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悌 节 恕 勇 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0 1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悌 节 恕 勇 让
仁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礼   
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礼,这“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他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把“礼”当作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手段,当作治国治民的根本。荀子也很重视“礼”,把“礼”看作是节制人欲的最好方法。战国末和汉初的儒家对“礼”作了系统的论述,主张用礼来调节人的情欲,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规范。

智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信   
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儒家的道德规范。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对长辈能尽孝道也是“忠”。孔子把忠当作实行最高道德原则“仁”的条件。孟子也把“忠”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即指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汉以后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规定了臣民对君主须绝对“忠”,忠君便成为天经地义、永恒的伦理教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一直视为最高的美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终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又《三才》:“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儒家非常重视“孝悌”,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滕文公下》:“于此有焉:入则孝,出则悌。”

节   
气节和节操。1、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犯时,能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斗争。乃至献出个人生命。《荀子.君子》:“节者,死生此者也。”2、又称“贞节”。为封建时代约束妇女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妇女谨守闺门,不与男子接触,婚后要“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要为丈夫终身守节,甚至殉夫。《二程遗书》卷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指谦让、礼让。对人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收起 理由
ptac2008 + 1
雪龙99 +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1-5-30 1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龙99 于 2011-5-30 12:30 编辑

回复 1# 541110


     民族的、优秀的,
      应继承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541110 于 2011-5-30 13:07 编辑

城管

   城管淫威威大地,脚踢棒打鹤鸡群。
   民生绝路求恩赐,但愿勤劳把饭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5-30 13: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定要有礼仪道德,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强盛。才能得到国际上人们对我们真正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5-30 13:12 | 只看该作者
城管

   城管淫威威大地,脚踢棒打鹤鸡群。
   民生绝路求恩赐,但愿勤劳把饭匀。
541110 发表于 2011-5-30 12:36



      这个女的不管她是干什么的,人  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你说,连执法者都却“德”,社会能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541110 于 2011-5-30 13:18 编辑

回复 5# 真不知道
    图片跑到主板闪动,不得已删掉了。
   小商小贩为了吃饭不得已摆摊求生记,如此对待太过分。属违法执法,应立即停止野蛮执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5-30 14:34 | 只看该作者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悌 节 恕 勇 让
541110 发表于 2011-5-30 12:13



   转诗一首:仁义礼智信

心有所不忍,是为仁;仁有所不施,是为慎。

行有所不为,是为义;义有所不仗,是为清。

仪有所不止,是为礼;礼有所不收,是为廉。

思有所不乱,是为智;智有所不昏,是为明。

言有所不违是为信;信有所不守,是为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541110 于 2011-5-30 15:26 编辑

回复 7# ptac2008
转诗和一首:温良恭俭让

     容有所不怒,是为温;温有所不火,是为庄;
  恶有所不做,是为良;良有所不变,是为真;
  态有所不骄,是为恭;恭有所不卑,是为重;
  物有所不奢,是为俭;俭有所不过,是为朴;
  利有所不取,是为让;让有所不腿,是为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5-30 15:52 | 只看该作者
何谓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5-30 15:55 | 只看该作者
何谓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 ...
直播 发表于 2011-5-30 15:52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直播
  知不知道一句“谢谢”,引起轰动效应。讲“文明礼貌”,阻止“道德滑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5-31 10:37 | 只看该作者
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海豚大侠
理归理,讲归讲。就是不给你讲理,你有什么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5-31 11:23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的讨论,收藏了,我回去好好学习,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seadog
主要是现实社会“道德滑坡”的太不像话了,才把祖宗的警言搬出来以示民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1 07:05 , Processed in 0.04657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