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山真大——汪曾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 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泰山片石   N5 g8 p/ h8 {% o" Q
$ @0 M" z# ~% l/ v1 |) R
  [7 _% v4 M# U7 o( m

9 L& z7 G, N; d7 s
4 P/ v4 S5 W6 g! o* _8 Z6 j( D7 g2 O0 b: D! ^! |& W$ B$ _
- H8 s: h+ H9 P) x: K# \

/ c8 l& i$ q6 e: B) R+ _我从泰山归, # y6 M4 u$ o  V8 S) d
携归一片云。
- M! E; J# p. F! W5 x3 j& F/ j  F: p5 T开匣忽相视, ) g4 @8 b) ]  _! c7 m
化作雨霖霖。
! G, q+ k  L: ~- z7 Z, O& h
; V8 W. D0 z4 R3 y& e/ [; B/ e9 P/ O: f2 X7 B# g) X% `2 m
泰山很大 7 i) |( ^1 X4 [/ I( l& T* F5 A

) r4 B9 R! ~9 p2 N' K, K# |
) I# l' ?% J6 v+ d: M  w5 \2 i( \  H7 T6 F5 e& v
泰即太,太的本字是大。段玉裁以为太是后起的俗字,太字下面的一点是后人加上去的。金文、甲骨文的大字下面如果加上一点,也不成个样子,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是表示人体上的某个器官。
$ m! @( ?8 R7 v1 o' G# E1 @' Y) R$ [/ c' @
因此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适用。
1 A  [1 [: }+ |) j  l/ v7 D" G/ |" p7 Y! t, ]+ a0 s  K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9 s* R2 i! R8 E! F4 B, p/ n
! |- w8 n) h3 x$ I" ^+ \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 w# J& J' B# q' A5 x
, j1 t6 U/ ^2 C' [
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我认为汉武帝是个极不正常的人,是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个变态心理的难得的标本。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他的死因很可疑。于是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3 t# \) B2 F; ]) G% D) T
5 d. p" j. a* V* c  R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
% N& l3 s6 ~7 u, U: [. H, G7 e. ^$ T% r* L/ ]: a3 k$ F& l2 D
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 z# a! ?9 X: ]) C- q; o* j! w; |  a

5 b4 [5 Z  A; d6 s6 |, M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 `: y. _2 }3 i' Y( c+ s
4 b6 L7 t3 j4 u3 X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 b' K  d; @; O0 Y. S8 Z2 D2 G& W" ~! n2 m

. S7 d" Z' R: ]7 P2 z& Y1 O碧霞元君 6 M( ~' |/ G/ a2 l

) g% W8 Q8 U$ ?6 _" G
* V8 t2 m" q2 g9 u; K4 |0 q; M' D* X
泰山牵动人的感情,是因为关系到人的生死。人死后,魂魄都要到蒿里集中。汉代挽歌有《薤露》、《蒿里》两曲。或谓本是一曲,李延年裁之为二,《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大夫士庶。我看二曲词义,如成首尾,似本即二曲。《蒿里》词云:
, x/ D4 u! [0 ?1 O9 Z5 N' n% l3 e5 `9 s6 Q* Q% H
蒿里谁家地?
* s2 }4 V- h+ T& L* j聚敛魂魄无贤愚。
  e1 P! ]- \1 I0 ?+ y! |8 E鬼伯一何相催迫,
! l. s6 |: e0 ]; F2 n人命不得少踟蹰。
4 V! q$ q( Z1 L3 b+ ^- G
, ?; B5 O; t, U; @/ k7 _, M写得不如《薤露》感人,但如同说话,亦自悲切。十年前到泰山,就想到蒿里去看看,因为路不顺,未果。蒿里山才多大的地方,天下的鬼魂都聚在那里,怎么装得下呢?也许鬼有形无质的,挤一点不要紧。后来不知怎么又出来个酆都城。这就麻烦了,鬼们将无所适从,是上山东呢,还是到四川?我看,随便吧。
( L, o) M6 `, c- H& k
7 m1 a9 ?# ], ]$ u: E7 m5 u泰山神是管死的。这位神不知是什么来头。或说他是金虹氏,或说是《封神榜》上的黄飞虎。道教的神多是随意瞎编出来的。编的时候也不查查档案,于是弄得乱七八糟。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屡次加封,老百姓则称之为东岳大帝。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一座东岳庙,亦称泰山庙。我们县的泰山庙离我家很近,我对这位大帝是很熟悉的,一张油亮的白脸,疏眉细目,五绺胡须。我小小年纪便知道大帝是黄飞虎,并且小小年纪就觉得这很滑稽。   S: ?! J' N. f$ D$ w" y

, g- w" z% h5 `中国人死了,变成鬼,要经过层层转关系,手续相当麻烦。先由本宅灶君报给土地,土地给一纸“回文”,再到城隍那里“挂号”,最后转到东岳大帝那里听候发落。好人,登银桥。道教好人上天,要经过一道桥(这想象倒是颇美的),这桥就叫“升仙桥”。我是亲眼看见过的,是纸扎的。道士诵经后,桥即烧去。这个死掉的人升天是不是经过东岳大帝批准了,不知道。不过死者的家属要给道士一笔劳务费,是知道的。坏人,下地狱。地狱设各种酷刑:上刀山、下油锅、锯人、磨人……这些都塑在东岳庙的两廊,叫做“七十二司”。听说泰山蒿里祠也有“司”,但不是七十二,而是七十五,是个单数,不知是何道理。据我的印象,人死了,登桥升天的很少,大部分都在地狱里受罪。人都不愿死,尤其不愿在七十二司里受酷刑,——七十二司是很恐怖的,我小时即不敢多看,因此,大家对东岳大帝都没什么好感。香,还是要烧的,因为怕他。而泰山香火最盛处,为碧霞元君祠。 1 a3 s7 }' g0 {1 o. D/ N

# w, P6 y9 E) \# V碧霞元君,或说是泰山神的侍女、女儿,或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又说是玉皇大帝的妹妹。道教诸神的谱系很乱,差一辈不算什么。又一说是东汉人石守道之女。这个说法不可取,这把元君的血统降低了,从贵族降成了平民。封之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是宋真宗。老百姓则称之为泰山娘娘,或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实际上取代了东岳大帝,成为泰山的主神。“礼岱者皆祷于泰山娘娘祠庙,而弗旅岳神久矣”(福格《听雨丛谈》)。泰安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王照《行脚山东记》)。 / E8 w8 g+ U5 [  ]* |* N) a
8 w, x6 j$ A$ t
泰山神是女神,为什么?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原始社会母性崇拜的远古隐秘心理的回归,想到母系社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不管活得多大,在深层心理中都封藏着不止一代人对母亲的记忆。母亲,意味着生。假如说东岳大帝是司死之神,那么,碧霞元君就是司生之神,是滋生繁衍之神。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母亲神。人的一生,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之中,艰难辛苦,受尽委屈,特别需要得到母亲的抚慰。明万历八年,山东巡抚何起鸣登泰山,看到“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这里的“父”字可删。这种现象使这位巡抚大为震惊,“看出了群众这种感情背后隐藏着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车锡伦《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与宗教》)。这位何巡抚是个有头脑,能看问题的人。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这种如醉如痴的半疯狂的感情,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 a- t: e1 o+ M, O2 ~2 _6 _2 ], E, m; }' p
碧霞元君当然被蒙上市俗宗教的惟利色彩,如各种人来许愿、求子。
/ g( `. i" W! U4 f; v0 m4 ~7 i0 T* O0 B4 {5 d3 M& x
车锡伦同志在他的《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与宗教》的最后,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对碧霞元君“净化”的问题。怎样“净化”?我们不能把碧霞元君祠翻造成巴黎圣母院那样的建筑,也不能请巴赫那样的作曲家来写像《圣母颂》一样的《碧霞元君颂》。但是好像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能不能组织一个道教音乐乐队,演奏优美的道教乐曲,调集一些有文化的炼师诵唱道经,使碧霞元君在意象上升华起来,更诗意化起来?
& a, b1 ~* s9 y- ~. |6 L1 P5 f( P
. h2 x# f7 U# b5 }4 K任何名山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都有责任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我希望主管全国旅游的当局,能思索一下这个问题。 ! C6 ^: g6 V: V
1 S/ Y3 x& N# @: b9 _9 H

: Q) \! d9 ~- M0 `泰山石刻
- u9 F0 t/ @: [3 I1 C1 v+ W( I4 q( F6 T; }
1 @; D+ D, i- A, t+ \/ {2 R9 e; ^
' f6 n" U! [9 {! d
第一次看见经石峪字,是在昆明一个旧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对联,厚纸浓墨,是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线晦暗,而字字神气俱足,不能忘。 0 s' S# M- o1 [

9 E0 [  ~0 P% S) V( F- a经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岭之中,怎么会出现一片一亩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为花岗岩,多为青色,而这片石坪的颜色是姜黄的。四周都没有这样的石头,很奇怪。是一个什么人发现了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刚经》呢?经字大径一尺半。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这是刻在平铺的石坪上的,很少见。这样的字体,他处也极少见。 ; I5 s( \; r" x9 n0 ^% j2 o
0 o2 q7 `4 j( P: G/ H7 b
经石峪的时代,众说纷纭。说这是从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的字体,则多数人都无异议。
5 \  z+ m: s+ \' o8 F1 f6 o( B" ?" [4 a  E" O6 ^6 K0 {6 r- {* X# v
经石峪保存较多隶书笔意,但无蚕头雁尾,笔圆而体稍扁,可以上接《石门铭》,但不似《石门铭》的放肆,有人说这和《瘗鹤铭》都是王羲之写的,似无据。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非也。《瘗鹤铭》结体稍长,用笔瘦劲,秀气扑人,说这近似二王书,还有几分道理(我以为应早于王羲之)。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时风气。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不,经字有佛性。
3 q( d- L# n  y; ~' J  I5 O
9 d3 M8 ^% n( F3 J, L9 z6 |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刻在他处,无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经石峪呆了好大一会,觉得两天的疲劳,看了经石峪,也就值了。“经石峪”是“泰山”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 y/ D/ P$ Y" H$ x1 z
4 k6 t0 C3 `5 d# D, C- `8 r" S. Y" J
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经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张纸拼起来),在北京陈列起来,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 0 w7 C* @$ H0 ]6 X2 x
/ a& z. [) `: |1 Q# V+ \
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为泰山。大观峰真是大观,那么多块摩崖大字,大都写得很好,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赛,哪一块都不寒碜。这块地场(这是山东话)也选得好。石岩壁立,上无遮盖,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个距离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其他各处的摩崖石碑的字也都写得不错。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蔡襄平日写行草,鼓山的石刻题名却是真书。董其昌字体飘逸,但写大字却是颜体)。看大字碑刻题名,很多都是山东巡抚。大概到山东来当巡抚,先得练好大字。
! m2 j. B; s8 E: p% O+ X
0 W) A) p9 t1 R  g$ w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是乌可哉。
4 E, N3 _2 Q' y) W' g& q" u( |' S. Q, V$ V
很奇怪,泰山上竟没有一块韩复榘写的碑。这位老兄在山东,呆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想到泰山来留下一点字迹?看来他有点自知之明。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我准备投他一票。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
" M' ]$ h- A4 g+ q, [1 b7 K5 R
$ C2 p$ f; q/ X/ I, @5 |0 p2 x5 m6 [; |: c
担山人
& i4 Y' j5 w% \% T/ |
, D( F2 Z# @* t4 M2 z. C3 l  p; J" u5 _

1 \* ~7 q, Q9 p9 s" D! x我在泰山遇了一点险。在由天街到神憩宾馆的石级上,叫一个担山人的扁担的铁尖在右眼角划了一下,当时出了血。这位担山人从我的后边走上来,在我身边换肩。担山人说:“你注意一点。”话倒是挺和气,不过有点岂有此理,他在我后面,倒是我不注意!我看他担着重担,没有说什么(我能说什么呢?揪住他不放?这种事我还做不出来)。这个担山人年纪比较轻,担山、做人,都还少点经验。他担了四块正方形的水泥砖,一头两块。(为什么不把原材料运到山上,在山上做砖,要这样一趟一趟担?)我看了别的担山人,担什么的都有。有担啤酒的,不用筐箱,啤酒瓶直立着,缚紧了,两层。一担也就是担个五六十瓶吧。我们在山上喝啤酒,有时开了一瓶,没喝完,就扔下了。往后可不能这样,这瓶酒来之不易。泰山担山人有个特别处,担物不用绳系,直接结缚在扁担两头,这样重心就很高,有什么好处?大概因为用绳系,爬山级时易于碰腿。听泰山管理处的路宗元同志说,担山人,一般能担一百四五十斤,多的能担一百八。他们走得不快,一步一步,脚脚落在实处,很稳。呼吸调得很匀,不出粗气。冯玉祥诗《上山的挑夫》说担山人“腿酸气喘,汗如雨滴”,要是这样,那算什么担山的呢!
* w$ S2 ?- |2 s5 {6 J# U# l( W8 q% R  l, c3 {. i
泰山担山人的扁担较他处为长,当中宽厚,两头稍翘,一头有铁尖(这种带有铁尖的扁担湖南也有,谓之钎担)。扁担作紫黑色,不知是什么木料,看起来很结实,又有绵性,既能承重,也不压肩。
8 p" t% o- I3 O) [: S, k4 z( N( M* O( n& @
我的那点轻伤不算什么,到了宾馆,血就止了。大夫用酒精擦了擦,晚上来看看,说“没有感染”(我还真有点怕万一感染了破伤风什么的)。又说:“你扎的那个地方可不好!如果再往下一点,扎得深一点……”
) C$ [6 j$ z5 P7 ?1 z+ F' i, U; t1 Q& A/ h
“那就麻烦了!” $ k1 Y) K' I: ~9 ^$ ~  s

; p5 M3 i3 U* P; k- f: w7 e' H: j
9 r2 g6 h1 n2 n扇子崖下 1 Z* m" v4 H3 B3 ~% c- z# ^% v

2 F. J4 b+ p, a* x/ l
, u+ V  I' {5 R7 z8 g+ w. H
, @7 G' n# U$ D2 e* B& I1 m泰山散文笔会的作家去登扇子崖。我和斤澜没有上去,叶梦为了陪我们,上了一截又下来了。路宗元同志叫我们在下面随便走走。等登山的人下来。 4 b9 f. V! t8 W4 l
) Y4 _$ o; j8 N' S" J, ]$ t; O4 f
这也是一个景区,竹林寺风景管理区,但竹林寺只存其名,寺已不存在。这里属泰山西路,不是登山的正路,游人很少,除了特意来登扇子崖的,几乎没有人来。这不大像风景区,倒像山里的一个村子。稍远处有农家。地里种着地瓜(即白薯)。一个树林里有近百只羊。一色是黑山羊。泰山的山羊和别处不大一样,毛色浓黑,眼圈和嘴头是棕黄色的——别处的黑山羊眼、嘴都是浅灰色。这些羊分散在石块上,或立或卧,都一动不动,只有嘴不停地磨动,在倒嚼。这些羊的样子很“古”。有一个小庙,叫无极庙。庙外有老妇人卖汽水。无极庙极小。正殿上塑着无极娘娘,两旁配殿一边塑送生娘娘,一边塑眼光娘娘,如碧霞元君祠而简陋。中国人不知道为什么对眼光娘娘那样重视,很多庙里都有,是中国害眼疾的特多?无极庙小,没人来,无住持僧道,庭中有树两株,石凳一,很安静。在石凳上坐坐,舒服得很。出门里问卖汽水的老妇人:“有人买汽水吗?”答曰:“有!”
/ n# D% d# }8 ^) z9 F3 w: R+ F) X7 i% T9 j+ Y' L
出无极庙,沿山路徐行。路也有点起伏,石级崎岖处得由叶梦扶我一把,但基本上是平缓的。半山有石亭,在亭外坐下,眺望近处的长寿桥、远处的黑龙潭,如王旭《西溪》诗所说“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很美。许安仁《游泰山竹林》诗云:“客来总说游山好,不道山僧却厌山”,在游山诗中别开生面。我在泰山,虽不到“厌山”的程度,但连日上上下下,不免疲乏,能于雄、伟、奇、险之外得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竹林开幽境”)偷闲半日,也是很好的休息。 + ^, x. `8 Q% w( g

. o- B, B3 y5 q2 _1 V; d+ Y7 O薄暮,登山诸公下来,全都累得够呛,我与斤澜皆深以不登扇子崖为得计。 3 v# Y9 m* E+ n  [! ?/ l4 M
( O3 Y, B5 r. D( b
临走时,卖汽水的老妇人已经走了,无极庙的门开着。
, S7 @2 m' ^0 r: n, b
, Y! \9 P4 L9 H+ v, U. A回来翻翻资料,无极庙的来历原来是这样:一九二五年张宗昌督鲁时,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封其夫人为“无极真人”,并在竹林寺旧址建无极庙,不禁失笑。一个镇守使竟然“封”自己的老婆为“真人”,亦是怪事。这种事大概只有张宗昌的部下才干得出来。 4 |- R& `' {  `3 R4 K5 f
' L# o9 R) _$ |  b* S( @+ z  w; {

2 s6 l& o0 u/ \5 O中溪宾馆
) c* N( N4 [  v0 E
% j/ T/ c. z* J! ~  Z' n( m! K9 e1 G5 E. r% h- F: |; L4 F7 u
$ |# T# o+ s! S% `& k
中溪宾馆在中天门,一径通幽,两层楼客房,安安静静。楼外有个长长的庭院,种着小灌木,豆板黄杨、小叶冬青、日本枫。庭院西端有一石造方亭,突出于山岩之外,下临虚谷,不安四壁。亭中有石桌石凳。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用四川话说,真是“安逸”。
" U, K( }6 u  y. S3 a$ E4 }( v5 y; {3 C: k! X+ c
伙食很好,餐餐有野菜吃。十年前我到泰山,就吃过野菜,但不如这次多。泰山可吃的野菜有一百多种,主要的是有三十一种。野菜不外是两种吃法,一是开水焯后凉拌,一是裹了蛋清面糊油炸。我们这次吃过的野菜有这些: 2 \' `" N2 d* X- d- A8 c3 U
6 u- ?1 _' ]! _1 q
灰菜(亦名雪里青。略焯,凉拌。亦可炒食。或裹面蒸食) $ ?7 r5 B4 a. J& ?

* n+ h' q" ]% ^) m野苋菜(凉拌或炒)
+ C5 a4 d' Q" x; k$ x: |# w$ S
& i1 y* ]6 v3 J! ?! D马齿苋(凉拌或炒) / _* \# [* Z9 U& z2 ?

+ ?- c% s; X* t7 i蕨菜(即藜,焯后凉拌) * W; y' a8 s! ?/ P* B1 Y
+ r4 j( \1 [* f: m
黄花菜(泰山顶上的黄花菜淡黄色,与他处金黄者不同,瓣亦较厚而嫩,甚香。凉拌或炒,亦可做汤) * |$ M( t' y3 _) N( B
% [0 r! p# u% l. Q
藿香(即做藿香正气丸的藿香。山东人读“藿”音如“河”,初不知“河香”为何物,上桌后方知是一味中药。藿香叶裹面油炸)
) O. F" _9 x9 G) H
# G+ k* D! e: k  E! ^& B薄荷(野生者。油炸,入口不凉,细嚼后有薄荷香味) & w/ S5 N6 k  e: U1 G' @0 @

* R: |2 j# W* [* T紫苏(本地叫苏叶,与南京女作家苏叶名字相同,但南京的苏叶不能裹面油炸了吃耳) & c6 K# p. d8 K2 @
. r$ T6 p+ n: S0 W
椿叶(香椿已经无嫩芽,但其叶仍可炸食) ) l" g' L2 A; Y( N7 H: G0 d" e

) o: a# E% d6 a* q, _: a& E木槿花(整朵油炸,炸出后花形不变,一朵一朵开在磁盘里。吃起来只是酥脆,亦无特殊味道,好玩而已) 9 h# [9 X; s# u% L6 B# G0 _
& l' N$ u+ K, f2 O, S- J* {3 w7 {
宾馆经理朱正伦把野菜移栽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要吃,由炊事员现采,故皆极新鲜。朱经理说港台客人对中溪宾馆的野菜宴非常感兴趣。那是,香港咋能吃到野菜呢! $ C7 K# D  T6 H0 B0 x8 u3 O
: q0 }6 S" d* A! X- c- @% I
宾馆的服务员都是小姑娘,对人很亲切,没有星级宾馆的服务员那样过多的职业性的礼貌。她们对“散文笔会”的十八位作家的底细大体都摸清了。一个叫米峰的姑娘戴一副眼镜,我戏称她为学者型的服务员。她拿了一本《蒲桥集》来让我签名,说是今年一月在岱安买的,说她最喜欢《昆明的雨》那几篇,说没想到我会来,看到了我,真高兴。我在扉页上签了名,并写了几句话。
* G3 @% h0 o% t0 I+ A, S2 l
0 n+ y! y0 o; k6 E& j- ^* q山中七日,除了在山顶的神憩宾馆住过一晚上外,六天都住在中溪宾馆。早晨出发,薄暮归来。人真是怪。宾馆,宾馆耳,但踏进大门,即觉得是回家了。 $ E( P2 {- s0 h) a1 N

' f) d9 o: \% g  n  X! f我问朱正伦同志,这地方为什么叫中溪,他指指对面的山头,说山上有一条溪水,是泰山的主溪,因为在泰山之中,故名中溪。听人说,泰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信然。
& T& I; f+ O/ Q) C) }
' d1 {7 |& k6 J  }0 Y- r1 w7 e) b; e写了两个晚上的字。为中溪宾馆写了一幅四尺横幅:溪流崇岭上,人在乱云中。
5 G( \6 Z+ G0 r7 H, N0 C$ ]. S2 Y  w' j) |
临走,宾馆人员全体出动,一直把我们送下山坡上汽车。桑下三宿,未免有情。再来泰山,我还住中溪。 ) r/ O) a0 A! B

7 g. O2 A( ^# Z) Z6 {" _
) @  N- x$ l7 A8 k6 d* q+ N泰山云雾
& j+ h& ~$ W9 k+ V2 Z6 K
8 h/ F" y. {* B) ]$ f7 M: n5 I# |9 A4 V, V  X

5 {' q5 m4 W# _' R9 Y0 u宿中溪宾馆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推开客房楼门,到院里一看,大雾。雾在峰谷间缓缓移动,忽浓忽淡。远近诸山皆作浅黛,忽隐忽现。早饭后,雾渐散,群山皆如新沐。 + A8 F4 I" m* d( F# z+ H) X

3 w. b/ \; j) b, V1 @" ]% O1 n) Z登玉皇顶,下来,到探海石旁,不由常路,转到后山。后山小路狭窄,未经斫治,有些地方仅能容足,颇险。我四月间在云南曾崴过一次脚,因有旧伤,所以格外小心。但是后山很值得一看。山皆壁立,直上直下,岩块皆数丈,笔致粗豪,如大斧劈。忽然起了大雾,回头看玉皇顶,完全没有了,只闻鸟啼。从鸟声中知道所从来的山岭松林的方位,知道就在不远处。然而极目所见,但浓雾而已。 ! U2 |& t; m: s' b3 x8 ^: ^
) O# B2 B" ~& \' v
宿神憩宾馆,晚上,和张抗抗出宾馆大门看看,只见白茫茫一片,不辨为云为雾。想到天街走走,服务员劝我们不要去,危险,只好伏在石栏上看看。云雾那样浓,似乎扔一个鸡蛋下去也不会沉底。光是白茫茫一片,看到什么时候?回去吧。抗抗说她小时候看见云流进屋里,觉得非常神奇。不想我们回去,拉开了玻璃大门,云雾抢在我们前面先进来了,一点不客气,好像谁请了它似的。
- B9 `! Q$ e) F( J7 B
  f; A/ u# w6 {离泰山的那天夜晚,雾特大,开了车灯,能见度只有二尺。司机在泰山开了十年车,是老泰山了。他说外地司机,这天气不敢开车。我们就这样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地离开泰山了。
, t  p" q+ y/ c4 V
4 D* e% }0 b7 a  v, q7 A4 Q' C在车里,我想:泰山那么多的云雾,为什么不种茶?史载:中国的饮茶,始于泰山的灵岩寺,那么,泰山原来是有茶树的。泰山的水那样好(本地人云: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以泰山水泡泰山茶,一定很棒。我想向泰山管委会作个建议:试种茶树。也许管委会早已想到了。下次再来泰山,希望能喝到泰山岩茶,或“碧霞新绿”。
) A( P4 `+ ^0 r) F5 \
  R' g/ ~$ S# O5 I6 X1991年7月末,北京
2#
发表于 2011-1-24 13:27 | 只看该作者
身临其境,神游泰山,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3-4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虎山阿宝
7 d0 b6 a7 E3 S3 @6 z0 v9 g; S/ C3 {$ D6 P
0 Y1 u# o/ W3 I8 ~0 k3 w# ?5 x
    文章很好,怎么没有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5-3 09:25 | 只看该作者
泰山片石
! [+ H0 z0 _4 Q3 k1 _# `( z, Z+ b* l
, a4 r# U! n7 a) r! {: X: }6 D  @0 N( ]2 X/ Q* s6 t- K

" u4 V: W( {" H5 l: |) m
0 |4 U: |1 [9 F% L# p' D6 k0 m4 C( J
4 S" m% [! @+ B
3 Q5 U9 s7 [& B& t" C
我从泰山归, % c6 n' N! E; d/ g3 y& D
携归一片云。
* B8 P9 |5 h6 L开匣忽相视,
" Q- {1 J4 o+ Q1 C化作雨霖霖。 ' f: \) a2 g; `8 f5 d  z# }+ }

; P( \5 d; P; K% B
$ g! w6 ~) h4 q1 {' Y泰山很大 ...
& D) J* ]1 T+ t3 E2 _虎山阿宝 发表于 2011-1-22 10:59

2 x$ Z0 D- r/ R7 w4 Y
) r0 {! D: E1 U0 M$ u3 a
* l  U- q2 p+ j9 D' M    谢谢阿宝的介绍,五月有爬泰山的计划,看了你的文章对我很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1 04:37 , Processed in 0.05941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