钟内,成交额即达19亿港元;在第二个15分钟内,成交额为10亿港元;在第三个15分钟内,又是10.9亿港元的股票成交。而在收市前的15分钟,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成交额高达82亿港元!单香港电讯股票一项,政府推出的1亿港元的买盘,不到9分钟即告全部成交。状态之惨烈,令场上"红马夹"目瞪口呆。

        这一天,香港政府动用了200亿港元,委托10家经纪行在33家恒指成分股上围追堵截。金融大鳄几番突围,未能如愿。最终,恒生指数报收7922点,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扬88点,全天成交额230亿港币。这是自97年11月4日以来的最高额。

        27日的晚上,大战的前夜,亦成了香港的不眠之夜。凌晨,香港天文台发出雷暴警报。


8月28日:胜败在此一举

        28日是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胜败在此一举!

        恒指期货的结算价格为这一天每五分钟恒生指数报价的平均值,因此,要抬高结算价,就必须保证恒生指数走势平稳。要达此目的,政府军非得竭尽全力,死保死守。

        这一天,百万香港人锁定频道,眼睛紧紧盯住飞快跳动的恒生指数,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上午10时,决战打响。港府与金融大鳄立刻在"汇丰控股"与"香港电讯"上展开激战。炒家的抛盘气势汹汹、排山倒海,政府军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不剩,全盘买入。开市仅5分钟,成交额即高达30亿港元!与此同时,港府同时在33只恒指成分股上设下买盘防线,全线防守。

        中午12时午市收市前,战斗又趋激烈,"长江实业"、"中国电讯"等多个蓝筹股被炒家疯狂抛售,并有大量欧洲基金入市。滔滔股海,港府一木擎天。午市收市时成交额报409亿港元。下午开市,战况更趋严峻。炒家的抛盘滚滚而来,特区政府全线死守,平均每分钟就有价值3.5亿元的股票易手。

        下午四时整,恒生指数终于在7829点定格!

        这是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

        全天交易额达到了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

        在上溯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港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投机者的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从8月5日起,香港特区政府在汇市、股市和期货市场向金融大鳄发起全面反攻,终于初战告捷。


幕后密辛

曾荫权多次夜半饮泣

        1998年金融风暴中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入市,成功击退国际金融炒家,却引来社会上一片批评之声,学者、商界纷纷指责特区政府破坏了香港一贯自由市场运作体系,曾荫权更是众矢之的。

         这段经历,无疑是曾荫权最难忘的。原来,他在决定入市打"大鳄"之前,堂堂一个男子汉曾"夜晚静静地哭过两、三次"。他说,当时他连续多个晚上失眠,睡着了也会作恶梦,有时坐在床边,想着想着就流下眼泪。因为这一决定不仅与他不干预市场的理念不符,他也十分担心一不小心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自己"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


香港可能在5天内"断气"

  曾荫权回忆说,1998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他离港到土耳其"避风头"。谁知他回来后,情况更差,外汇储备已损失了80亿美元。根据香港金融局官员的分析,"大势已去",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恒生指数很快直线暴跌到4000点,银行贷款利息居于历史最高位,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

  当时放在他面前的选择不多,一是实施外汇管制,二是宣布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脱钩。但是,他认为,这两个方法都不可取,如果宣布港元与美元脱钩,更犹如"少女失身",绝对不行。他于是决定"起来和他们("金融大鳄")斗一场!"


董建华半个小时拍板

        他与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研究过,都认为香港的根基很好,没理由回归才一年便"玩完",随即向特首董建华提出入市决定。

        曾荫权透露,董建华只花了半个钟头就拍板。"当时‘老板(指董建华)问我,这一决定是否在我权力之内?我回答道:‘是,我来承担!"曾荫权还说,他明白如果入市失败,他、任志刚和财经事务局前局长许仕仁都会卸官,来承担责任。

        也怪不得曾荫权心情复杂。入市之后,他常受外界责骂,但后来到了美国,却被传媒冠以"民族英雄"的美誉。曾荫权感叹地说:"这真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上阵先锋原来是女将

        不说不知道,当时负责指挥与金融炒家对垒的竟是一位女将——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叶约德。

叶约德先后在多家国际大投资银行接受过磨炼。1996年,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发现她是个难得之才,于是挖墙角把她请入金管局。从此,叶约德开始替香港市民管理超过1万亿港元的外汇基金。

         在1998的那场大战中,传媒知道只是特区政府"财经三剑侠"——曾荫权、任志刚和原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其实,还有两个少为人知的重要人物,一个是金管局副总裁陈德霖,他是参谋长、军师;另一个就是叶约德,她是披甲上阵的急先锋。

         当时,要准确地判断局势已经很难,更何况手中掌握的还是香港市民的血汗钱,曾荫权当时彻夜难眠,堂堂男子汉几度静夜落泪,叶约德承受压力之大可以想见。叶约德如何减压,如何保持镇定、清醒和旺盛的战斗状态,外人不得而知。但是,据参与入市行动的人回忆,叶约德非常沉着冷静,她坐镇金管局指挥中心,不断关注大市变化,迅速制定应变措施,甚至亲自操盘。事实证明,她的果断行动稳稳顶住了金融"大鳄"的疯狂攻击。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21:40 | 只看该作者

无可否认,一场阻击人民币的金融大战早已拉开,我们已经深陷其中,决战的时刻随时都会到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拭目以待……

3#
发表于 2007-6-24 13:29 | 只看该作者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2 10:20 , Processed in 0.0640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