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银的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6 1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银的由来
 甘肃省白银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白银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历代白银
  白银历史悠久。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有16处之多。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西汉以后,境内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白银地区建县之始。西魏至唐,属古会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北宋以后,又长期为宋、西夏、金争战的前沿。明置靖虏卫、会宁县。清置红水分县(今属景泰县)、打拉池分县(今属平川区)。至此,境内有4个县级行政单位。民国以后,撤消打拉池分县,形成了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建制的格局。自汉开通丝绸之路后,白银就成为丝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唐“贞观之治”时,会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贡驼毛、褐野马、革履、鞍毡、鹿舌、鹿尾”。“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说明白银物产丰饶,经济繁荣。白银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民国时期,白银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9月,白银解放。从此白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经过近40年的峥嵘岁月,勤劳的白银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白银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自然景观丰富多样,黄河、万里长城和古丝绸之路在这里汇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白银1956年设县级市,1958年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撤销,1985年恢复建立地级市建制。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共8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18万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0.7%。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2.2:33.4调整为13.9:52.7:33.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5.68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6.97%,其中铜产量6.70万吨,占全省的38.89 %,铝产量9.39万吨,占全省的18.53%,锌产量7.93万吨,铅产量1.66万吨;发电量120.22亿千瓦时,占全省的29.69%;原煤产量842.33万吨,占全省的28.82 %。
       白银因企设市,因矿得名,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因创办“日出斗金”的官方冶炼机构“白银厂”而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白银市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白银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引人注目的辉煌。1956年白银矿山大爆破,震惊了世界;“白银炼铜法”曾经代表着我国的铜冶炼技术水平;白银的铜硫产量、利税曾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一,“铜城”美誉名扬四方。
       白银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省会兰州69公里,距中川机场直线距离46.7公里,地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核心位置,白兰核心经济区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范围。白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包兰、白宝铁路和两条国道主干线过境,区域基础设施条件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大城市建设的骨架已经拉开。白银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一城两片”(白银区、平川区),相距60多公里,以国道109线和白宝铁路支线相连。城市面积34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6.43平方公里,城市非农业人口28.8万人。现有城市道路长度348.14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1.69万吨/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2.83 %。2003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刘白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9亿元,省道201线景泰段、白银至四龙公路、会宁会师大桥全面竣工;靖定、景白等县际公路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和城市雕塑景观已建成投入使用。白银城区新建、改造道路21条,面积44万平方米,旧城区道路改造基本完成,西区道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城市供水管网、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公用设施和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起步良好,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4亿元,部分资金已经到位。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完成年度计划,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景泰黄河石林被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县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了一批道路、给排水工程,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白银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7月,中科院做出了令人鼓舞的决策:把全国首家院地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产业园的牌子挂到白银。我们确定快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在白银城市的南边,在荒山丘陵上,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建设者日夜奋战,削平了一座座山头,开垦出一片片平地,快速实现了“七通一平”,这片在黄河岸边沉睡了千百年的荒漠之地,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成为投资者抢占商机的一片沃土。2002年7月3日,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隆重奠基,拉开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序幕。我们南下北上洽谈科技项目,紧锣密鼓推进开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产业园已签约高新技术生产项目41项,总投资24.25亿元;已开工建设和运营22项;有1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产业园一期工程的2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第一批高科技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在全市上下掀起了科技开发的热潮,去年全市实施了144个科技项目,完成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10亿多元,科技园区的引导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2003年,白银市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雄厚的资本支撑。如何以科技聚集资本,大规模配置生产要素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先栽梧桐树,再引金凤凰。有了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这块“金字招牌”,白银的开放开发跨上了奔驰的骏马,搭上了时代的列车。我们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对客商实行“一站配送式服务”,千方百计借助外力求发展。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四川等地的投资者纷纷来白银市创业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相继落户白银。去年,白银市被香港国际投资贸易促进会评为“中国最佳投资热点地区。”三年来,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5项,签约资金167.77亿元;开工建设229个,投资规模82.48亿元;已建成项目119项,完成投资10.17亿元;在建项目110个,完成投资9.82亿元。投资领域涉及新材料、电子电器、精细化工、药品食品、建材、轻纺、草产业等行业。招商引资不仅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也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极大地冲击了老工业沉闷落伍的状况,升级置换脱胎换骨的传统产业改造已经开启,白银工业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再生之路。近两年,白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由资源开采主导经济增长时代,走向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开发时代,开放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白银农业坚持以川济山、促旱变水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特色经济。黄河过境全市258公里,滋润着白银大地,养育着白银人民,不仅为灌溉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也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充足水源保证。依托黄河水资源优势,相继建成了景电、靖会、兴电等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初步形成了沿黄经济走廊,带动了一批城镇的崛起。黄河提灌农业是白银农业的主导,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27.3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占27.14%的水地粮播面积,产出73.26%的粮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2003年,市县两级政府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建设,使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52.97万吨,亩产达到180公斤,比上年增加3.7公斤/亩,达历史最高水平。特色支柱产业如蔬菜、养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小杂粮、啤酒大麦、食用菌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地带动了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会宁县为中国小杂粮之乡,靖远县为甘肃蔬菜之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为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5%。一般预算收入为3.66亿元,增长13.9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2.69亿元,增长14.83%。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2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6%。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比上年增长5.7%。市场物价运行基本平稳。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33亿元,增长3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31亿元,增长16.98%,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为67.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4%。
       教育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明显改善。白银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职业中学9所,普通中学高中学校31所,在校学生44257人;普通中学初中学校158所,在校学生11.92万人;小学1387所,在校学生26.28万人。成人高等学校4所,成人初等学校23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98.4%。年内有11889名初、高中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7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83.9%。全市现有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10%。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748个,其中医院27个,床位数4534张,卫生技术人员5645人,其中执业医师189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3人。
       白银的发展得到了各界各方的关怀帮助,我们的探索引起了广泛关注。近两年,有关方面和国家新闻媒体总结出“白银速度”、“白银现象”、“白银精神”以及“白银模式”。我们认为白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所做的探索刚刚起步。时代的发展不允许我们停滞不前,人民的期盼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白银人民决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兄弟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提升“只争朝夕,抢占先机,不甘后进,奋起直追”的白银速度,进一步做实 “坚持政府推动,搭建创业舞台;营造投资洼地,融汇八方资本;打造科技高地,聚集各界英才;赢得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活力”的白银现象,进一步弘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白银精神,进一步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接续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把白银的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白银有纵情驰骋的创业舞台,有广阔无限的发展平台,有取之不尽的财富宝藏,有热情淳朴的劳动人民!175万白银人民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亲临白银视察指导、传经送宝、投资兴业、一展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6:09 | 只看该作者
  
     白银,历史上曾叫做“凤凰山”、“折腰山”。据史料记载和矿山遗迹考证,明朝洪武年间就有人在凤凰山采矿,有“日出斗金”之说。1951年5月至1953年初,国家地质部门先后三次派出地质队来此勘测,钻机的轰鸣划破了千年的宁静。地质资料表明,白银矿床有金、银、铜、硫、铁、铋、硒、锑等,并伴生稀有贵重金属30余种,可开采利用的有20多种,矿藏分布广、埋藏浅、矿体厚、含硫高,宜露天开采。1953年2月21日,新华社消息:“皋兰县白银厂发现大型铜矿,该铜矿储量很大”,年轻的共和国做出了开发白银、建设我国最大铜金属基地的决定,白银公司被列为“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从1954年开始,各路建设大军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汇聚在凤凰山下的郝家川一带,奏响了威武雄壮的创业交响曲。
        1956年进行了三次矿山大爆破,共消耗炸药15600多吨,最为壮观的第三次大爆破于1956年12月30日进行。下午三点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磨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人们为这壮丽的景象欢呼雀跃,握手拥抱。待到漫天飞舞的砂石纷纷落定,山被拦腰斩断,露出了矿层。这次大爆破震惊世界,西方一些国家报道说,中国西部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挥毫题词:“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这一爆,爆出了共和国一个崭新的工业城市。
        1960年6月14日,人们盼望已久的粗铜出炉了!这一炉铜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炉铜”。用白银公司冶炼厂第一炉铜水浇铸的“1960年6月14日,重200kg”的粗铜板,至今存放在白银公司展览馆的产品陈列室里。
        在此后的40年里,白银公司奉献给祖国150万吨铜、铝、铅、锌,21628公斤黄金,721.4吨白银,40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上缴利税40.95亿元。
        露天矿大爆破,拉开了“铜城”白银建设的序幕,从此因矿建企,因企设市,白银——这个共和国唯一一个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崛起于中国西部,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和铜硫生产基地。而以大爆破为起点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白银永恒的城市精神,更是铜城开拓者共同的记忆和永远的赞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2-16 1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2-16 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2-16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2-16 1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河大侠 于 2011-2-16 17:53 编辑

甘肃省白银市变化很大,发展速度很快*
白银冬泳人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健身路程,历经12年的雨雪风霜,在中华民族伟大母亲河的怀抱里,开创了感人肺腑的光辉篇章!
不论是省会兰州铁桥,还是青藏高原青海湖畔,不论是举世闻名的刘家峡水库,还是登顶玛雅雪山,都曾留下了白银冬泳人的光辉足迹!        陈迎东主席又将带领白银冬泳人踏上新的征程--,和谐联谊,为推进全民健身,发展冬泳,再创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2-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2-21 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3-6 0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迎冬


    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3-12 11:27 | 只看该作者
快乐的白银冬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19:28 , Processed in 0.0535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