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力刚 于 2011-1-28 16:23 编辑
我详细说明一下3333法。 依据的原则:只要把范围缩小到三个金币中有假,且知道假币较轻还是较重,就能用一次称量分辨出来。 下面开始称量:
12枚金币分成四组,每组三个,组号ABCD.,取AB分别放于天枰两端称量(第一次称量),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A比B重,说明假币在A或者B, 此时拿下A组换上C组进行称量(第二次称量),这时只能有两种结果:
1、C B相等,说明A中有假且假币较重,用第三次称量很容易辨别假币是谁。
2、C比B重,说明B中有假且假币较轻。用第三次称量很容易辨别假币是谁。 第二种:A比B轻,说明假币在A或者B,参照第一种的做法,我们就能确定哪一组中有假币,且知道假币较轻还是较重。 第三种:AB相等,说明AB都是真的,假币在CD,拿下A组,换上C组,BC进行称量(第二次)情况有三个: 1、B重C轻,说明假币在C组,且假币较轻。用第三次称量很容易辨别假币是谁。 2、C重B轻,说明假币在C组,且假币较重。用第三次称量很容易辨别假币是谁。 3、BC相等,说明假币在D组。拿出D组的任意两个称量,如相等则D组的第三个是假币;如果不相等,则需要称量四次。这是唯一的四次称量的情况。
正因为理论上存在四次称量的可能,所以这个方法总的来讲是不对,但他有实际价值:锻炼了大脑。再次感谢杨大哥,并着重感谢山东龙哥哥的关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