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射性物质易从口入 有关于核辐射种种问题(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7 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R# f& |- z" {. d& _  d' @/ j3 @. R
近些天来,日本连续震灾导致了海啸,核电站爆炸等一系列的灾难,于是很多人开始担心,日本的地震会影响到中国吗?核辐射会损害人体的那些方面呢?日本进口的东西还能用吗?其实,这些担心都是没必要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0 s3 U( [0 W2 y9 ~  ^
专家:放射性物质易从口入
: b0 Z6 b: J; |$ `% e) j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的施立群教授表示:“核电厂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的核泄漏,会有放射性物质如碘和铯等释放到大气中,这些物质主要从4种途径对人群产生照射,包括污染空气的吸入、污染食品和水的摄入、经皮肤吸收和沉积的放射性物质照射。”施立群介绍,一般情况下,吸入遭到放射污染的空气,还有摄入污染的食品、水和牛奶是最重要的影响途径。尤其是某些水产植物或动物性食物,比如鱼类,能够富集金属同位素因此,事故污染区域里,此类产品可能被污染。7 G+ M4 E8 q3 k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7 f+ g+ x$ a( u: Q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以便防止进一步的辐射污染。随后应当使用肥皂水轻柔的擦拭皮肤,进行清洗。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6:38 | 只看该作者
辐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5 P4 i; V& g+ ~+ i. R6 [+ K

! e1 ]+ C2 h  V4 K7 N  什么是外照射?外照射的途径是什么?
/ Z; ~2 A- p& Y3 v  R$ J: V9 c* Q) z+ \- X% L  k. [
  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  e/ X( y0 L6 Q/ z/ \' o* f3 L

) d; F, `. i; t  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在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受到天然本底照射外,还受到附加的职业照射。邻近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地区居住的或受人工放射性污染影响的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以外的附加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的以外的附加照射。在使用电离辐射源的医疗诊治措施(如X射线检查、放射治疗)时,受检者或病人也会受到电离辐射外照射。一旦发生核与辐射事故或遭受涉及核与辐射的恐怖袭击,则可能导致较高水平的外照射。
" ~6 F& |+ n2 Y  B. s) ]" u
/ q, t: E7 A- u/ s9 a  什么是内照射?内照射的途径是什么?
$ S' z0 Z; B0 E0 E8 j5 Z  F6 L, A6 M( G: s0 Z  y4 t- {0 A& A# ^0 X
  外源性放射性成物质经由空气吸人,食品或饮水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α粒子或β粒子,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在正常作业或事故性释放时,放射性物质一般通过空气和水的途径进入周围环境,在环境中藉不同的照射途径(包括食物链),最终到达人体。; ?6 l% b* q% b1 o  q2 N
& m- M/ i, j+ A, p5 O$ Q
  经由空气和水两种流出物途径使公众受到内照射时,涉及的环境介质有空气、沉降物、地表水、地下水、牛奶、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饲料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6:3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知道体内已受到放射性污染?5 {( c/ w& A1 ]8 y6 k
- X; q; E* G" I5 |
  固定式或车载式体外测量装置可用于测量沉积在全身、肺部或甲状腺内的放射性核素。测量前应仔细洗浴,更换干净的衣服,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从测量时获得的体内放射性污染量可以推算出最初经食人或吸入途径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
( _5 Q7 J1 q+ y& T8 F) @9 ?# ~- T% ?1 x$ s: u
  生物样品包括尿、粪、血液、呼出气、鼻拭物、唾液和汗,但通常是尿和粪样。为估计意外摄入放射性物质的量,通常采用粪样分析法。早期粪样的监测结果有助于判断人员是否受到体内放射性污染,尤其是最早几天逐日粪样排出的放射性活度监测的结果更有用。尿样放射性活度异常增高则证明摄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已吸收入人的体液中。多数情况下宜收集24小时全尿,有时还由于测量方法灵敏度所限而需要分析几天合并的尿样。粪样和尿样的收集过程均须避免附加的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8 p3 g2 E5 d, A8 u, P/ h

! t' q( s: X, j/ I# S0 v  m6 n  在进入污染场所时若有条件可佩戴个人空气采样器,直接估计佩戴者的放射性核素吸入量。场所表面污染水平的增高是人员处于暴露危险的一个信号,但不用于直接估计个人体内污染量。5 S# X" `4 x0 z- x7 V/ E
. O& _# M; r/ S/ M
  对外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 t. F5 o: K; h; Z6 q7 c) }# q) N% `% B. E5 c! w( A2 n; b/ K. i
  可通过三种途径来减少外照射剂量。2 q8 E! m3 X* I3 A  v+ ?9 F

3 l+ U/ g# D# k  N9 f  一是远离放射源。在处理一个废弃、闲置或无主的放射源时,应尽可能利用长柄操作工具。有条件时,利用机器人遥控处理放射源。除非有必要,无执勤任务的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和不进入放射性污染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6:39 | 只看该作者
二是缩短与放射源接触时间。因此,应加强对从事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训练,提高工作熟练程度,缩短作业时间。$ }- j. \0 y* I5 d

$ f  q9 t( O6 d+ y1 s% \% }; v2 u  三是有效利用屏蔽物削弱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在处理单个放射源时,也应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物体(如铅砖、铁板、混凝土版)来减少人体的受照剂量。也可利用建(构)筑物和大型车船体对贯穿辐射的屏蔽性能。在房屋内,里间的屏蔽性能优于外间,墙角处优于屋正中,更优于门后。3 j& K; V- N/ ?* _7 f8 [

  Y0 j/ j3 @* [  |! ^& \- J  如何对内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Z" H4 ~# e' H/ \

' P# b$ O9 _+ {( E/ W  A) `  为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首先应避免扬尘使近地面空气再度污染,如人员步行、车辆行驶或土工作业时,均应注意尽量减少扬尘。确实难以避免时则可采取加大车距、改变通过路线等方法避开多尘的地点,适当浇湿地面也可减少扬尘。对于放射性微尘,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较满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80%~90%,但是应正确佩带口罩,防止侧漏。
! F! ?- A8 A1 h" ]7 X( a7 H7 B4 L$ I# L) |5 Z8 @8 z
  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5 K( Q0 k, q1 V1 k
" w# w- M' B0 P" z0 b  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特别是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后早期(1~2天内),对人员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隐蔽、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措施对来自烟羽中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由烟羽中放射性核素所致的体内污染,以及来自表面放射性污染物引起的外照射均有防护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3-17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3-18 15: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海豚大侠 8 W" a( ^; x' P) ~! C
- ~9 h& f- q- V/ F3 U( O" U2 _3 |
1 l: M% X; r) S5 ^/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3 01:53 , Processed in 0.04310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