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谷 于 2011-3-5 12:35 编辑 7 h; { I, H: [( `
- E6 c5 F! c7 A6 m
“雷锋”,离我们有多远?“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 b( ?' H; L3 h4 W3 h选题策划:靳文庆 郭跃旗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 _% X* j! s1 k; Q1 {! B# l
+ |. \1 ^, u% K' q4 D) u 1 g' l* t; H1 `2 G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资料照片 : R- x5 y( G9 M! i2 @
- A2 s: [3 G% ^: R1 p* Q
4 G; t2 _+ K, g2 V" A2 [ I% m 救援队在南湖参与救援。
9 {; M$ E" q0 M c: w5 l* L
& ~6 Z9 `% Q$ }9 b 2 K: }4 z l5 Y! z4 a+ ~5 {+ j1 f
红星服务队在为民服务。 % E* E2 [7 q8 S# e, e1 A: j
' q7 U8 p& l% b8 x5 _- C
9 u+ d$ Z' B; S3 G% m( Q) L 救援队在鹿邑参与救援。 / }4 K( ]! t, g3 ]( s
* E* f9 t7 F q3 m3 t8 N+ j* E) [7 m) \6 ]3 m. S
救援队合影。 ' p' G+ ^# E6 K) s
8 B" N: y& e# x6 ]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之后,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日,此后也被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5 ]' {, }" ~2 i9 \: Q5 s
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雷锋精神是否已经远去?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雷锋精神?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雷锋”?请看本报记者寻找到的答案。0 k6 f x+ F2 W2 j1 d, k" m
# X7 l& m6 A- y9 T7 ]- L& d. L
黄伟:唱响水上义务救援的生命之歌
& h4 o! j! y) i( I" l. k" o/ q( e, }+ X& b! ~
( }. x( T* b. f
□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9 U5 E o6 B' M* i3 a: ]9 w 黄伟和他带领的水上义务救援队,像110一样,闻警而动,哪里有落水的消息,他们就冲到哪里。然后一头扎进水中,全力搜寻。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救援像雷锋做好事一样无私,他们从不图报酬,无数次把死伤者亲属递过来的钱推回去。
& C1 A) [3 o1 j 因为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已经成为反映我市人民古道热肠、无私奉献的一张名片。黄伟也先后获得“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河南省十大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8 Y' f1 D8 [5 V& Z# B1 M 学雷锋日来临之前,记者采访了黄伟,聆听这位水上救援英雄讲述他和他带领的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故事。
6 H( z. g9 b8 D a 黄伟出身于归侨家庭,祖籍福建泉州,他的父亲是1954年从印度尼西亚归国的爱国华侨。黄伟从小爱好游泳,并有不错的游泳技艺。2006年1月,黄伟当选商丘市游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7年春,黄伟参与了一次溺水事故打捞。面对痛哭的家属,黄伟产生了一个想法:在商丘成立一支水上义务救援队,挽救更多溺水者的生命。2008年4月,黄伟向商丘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尽快成立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建议》的提案。很快,商丘市公安局作出答复,支持成立水上义务救援队并与市公安局110实行联动。+ C6 l4 y( \1 T H5 F1 X0 o
现在,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已经由最初成立时的13名队员发展成为拥有60多名队员的救援组织。为了便于管理和及时赶到救援现场,救援队按队员所住区域分了3个分队。发生溺水事故后,110首先打电话通知黄伟,黄伟再使用移动飞信通知附近队员。现在,在商丘市区内,水上义务救援队从接警到赶到现场,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0分钟。
: ^/ ]4 ~8 J2 K$ V. A6 n: J 参加水上义务救援的队员,都怀着一颗无私奉献之心。入队之初,他们都要庄严地在一份保证书上签字,保证:“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救援队去外地救援所产生的费用,由几名队长承担,队员们不收钱,一般情况下也不出钱。他们付出的,是救人于危难之时的滚烫之心。. u0 ]! w! a0 `
2009年年初,救援队实施《百公里救援服务计划》,向商丘周边百公里以内省市的110指挥中心发函,表示愿意随时帮助他们参与溺水事故救援。目前,他们已经参加过山东巨野、单县和河南太康、鹿邑等地的多次救援活动。
6 K2 u3 L5 @, u' e2 X' q* _% ~ 据统计,现在,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已经参与救援102次,挽救生命15人,打捞溺水者尸体70多具,打捞集体和个人财物价值20多万元。黄伟说:“能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我们冒着危险,付出着辛苦,但我们也收获着幸福和快乐。”
. d2 u2 d) _9 ^- y; s) x
& @9 U! b$ K3 R: F& Q' c) z) m 红星服务队: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 W2 ?5 X- [3 L: i# I% f* v8 q& d+ X8 i' ]: w5 |5 b
□晚报记者 张 坤
: L/ W3 J# ]! L7 v; @( H! {4 _7 L 每次外出做好事时,解放军驻商某部的红星服务队都会带上一本留言簿。如今,成立已22年的红星服务队已经用过好几本留言簿,上面记载了商丘市民对红星服务队的深厚感情。
# l1 d# P5 R, ]# A 昨天,家住华夏路、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潘永云又一次来到红星服务队,学雷锋日就要到了,她又一次给服务队送上锦旗,表达对官兵们的谢意。
/ Q/ X) @) P% S 20年前,红星服务队的队员们了解到潘永云老人无儿无女,生活无人照顾时,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队员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来到老人家中,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帮老人打扫卫生、做饭……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这个传统一直坚持到现在。
( u& m y& ?: @4 U4 Y8 P 除了照顾孤寡老人外,红星服务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今,不少市民对这支服务队耳熟能详。每到节假日,市民们看到街上有很多官兵在修电器、补鞋、理发、义诊、举办国防知识讲座时,很多市民会竖起大拇指。不用介绍,大家知道这就是红星服务队。
# E$ H, m; |" b X" _ 据红星服务队负责人王维涛介绍,红星服务队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现在解放军驻商某部一连的全体战士都是队员。22年来,队员们累计修理的电器、自行车等,早已数以万计,他们还开展法律咨询、举办国防知识讲座数千次。
0 q1 G: p3 r& N2 r, @0 a 除此之外,商丘文化艺术学校的师生们,提起红星服务队同样会竖起大拇指。在这所学校,红星服务队开展了“红星点燃希望”专项活动,每个月,官兵们都会来到学校,从微薄的津贴中拿出1000元钱,分发给学校的10名贫困生。现在,曾经接受过红星服务队资助的学生,早已踏入社会,走上了工作岗位。( y6 c+ e) O4 r; r
“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个个荣誉证明着红星服务队的付出。王维涛说,学雷锋日当天,他们会再次走上街头,为商丘市民服务。“只要部队在,红星服务队就永远不会解散,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0 H4 t% t* U0 Z: N5 z- x/ v
8 ~8 V- u ]/ n3 r0 \; B ■相关评论●小午
" i' g/ w# g. p M: | 记住该记住的,忘却该忘却的
0 m2 K+ V# q2 V1 e8 c 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学雷锋日是哪天,也有很多人认为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雷锋精神将逐渐消失。难道,“雷锋”真的已经离我们远去,越来越不适应这个时代了吗?# b! ]* c4 u0 R/ p) z" P9 b
位于辽宁抚顺的雷锋纪念馆,已累计接待观众57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2万多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纪念馆之一。雷锋的余热并没有冷却。
" L% Z: e, s( e4 y7 z; U6 A 也许,我们无法强求雷锋成为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但至少要让他们知道,中国有一位让世界自豪的雷锋,学习雷锋不仅仅是洗手帕、扫地等,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 u5 Q8 j1 |5 A* z6 H9 o
也许,你的善心曾经遇到欺骗,你的助人为乐却换来恩将仇报,但这些不应成为你选择冷漠的理由。请忘却这极少数人带来的伤害,因为,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等待着你的援手。
6 F7 u# m1 a/ Q& }5 \. s2 T4 E7 C4 V4 B
记者调查
1 U2 b. s0 y8 G5 {2 A' L! ~ 市民如何看待“学雷锋”* }0 E2 I2 W, \, L! D2 s |
观点:应该多加强宣传教育
$ O; B' r m) Y; N" g: I) K □晚报记者 翟华伟9 l) v+ ~2 t( c$ C
3月5日是学雷锋日,3月份是学雷锋月。但面对“三月来,四月走,雷锋没户口”的调侃,让学雷锋日和学雷锋月显得有些无奈和尴尬。昨日,记者进行了情景设置,近距离观看“学雷锋”现象,同时采访了多位市民,了解他们如何看待“学雷锋”。
% Q' \2 Y+ ]6 I 昨日上午,记者乘坐一辆8路公交车从森林公园返回市区,车内站满了人,半路上一位老先生上车后站在了车前门附近。随后,记者悄然告诉老先生记者的身份,并让他假扮成记者的亲戚看车内是否有人让座。5 M5 d j) N/ o7 C3 e V
记者拉着老先生边往车厢里面挤,边说“老先生身体不舒服想找个座位坐一下”,并站在了两位坐在车窗附近的年龄均在20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身旁。, d1 L7 I7 T7 L2 ]0 N5 l
然而,两人却当即将头转向车窗外,作向车窗外观看状,假装没有听见。就在这时,后排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当即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先生。交谈中,男子得知记者的身份后,并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他只是说:“谁都有年老的时候,年轻人尊老是必须的,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不只是学雷锋做好事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
7 S) `0 k( g u7 Q) Z4 R# M 从公交车下车后,记者随即采访了8位市民,让他们谈谈如何看待“学雷锋”。其中3位市民认为,“学雷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凭良心做事,尽力帮助别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 h( P7 ]! [2 l/ V
另外5位市民认为,想让更多的人“学雷锋”就应该多加强宣传教育。45岁的市民彭东华认为,现今不少人对如何“学雷锋”越来越陌生,经常忽视身边的一些小事,比如在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随手帮人推车等,而只有加强宣传,让做好事的现象得到大众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让人们时刻记住“学雷锋”,减少只在学雷锋月里“学雷锋”的现象。
+ m0 Z" ~- f q6 t2 O 61岁的市民陈洪杰是一位退休教师,他主张多对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因为只有让孩子们从潜意识里觉得“学雷锋”是光荣的事情,才能不至于将来让“学雷锋”越来越远离我们,雷锋精神才能得以弘扬。
8 ?) \5 \' T8 r& @) |
. V& ^- }, W( `; L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网 原文链接:http://epaper.cnsq.com.cn/jjwb/html/2011-03/04/content_110232.htm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