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有私房”版主的特快专递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7-4-23 17:5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祝有私房版主马到成功,

期待海峡两岸的泳友相聚中国冬泳网!

   好主意,这咱南方冬泳人有办法办成,给点时间,大家等好消息!
62#
发表于 2007-4-23 19:31 | 只看该作者

~~~静侯佳音~~~

63#
发表于 2007-4-23 20:0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祝有私房版主马到成功,

期待海峡两岸的泳友相聚中国冬泳网!

祝“有私房”大使

勇挑重担,

一举成功!

64#
发表于 2007-4-23 22:1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海德[/B] 发表: 冬泳游过海峡!了不起!
6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06:1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西昌[/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祝有私房版主马到成功,

期待海峡两岸的泳友相聚中国冬泳网!

  

 好主意,这咱南方冬泳人有办法办成,给点时间,大家等好消息! [/quote]

真是好消息!

期待泉州朋友的佳音!

祝您成功!

66#
发表于 2007-4-24 07:35 | 只看该作者

 

网络让两岸的交流多起来,

互相了解,取长补短,增强中华人民的体质,丰富我们的生活。

期待两岸人民早日团结在中国冬泳网

67#
发表于 2007-4-24 09:1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网络让两岸的交流多起来,

互相了解,取长补短,增强中华人民的体质,丰富我们的生活。

期待两岸人民早日团结在中国冬泳网


期待两岸人民早日团结在

中国冬泳网!

68#
发表于 2007-4-24 09:43 | 只看该作者
用血脉架起友谊之桥梁,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发展
69#
发表于 2007-4-24 10: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搏冰浪[/B] 发表:

祝“有私房”大使

勇挑重担,

一举成功!

强烈期待中!!!!!!
70#
发表于 2007-4-24 11:05 | 只看该作者
向山东代表团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祝大家玩得开心、游出好成绩、多交些朋友、多照些片片。
71#
发表于 2007-4-24 11:2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阿梅[/B] 发表:

祝“中国冬泳网特命全权大使”

勇挑重担!

马到成功!



[此帖子已被 阿梅 在 2007-4-21 6:52:10 编辑过]
72#
发表于 2007-4-24 12:3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北纬48度[/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祝有私房版主马到成功,

期待海峡两岸的泳友相聚中国冬泳网!

[/quote]
73#
发表于 2007-4-24 13:3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水中游泳的鱼[/B] 发表:

祝有私房版主马到成功,

期待海峡两岸的泳友相聚中国冬泳网!

74#
发表于 2007-4-24 16:06 | 只看该作者

祝愿中国冬泳网台湾冬泳专区早日建成

75#
发表于 2007-4-24 22:13 | 只看该作者
                              冬泳花开,春光融融;一水两岸,乡音相通;今天泳聚,来日网联;恭候佳音,期待凯旋!

[此帖子已被 黄海鲨 在 2007-4-25 22:24:41 编辑过]
76#
发表于 2007-4-24 23:01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俺也有许多好朋友,如方便请有私房代为访问。如有机会,偶也去台湾作一次冬泳访问。附我数年前为宣传大陆与台湾的文化联谊而写的一篇见报文章 。请方家斧正 。                                            

 

     气韵万里缀华章 
 
——台湾赵氏父子书画联展巡礼 
                                    
 
  “怀乡念亲思故土,莒邑才是我家园”这是已故莒县旅台同乡赵兰亭老先生于七十四岁高龄时在台湾寓所内写下的一幅思莒怀乡寄衷情的对联。时隔二十三年之后的今年秋天,兰亭公71岁的儿子赵其昌先生在莒县旅台同乡会庄仲儒、张裕年等挚友的鼎力协助下,专程到大陆日照、临沂两市三县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赵氏父子书画联展”,出版发行了《赵氏父子书画集》。以两岸文化交流的独特方式纪念其父兰亭公百岁冥诞。本次展览,是莒县旅台同乡首次以“父子书画联展”的形式在家乡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扩大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弘扬莒地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促进祖国统一,增进乡亲联谊,繁荣家乡经济等方面也都具有极为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地联展四十天

  “赵氏父子书画展”是由莒县旅台同乡会的庄仲儒、张裕年两位乡长直接协助赵其昌先生组织策划的。基本上是按照1998年春回乡举办两岸书画联展时的渠道和路线进行的。首场展出是于2002年9月19日在莒县博物馆进行的。上午9时整,开展仪式在莒县博物院门前举行,出席开展仪式的除莒县旅台同乡联谊会的诸位乡长之外,还有莒县文化、教育、统战、台办等部门负责人及书画界人士800多人。开展仪式由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张启泽主持,县政协副主席马庆良讲话,赵其昌先生致词,庄仲儒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即席演讲。莒县一实小的学生军乐队现场演奏助兴。分管文教的戚素芬副县长因外出未能赶上这次书画展,回到莒县后专门索求了一本《赵氏父子书画集》,她说:“十一月中旬我将与日照市劳动局长王宝忠、莒县计生委主任戴洪才等人一起组团赴台湾考察,届时我们一定前去莒县旅台同乡会拜访,当面欣赏赵其昌先生的画作”。莒县向来就有“书画之乡”的誉称,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悬挂字画、学习和研究书画艺术蔚然成风。据县文体局局长张启泽和原县文联主席刘树芬介绍:目前莒县单是省市两级书协、美协会员就有200多人。有名的书画装裱店就有20余家。这次展出的百余幅书画就是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赵统玺协助安排在张玉奎的莒州画廊、张吉鸿的吉鸿书画社以及莒州书画院装裱而成的,装裱质量上乘,价格合理。在莒县展出期间,赵其昌先生还对他及吴永德、庄丽华等莒中同学共同捐款修建在浮来山顶的“念莒亭”非常关心,他对莒县文化旅游等部门全力协助修建“念莒亭”表示感谢。他还将一张刊有周笑通、朱云泉两人题写“念莒亭”诗作的《日照日报》收藏了起来。(周笑通的题诗是:“浮丘阳明隔海天,飘萍红叶梦魂连。游子亿及叔牙语,念莒筑亭在家山。”朱云泉的和诗是:“浮来亘古万千年,高僧座定禅宗缘。游子思乡勿忘莒,念今何时得团圆”)。展出的第二站是莒南县。当时恰逢莒南文化广场落成典礼,县六大班子的领导全都出席了开展仪式,盛况空前。博物馆的吴瑞吉先生说:“赵氏父子书画展为莒南县正在开展的“文季活动”丰富充实了新的内容,两项活动相得益彰”。“联展”的第三站是沂南县。展室设在县书画院,参加开幕式的有200余人,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邵永军主持开展仪式,县委宣传部长赵森到场讲话,县政协副主席赵桂芳、政协办公室主任郭海友、台办副主任何作海等人对这次画展给予了鼎力协助。县政协主席沈孝生、副县长任兴业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参观了展出,并且分别组织了宴请联谊活动。县长李日升对这次画展也十分关心,他专门让邵永军部长给他送去一本《赵氏父子书画集》。李日升县长说:“沂南县人杰地灵,这里是古代军事家诸葛亮、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文化资源丰厚,艺术底蕴高深。欢迎台湾同胞常回家看看”。庄仲儒和赵其昌两位乡长也深深感受到沂南县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爱好诗画书法的人特别多,“家乡文化”和“乡土文化”在这块热土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展出的第四个地点是临沂。展室设在临沂最高学府——“临沂师院”。展室布置在新落成学院展览大厅里。正在师院美术系学习的学生们对赵氏父子的书作和画卷特别的感兴趣,他们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对两岸文化传统的异同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在书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方面得到了启发。临沂师院的党委书记朱纪祥、副院长韩延明、美术系主任黄泽昌等教授对在临沂的展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支持。临沂市近年来发展较快,这里交通发达、人文荟萃、崇尚艺术,已经步入工商业时代。日照是最后一个展出地。展室设在市博物馆的二楼。这个博物馆气势雄伟,展室的标准非常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彦京,现政协副主席马世治、张培宏,原市政协主席王家政,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联云出席了开幕式。在展出期间,在日照六天的展出中,有近千人前去观展。除了市直机关的人员外,东港区及部分中省属企事业单位的书画爱好者和大专院校的师生也纷纷前去观展。日照市近年来得益于大陆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几年不见就会感受到极大变化。由于优越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条件现已有十余所大专院校和几百家外资企业在日照落户。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风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整个书画联展从9月上旬开始,至10月底卸画收展,连续巡回展出40余天。历经两市三县。所到之处,普遍受到当地政府以及统战、台办、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和书法美术界的热情欢迎和支持。

观者如潮众口赞

  由于这次书画展览的艺术水准高超并且具有鲜明特点,所以不仅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普遍欢迎,而且博得了书画界名人的一致好评。在整个展出期间,前去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平均每天都在百人以上,多时可达数百人。莒县书协主席张培桐先生在观展时说:“兰公的行草,疏密得当,气势贯通,深厚而生动,有着很高的造诣,在书法艺术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莒县著名画家何乃磊看完画展后不无称赞地评价道:“赵其昌先生的画作传统功力深厚,气势磅礴,独具风格”。山东省书协会员、日照市书协副主席王君安先生说:“赵氏父子书画给人们的突出印象就是内心修静,自娱自乐的文人气息和自然流露内心世界,追求稚拙纯朴、平淡自然的艺术理念。笔者认为,赵兰亭老先生的书法,除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以外,在内容体材的反映上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把自己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人生处事哲理、治家格言等都流露宣表于笔端。如果你能详细地读完他的书展作品,就如同进了一次“儒家书院”,又好似上了一堂颇富哲理的为人处世“启蒙课”。“逢失意人莫谈得意事,遇贫贱交须道衷心言”。“处事无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须留好样与儿孙”。 “太璞未光终是宝,精钢宁折不为钩”。“根深哪怕风狂大,树正何恐日影斜”。“临文始悔读书少,为父方知教子难”。“父子同心山成玉,仲昆协力土化金”。 “饱经世事慵开口,阅尽人情只点头”。这些警句联语不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先贤对人生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这些箴言警句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日照市政协副主席、日照书画院院长马世治先生评价说:“赵其昌先生的山水画,以实写虚,以景蓄情、以情蓄意、以意造境的表现意趣和审美追求。在造型置景上不作怪异的写形,而在写真和写意之间把握着以实通意的尺度,用一种平静的心境,使情、景、境三者关系融汇在朴实、丰厚、自然感的流露中,给人以深厚、丰茂、宽和的美感”。

赵氏德艺传家园

  赵兰亭先生系老莒县第七区蒲汪乡于家官庄村(今属沂南县)人,生于1905年,殉于1988年。赵先生虽然生长在交通不便朴实无华的农村,但是祖上世代以耕读传家,因而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早年教学乡里,造福桑梓。待年龄稍长便弃农舍教专业从商。日寇入侵后,家破人徙,流落青岛。1949年在时势裹胁下又迁播台湾。去台后仍以事商为业,暇而精研古籍,潜心学问,勤习书法。著有《孝亲与建国》、《浅识漫谈》、《赵氏处事十六则》等文集。皆以行草或正楷书写制版印发单行本。勤练书法,临池自娱是赵先生晚年生活的必须。他远临两汉魏晋碑帖,近摹当代各路名家,待笔法娴熟之后,他又自成一格,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书法品味。赵公生前遗墨甚丰,其书作法度严谨,雄浑凝重,拙中见巧,平中见奇;笔力雄健,超逸脱俗,洒脱流畅,饶有新意;从字离行间流淌着美感。赵其昌先生系莒县旅台同乡会理事长。他十四岁之前是在家乡莒县度过的。在其爷爷的的启蒙教育下,从小就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十四岁时被其父带去台湾。为了谋生,他只好用半工半读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他性向艺绘,潜心学画,历经数十个寒暑,孜孜不倦,很快就步入台北的画坛艺林,而且还小有成就。其作品在台北《中华育心画会》时有展出。在这次“赵氏父子书画展”中,共展出了赵其昌先生的山水画作五十幅。与其父亲的字一样深受家乡欢迎。赵其昌先生飘泊海外已经半个多世纪,伟大的祖国与可爱的莒地家乡深深地刻印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家父兰亭公多年来“思乡念亲怀故土,盼归望莒想统一”的情怀,也同样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心底,变作两代人的夙愿。赵先生由于受其父的影响,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造福乡梓,敦亲睦邻,促进乡谊。在担任同乡会理事长期间,为促进莒县旅台同乡联谊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开放一来,赵先生先后回大陆联谊探亲十余次,早在五年前,他就和庄仲儒、贺汉杰、赵振斗一起回乡举办过一次“莒县同乡海峡两岸书画联谊展”。当时也是在“两市、三县”进行了巡回展出,取得了原满成功。赵其昌先生说:“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画家。我只是喜爱画画,喜欢艺术,我作画的动机就是为了增进乡亲情谊,加深两岸沟通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微薄之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赵其昌先生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硕果。在他那支饱蘸家乡情谊的彩笔描绘下,一定会有更多更美的山水画作展现在两岸乡亲面前,让海峡两岸的乡友同胞们都能从他那一幅幅神韵飞扬的画卷中倾听到山河秀丽、祖国统一的天籁之音。

桑梓情殷意绵绵

  月是故乡明,花是家园美。在这次巡回书画联展活动中,赵其昌先生在庄仲儒、张裕年乡长的介绍引荐下,交游结识到近百位家乡各界朋友。单是相互交换名片的就有几十位。在家乡展览期间,赵其昌和《古城阳》期刊编委会的庄仲儒、张裕年先生受到两市三县政协、统战部、台办、文化局等有关部门的热情款待。庄先生和赵先生还专门委托日照市政协文史委的王苏灵主任和市台办的朱纪尧科长搜寻到了已出版的全套《日照市文史资料选编》;与《日照日报》社的朱洪祥社长畅叙了两个月前在台湾相聚的深情厚谊,并向朱社长索要了他与市文化局赵斌局长合写的《宝岛考察漫记》文稿。打算回台湾后广泛宣传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吸引更多的台胞来家乡观光旅游、投资发展。为了加强两岸之间的书画艺术交流,笔者还将自己收藏的莒县书画界知名人士王君安、何乃磊、毕汝金、贾孝来、朱凤利、庞维治、陈山祥、王升平、刘平东、任竹三、张涛、王吉习、于文瑞、杨廷奎、董瑞宗、李庆明等朋友的部分书画作品赠送给了赵其昌先生,并请他在台湾做以推介宣传。在日照展出期间,笔者曾多次到赵其昌等诸位先生的临时寓所(赵其昌老亲家鲍志海的私人闲宅碧海小区2号楼401)造访。在浅酌小饮、畅叙乡情之余,主客相互题词赠言留念。赵其昌先生首先挥笔将其先父遗墨中“世事万般义居上,人间百行孝为先”的一幅对联抄写在了笔者的册页上,然后又写下了一段颇富哲理的赠言:“昨天过去了,唤不回来。明天还是不实在。我俩确有把握的只有今天的现在”。为了感谢赵先生的厚爱,笔者在也回赠给赵先生《观赵氏父子书画展》藏头诗一首:“出尘拔俗天地间,于飞凤凰羽涅槃。自强不息翰墨志,然诺诚信举孝廉。反璞归真承造化,映山写意师自然。平淡素描蕴天籁,凡书闲语胜箴言。”藏头之意是:“出于自然,反映平凡”。担任《古城阳》期刊总务主任的张裕年先生不甘寂寞,他将自己刚写成的一首小诗送给了笔者:“日出东方万里红,照亮宇宙众苍生。大江南北与五岳,不及我家莒州城”。笔者和其韵而回赠的一首是:“日出东海一点红,照亮神州雄狮醒。大陆台湾岂可分,勿忘在莒义不同”。多次随赵先生回乡参加联谊活动的贺汉杰在留言簿上写道:“昨日初见陌生人,今晚相聚同席饮。畅谈两岸沧桑事,但愿友谊久长存”。笔者同样也步其原韵唱和一首:“陌生熟稔分昨今,有缘相聚故乡人。小饮畅叙思乡曲,渴盼统一万民心”。与笔者素有信函书稿往来的年逾八十的庄仲儒老先生则送给了我一首过誉褒勉且又自谦恳诚的赠言诗:“君与文化结衷缘,吾步后尘共励勉。但愿两岸相统一,血亲一体同济帆。君我愿生一块土,彼此共耕同家园。海曲相遇桑梓情,但愿长久到永远”。按照“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笔者尊庄先生之命又回赠了几句顺口溜:“君为台胞英贤士,热心公益联乡谊。旅台莒人常相聚,古城阳祭文化旗。思乡寄情谈今古,两岸交流谋共识。海曲相聚缘机巧,举杯再会定有时”。一直坐在旁边看热闹的庄丽华(庄仲儒的堂妹)与赵许叶(赵其昌的夫人)两位女士也被当时的热烈场面所感染,即兴与赵其昌先生三人合作诗一首: “踏上故土含热泪,最美还是家乡水。先公兰亭留遗愿,冬去春来盼回归”。在临离开家乡之前,赵其昌先生用一幅饱含深情的楹联表达了他此行的感受和心愿:“回故里搞画展四十天乡情绵绵,兴中华祭祖先明年黄帝陵再见!”

  (作者:网名浪里金身、笔名泉韵。系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劳动保障报》特邀记者、《创业周刊》驻日照市工作站站长。 电子信箱:yunquan001@sina.com)





[此帖子已被 浪里金身 在 2007-4-26 10:57:43 编辑过]
77#
发表于 2007-4-24 23:08 | 只看该作者






 
隔海犹记“念莒亭” (田文阁) 
  
  
莒乃古邑,文泽深厚,香火绵远,莒人后裔枝繁叶茂,虽遍及海内外,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始终“勿忘在莒”。

旅居台湾的赵兰亭老先生,七十四岁时曾有这样一幅思莒对联:

怀乡念亲思故土,莒邑才是我家园。

借台北张裕年先生对此的评价:“在梓念梓,其思乡之情,耀然纸上。”

赵兰亭(1905-1988年),老莒县第七区蒲汪乡于家官庄村人(今属沂南),世代耕读,家传严谨,早年教学乡里,年龄稍长专业从商。

日寇入侵后,家破人徙,流落青岛。1949年迁播台湾,事商为业,暇而精研古籍,潜心学问,勤习书法,著《孝亲与建国》、《浅识漫谈》、《赵氏处事十六则》等文集,皆以行草或正楷书写制版印发单行本。

赵兰先生亭晚年临池自娱,勤练书法,远临两汉魏晋碑帖,近摹当代名家,笔法娴熟后,自成一格,遗墨甚丰,其作法度严谨,雄浑凝重,拙中见巧,平中见奇,笔力雄健,超逸脱俗,字离行间流淌着美感。

赵兰亭先生长子赵其昌系莒县旅台同乡会理事长,十四岁前在家乡莒县度过。在祖父启蒙下,从小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后随父迁台,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赵其昌先生性向艺绘,酷爱书法,潜心学画,历经数十寒暑,孜孜不倦,很快步入台湾画坛,且小有成就,其作品在台北《中华育心画会》时有展出。但赵先生为人非常谦逊:

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画家。我只是喜爱画画,喜欢艺术,我作画的动机就是为了增进乡亲情谊,加深两岸沟通,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微薄之力。

赵其昌先生虽飘泊海外半个多世纪,但莒地家乡深深刻印在童年记忆里,尤其慈父赵兰亭多年来“思乡念亲怀故土,盼归望莒想统一”的情怀同样深埋在心底,多年来热心公益,造福乡梓,敦亲睦邻,促进乡谊,担任同乡会理事长期间,先后回大陆联谊探亲十余次,为促进莒县旅台同乡联谊竭心尽力。

1998年春,赵其昌和庄仲儒、贺汉杰、赵振斗先生一起回乡举办“莒县同乡海峡两岸书画联谊展”,在日照、临沂的莒县、沂南、莒南“两市、三县”巡回展出。

浮云游子意!在莒县文化旅游等部门全力协助下,赵其昌与吴永德、庄丽华先生等莒中同学捐款在浮来山顶修建“念莒亭”。

周笑通先生题诗:

浮丘阳明隔海天,飘萍红叶梦魂连。

游子亿及叔牙语,念莒筑亭在家山。

朱云泉先生和之:

浮来亘古万千年,高僧座定禅宗缘。

游子思乡勿忘莒,念今何时得团圆。

2002年,赵其昌先生在莒县旅台同乡会庄仲儒、张裕年等挚友鼎力协助下,专程到日照、临沂两市三县举办“赵氏父子书画联展”,出版发行《赵氏父子书画集》,以两岸文化交流的独特方式纪念其父兰亭公百岁冥诞。

“赵氏父子书画联展”,首场于2002年9月19日在莒县博物馆举行,出席开展仪式的除莒县旅台同乡联谊会的诸位乡长外,还有各界人士800多人。

第二站是莒南,第三站是沂南县,第四站是临沂,日照是最后一个展出地。整个联展从9月上旬开始,至10月底卸画收展,连续巡回展出40余天,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及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和一致好评,所到之处,观众如潮。

赵其昌先生回乡举办“赵氏父子书画联展”的愿望由来以久,台北张裕年先生在《由赵氏父子的书画联展到两岸文交双流的延伸》中回忆:

和赵先生其昌兄在闲许家常时,他为了纪念令尊大人兰亭公百岁冥诞,对我提出他的腹案构想——回大陆故乡举办书画展览,拟采兰公遗墨及他本人绘艺国画,为展出之作品,藉进孝道,以示追思……“百事孝为先”,当时我颇受感动,并即允诺,尽我棉薄,顷力配合全程襄助,以达其宏愿,藉慰兰公在天之灵。其实兰公在世时,亦拟开个人书法展,后因筹备不及,事与愿违,且年事已高,复因病遽逝,遗憾连年,悲哉!目于此,其昌兄之构想却有必要,可完成兰公在世而未竟其功……同时藉展览作文化交流之活动,更拉近彼此之距离,尤其是文化方面,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却有加强宣导复兴中华文化的必要,以保存大中国固有的道德传承永续。后经多次磋商,斟酌再三有关展出品质数量,以兰公书法为主,其昌兄绘艺国画为副,各提供一百帧展出,至此有了初步的构想蓝图,我们再作细密的思考和计划,付诸行动……首先要和家乡的文化及教育界,取得相当程度的联系及有关机关的核备认可……更要注意的不涉及政治色彩,不作营利,纯系私人书画展览……藉赵氏展览,我们亦达到两岸文交双流的目的……2002年9月17日,我们“团队”成员于上竿八时三十分,飞港转机至青岛,出关驱车疾驶故乡莒县。近乡却难勉又是泪眼双盈……
作者: 222.174.133.*  2006-7-6 13:28  

2(转贴)隔海犹记“念莒亭”

赵兰亭、赵其昌父子的书画作品功力深厚,卓然独成一家。朱云泉先生在《气韵万里缀华章——赵氏父子书画联展巡礼 》中如此评价:

赵兰亭老先生的书法,除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以外,在内容体材的反映上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把自己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人生处事哲理、治家格言等都流露宣表于笔端。如果你能详细地读完他的书展作品,就如同进了一次“儒家书院”,又好似上了一堂颇富哲理的为人处世“启蒙课”。“逢失意人莫谈得意事,遇贫贱交须道衷心言”。“处事无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须留好样与儿孙”。“太璞未光终是宝,精钢宁折不为钩”。“根深哪怕风狂大,树正何恐日影斜”。“临文始悔读书少,为父方知教子难”。“父子同心山成玉,仲昆协力土化金”。“饱经世事慵开口,阅尽人情只点头”。这些警句联语不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先贤对人生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这些箴言警句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日照市政协副主席、日照书画院院长马世治先生说:

赵其昌先生的山水画,以实写虚,以景蓄情、以情蓄意、以意造境的表现意趣和审美追求。在造型置景上不作怪异的写形,而在写真和写意之间把握着以实通意的尺度,用一种平静的心境,使情、景、境三者关系融汇在朴实、丰厚、自然感的流露中,给人以深厚、丰茂、宽和的美感。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旅台莒县同胞的拳拳桑梓之情,这有其与日照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劳动保障报》特邀兼职记者朱云泉先生的唱和为证:

朱云泉《观赵氏父子书画展》:

出尘拔俗天地间,于飞凤凰羽涅盘。

自强不息翰墨志,然诺诚信举孝廉。

反璞归真承造化,映山写意师自然。

平淡素描蕴天籁,凡书闲语胜箴言。

台湾《古城阳》期刊总务主任的张裕年先生和之:

日出东方万里红,照亮宇宙众苍生。

大江南北与五岳,不及我家莒州城。

朱云泉和其韵而回赠:

日出东海一点红,照亮神州雄狮醒。

大陆台湾岂可分,勿忘在莒义不同。

多次随赵其昌先生回乡参加联谊的贺汉杰先生吟道道:

昨日初见陌生人,今晚相聚同席饮。

畅谈两岸沧桑事,但愿友谊久长存。

与朱云泉素有信函书稿往来的年逾八十的庄仲儒老先生则步其原韵唱:

君与文化结衷缘,吾步后尘共励勉。

但愿两岸相统一,血亲一体同济帆。

君我愿生一块土,彼此共耕同家园。

海曲相遇桑梓情,但愿长久到永远。

庄仲儒的堂妹庄丽华与赵其昌的夫人赵许叶两位女士也即兴与赵其昌先生三人合作诗一首: 

踏上故土含热泪,最美还是家乡水。

先公兰亭留遗愿,冬去春来盼回归。

笔者狗尾续貂:

两代泼墨游子意,气越沧海缀华章。

桑梓尽凝含莒亭,城阳古月待君归。

 
 


[此帖子已被 浪里金身 在 2007-4-26 11:47:5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浪里金身 在 2007-4-26 22:01:00 编辑过]
78#
发表于 2007-4-25 13:4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黄海鲨[/B] 发表:                              

 冬泳花开,

春光融融;

一水两岸,

乡音相通;

今天泳聚,

来日网联;

恭候佳音,

祝愿凯旋!

79#
发表于 2007-4-25 14:29 | 只看该作者

祝有私房版主马到成功!

期待海峡两岸同是炎黄子孙,同是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游泳的泳友们,共同相聚在中国冬泳网!

80#
发表于 2007-4-26 09:1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参谋长[/B] 发表:

长相思 -----------为有版主台湾之行作   

            江水流,河水流。流入东海赶潮头,祖国宝岛游。          思悠悠,喜悠悠。中国冬泳添锦绣,跨越功千秋。

好词!参谋带上长,真不同凡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2 21:55 , Processed in 4.07458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