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ffice" /> 走进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 序:2005年10月南迦巴瓦峰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评为中国十大峡谷之首。 近年来,报纸、杂志、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有关西藏墨脱的消息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到西藏墨脱去探险、考察、采风、撷奇;有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亲身体验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亲眼目睹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沉寂的墨脱不再沉寂,遥远的墨脱倏忽间离人们越来越近。说实在话,去墨脱观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有风险的,但也没那么可怕,大凡有险的地方,趣闻也多,也就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佳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经在墨脱工作生活十几年,可以说墨脱是我的第二故乡。期间,除了经常陪同县领导下乡外,还有幸作为地方向导多次陪同中国科学考察队和新闻摄影记者沿江考察,所以对墨脱的认识略为多一些,那里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至今仍在我心头萦绕。 墨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离拉萨约650公里,自西向东流向的雅鲁藏布江从海拔ffice:smarttags" />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和海拔7257米的加拉白垒峰山脚下穿过,形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峡谷呈马蹄形,以南迦巴瓦峰为南侧,加拉白垒峰为北岸。两山悬崖壁立,紧束大江,恰似两扇雄伟的大门,守卫着大峡谷。两峰高出雅鲁藏布江水面达5000——6000米,悬崖直落江面,河谷底部江面最窄处不到80米,就像深嵌在巨斧劈开的夹缝里一样。湍急的江水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腾咆哮,惊涛骇浪,大拐弯峡谷地区不仅幽深险峻,景观奇伟,而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 在地理上大峽谷处在北半球中纬度青藏高原东南部,北东向的东喜馬拉雅山,北西向的岡底斯-念青 唐古拉山和近南北向的橫断山山脉交汇复合的部位,这造就了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和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墨脱县处于大峡谷腹地,面积大约3055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约3200万亩,民族主要是门巴族和珞巴族、藏族,人口约一万人,老百姓多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地势稍为平坦的大江两岸,经常有人活动的面积大约在2800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其余地区均为人烟罕至的无人区。全县沿江两岸分布有8个乡,59个自然村。河谷上游山高谷深,下游逐渐开阔,全县有5个乡与著名的麦克玛洪线接壤,县政府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下游墨脱村附近的山峦上。 墨脱是印度洋暖湿气流沿江而上的通道,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截获了来自印度洋的雨水,形成年降雨量2000-4000毫米、年平均降雨200天的高降雨地区。从气温上看又形成山地热带至高山寒带、海拔500-7700米的特殊气候带。特殊的地理地貌使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当今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之一。自然景观与资源可以高度地概括为:极致与反差,一是海拔高差极大、气候极为异样(寒温差大);二是森林垂直带谱极为完整、植被类型与物种群极为丰富、动植物生存极为优越的地区,森林面积达3200万亩,山地垂直气候带和相应的植被带成为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净土与乐园,墨脱不仅有众多的生物类型,还有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古冰川遗迹。 墨脱,藏语是“花朵”的意思,可想而知“美”构成了墨脱的主题,垂直的气候带和植被带几乎囊括了北半球从山地热带至高山寒带的所有植被类型,印度洋暖湿气流滋润着整个峡谷的原始森林和奇花异草,据考察墨脱仅高等植物就达3000多种,占西藏植物数量一半有余。有受国家特别保护的稀有植物21种,以墨脱命名的“模式种”植物40多种。走进大峡谷,最令人陶醉的是望眼不尽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山地热带沟谷雨林、季雨林。看一看山上山下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湖泊,那满山满坡的龙胆、百合、杜鹃、报春,那万绿丛中火红的山桃花、红白杜鹃;再看看那满山谷翠绿欲滴的林海、竹海和参天古木,那攀缘缠绕长达树冠的藤蔓,那热带芭蕉、山姜、野芋、树蕨硕大的叶片和婀娜多姿的丰采;再看一看那野生芭蕉、柠檬、枇杷、木瓜树上的枝叶和累累果实,那附生在巨石、树干、灌木丛中花姿雅致、幽香阵阵的兰科植物和生长在枯树干上的猴头菌、香菇,还有那披着华丽羽毛在满峡谷欢歌的鸟类和五彩缤纷的蝴蝶,怎能不让人感到美不胜收、流连忘返,欣然去拥抱这绿色王国。概括地说,整个大峽谷的自然景观可以用“雅魯藏布大峽谷秀甲天下”,謂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无论是在秀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領风骚。就广度而论,大峽谷无论是山、峰、石,还是江、湖、河、溪、涛、瀑;也无论是林中的树、花、草,还是峡中的云、雾、天;无论是兽、鸟、虫、蝶、魚,还是人和村寨无一不秀。不仅如此,大峽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內涵。如大峽谷之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溫泉,从涓涓溪流、帘帘飞瀑直至滔滔江水、片片湖泊,处处体现大自然造物之神功。 1973年,我陪同中国画报的一位资深记者摄影采风,他问我知道九寨沟嘛?我说不知道,他说:“哪儿很美!你应该去看一看,但墨脱也毫不逊色,除了道路难走,比九寨沟还美”。后来我去了九寨沟,哪儿确实美,象传说中的仙境,山好水好海子好,但也有美中不足,主要是生态遭到一定改变,野生动物、飞禽不是随处可见,绿色和花还少了点,植被还不够丰富完美,没有热带雨林,没有冰峰、冰川,瀑布群多而雅却欠恢弘,自然风光优美而少了探险的刺激。但九寨沟的优势是你想去就可以去,什么季节都可以去,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旅游环境好,几乎没有什么风险。而墨脱没有公路,沿途人烟稀少,只有崎岖、陡峭、泥泞的骡马驿道,更何况墨脱通往西藏腹地的三个主要山口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因墨脱是多雨地区,所以大雪封山季节特别长,每年只有6至9月份可以通行,这四个月恰恰又是雨季,山洪、泥石流、塌方随时可以发生,可谓危机四伏,正因为如此才有“宁去阿里,不去墨脱”的传说,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想吓唬谁。墨脱既然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自然会集险、峻、奇之大成,自然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怪事。 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据资料记载大拐弯地区江水流速在8米/秒左右,局部河段流速可达16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为1395亿立方米,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1/20,仅次于长江、珠江,在我国河流中居第三位。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1亿千瓦,相当于全国河流水能蕴藏量的1/7,仅次于长江,在我国河流中居第二位。它的单位河长、单位面积的水能蕴藏量极大的超过长江,居全国首位。而雅鲁藏布江的水力资源又有2/3集中在大峡谷中。我国的水利专家曾提出在大峡谷地区以最短的距离(40公里)、最高落差(2500米),建设一座世界最大水利枢纽(超过三峡两倍)的宏伟设想,当然困难是很多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喜马拉雅山强褶皱、大断裂、深变质地段,岩层极为破碎,内外应力影响极大,椐科学考证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世界各地的地震仪都记录到的来自青藏高原南部的强大震波,也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大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墨脱,震级为里氏8.5级,烈度为12度。我曾经在乡下听当地老人讲过有关这次大地震的传说,说那真是山摇地动,不少沿江而住的村庄一下子给山崩蹦到了江里,神奇的是竟有几户人家给山崩蹦到了江那边竟然还有人活了下来,传说的真实性我无法去考证,但墨脱是地震高发区我却有亲身体 会,我和县政府的同仁曾十余次在瞑瞑之中倾听地声、观望地光、感受地震来临。因墨脱地震太频繁,机关学校、部队及老百姓习惯住木质结构的房屋,一是便于就地取材,二是住着人身相对安全。 1975年夏天,我随考察队到离背崩村不 远,一个叫布邛山的山崩泥石流现场,一天夜里一个800多米高、方圆几公里的大山一下子像大树一样连根给“拔”到了大江里,滔滔的雅鲁藏布江竟给堵了几个小时,瞬间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神话,时值汛期,大水终于咆哮着冲开这个从天而降的“堤坝”,据说造成了下游临国的一次大水灾,而原来的大山早已经渺无踪影,露出“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墨脱集美丽、神奇、险恶于一身,让人神往与却步,大峡谷撷奇,险在其中,乐也在其中,险中有乐,乐中有险。去墨脱的路主要有三条,俗话说:“看风光,翻多雄;观瀑布,走排龙;探奇险,走嘎龙。”三条道从不同的方位都可以让你领略大峡谷风采,我这里仅介绍“翻多雄”这条路(其它2条路要分别从西藏林芝排龙乡或波密县嘎龙沟穿越)。大凡去过墨脱的人,体会和印象最深的就是路,从西藏米林县派区出发,靠两条腿急行军三天就能到达墨脱县政府所在地,每天行程大约35-40公里,第一天的路是三天中最难走的一天,除了要翻多雄拉雪山,几乎要在密密的树林里走上一天,而头两天走过的地方除了几个小兵站外几乎没有人烟,第三天才真正的进入墨脱腹地。 当第一天,你背上行李,打上绑腿,徒步翻越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山口,说起来海拔4200米在西藏算不了什么,但这里由于处于两个气候带交汇,感觉就大不一样,况且是急行军式的翻越,不同于有组织的登山运动,而且每年只有6至9月份才能通行,其它月份大雪封山,很难翻越,甚至根本就过不去。经验告诉我们,翻山的时间最好能够选择在当天上午9- 10点钟,一般这个时间段山口天气稍微好一些,也就相对安全一些,下午风大,易发生雪崩等险情,或遇太阳 光与雪山形成强折射刺激眼睛,造成雪盲,翻过多雄拉山口便进入了墨脱境内。(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翻江鼠 在 2007-5-24 8:42:0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