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分类:历史话题| 浏览754次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分享到:
2013-04-15 19:48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出颖口,初见淮山,
是日至寿州①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②长.
长淮③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④.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⑤.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⑥久立烟苍茫.
说明;
熙宁四年(1071)六月,东坡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任杭州通判.七月离开汴京,历颖州,十月出颖口,入淮水,折而东行,至寿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这首诗是他赴杭途中由颖入淮初见淮山时所作.这是一篇拗体律诗,东坡名作之一.
注释;
①颖口――今安徽寿县西正阳关.颖水由颖上县东南流至此入淮,春秋时谓之颖尾.寿州――州治在今寿县. ②秋兴――因秋而起的感怀. ③长淮――长长的淮水. ④这句说:远处水天相连,因而产生天忽近忽远的错觉;而船忽高忽低,人在动荡不定的船上所见的青山,也是起伏不定的. ⑤棹――船浆.黄茅冈――泛指长有黄草的山冈. ⑥故人――指送行人. 诗词大意;我日夜朝向江海而行, 沿途的枫叶和芦花使得秋意更浓。长而宽广的淮河,突然使人对天空是远、是近,产生了迷惑。河旁的青山,似乎长久地随著船只的起伏而忽高忽低。不知不觉中,已经远远地看到寿州的白石塔。 但我们这艘小船(短棹)还未驶入黄茅冈呢。 于轻风平波之中,我仍望不到,那位久立于烟雾苍茫中的老友。
【简析】
拗体律诗首创于杜甫,用以追求一种不凡的艺术境界.苏轼此诗写得蕴藉淡远,苍茫一片,微含愁意,与此时期雄杰奔放,直抒胸臆的主体诗风相比,别有一番意趣.清人评为"有古趣兼有逸趣".苏轼晚年曾重新抄写此诗,大概此诗的风格更与他晚年的诗风相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