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连缘石 于 2010-10-10 08:54 编辑
海菜与山菜
大自然的恩赐,给我们这些冬泳儿女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冬泳相关的活动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我们喜欢寒冬,因为是寒冬给我们创造了冬泳的条件。然而,一年必有四季之分,严冬终将过去,当水温逐步升高的时候,我们在海里游泳的时间也随着延长,会游得更加酣畅淋漓。当我们送走了寒冬,迎来了春天的绿色的时候,春风吹拂着大地,沉睡了一冬的土地伸着懒腰醒来,万物开始竞相复苏,春的气息给我们这些冬泳人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慢慢地将大家对冬天的留恋之情冲淡。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在3、4月份左右,东海头的海菜采摘也开始了。大连东海沿岸海域长着许多野生海菜,有海带,也有裙带菜。海带苗紫中泛绿,晶莹透亮,裙带菜梗粗叶宽,鲜嫩无比。每年的这个时候,二老李都要带上自制的钢丝锚钩,栓一根结实的尼龙锚绳,大家先下海游泳,然后用锚钩打捞海菜。只见二老李将锚钩抡圆,挥手抛出15-20米,然后奋力往回拉,如果拉正了会很吃力,收上来的会是满满一钩的海菜,赶紧摘下来再扔下一钩。我们这些泳友每人准备一个大塑料袋,摘好的往袋里装,当大家各取所需都装得满满的时候,再背着泳包,提着海菜一起往回走,大家欢天喜地,有说有笑,一派丰收景象。每当这个时候,东海头沸腾了,不管是游泳的还是晨练的,往回走的人中很多都提着一包海菜。海菜拿回家后,料理也比较简单,先不用清洗,将水烧开料一下,马上变成绿色,捞出来清洗浸泡。海带可用来蒸海菜包子、拌小菜、炖豆腐等。春天的裙带菜也很好吃,同样用开水料一下,是拌凉菜和炖豆腐的上品。一时吃不完,可以装袋放入冰箱,冷冻储藏起来,细水长流地慢慢享用。秋天成熟的海带也比较好吃,但裙带菜老了就不能吃了。大家把那片海戏称为“菜地”,到了季节想什么时候摘就什么时候摘。
“五一”过后,盛开的樱花渐渐地谢去了,大地变绿了,山变绿了,树也变绿了,真是一场春雨一场绿,转眼树叶挂满了枝条!这个时候,山野菜的采摘又开始了。
在十八盘附近的山上,树木繁茂,植被覆盖包裹了山脊和峡谷。在那些神秘的树林和沟坡,生长着诱人的山野菜。听二老李、老王和小关等泳友说,他们每年都要上山采“山莫扎”等山野菜,比市上买的要好吃得多。我深深被他们的描述所吸引,就约定他们再去时叫上我一块去看看。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濛濛的细雨刚停,二老李就打来了电话,要我和他与小关一同上山采野菜。我们到海边游完泳后,就背上包向十八盘山上进发。上山后又钻进茂密的树林,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谷底方向行进。雨后的山雾蒙蒙的,空气格外清新,到处都湿漉漉的,树叶和草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我们的裤子和衣服都被露水浸湿了,林间的鸟儿叫个不停,还不时地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哗哗”的海浪拍打岸礁声。这时,二老李和小关都嚷了起来,说是发现大片的山莫扎,还没等我反过神来,他们两个已经摘上了。我第一次采这种野菜,不识庐山真面目,就跟在二老李后面请教,他指着一棵山莫扎让我看仔细,并示范了摘的方法,我很快就能自己采摘了。我们都分开独立作战,谁也不理谁,只顾低头摘菜。我感到孤独时就喊他们俩一声,他们只应一嗓子就又没了动静。大约过了2个小时大家会合了,二老李和小关都摘了很多,我只摘了一小包,但也够包一顿包子了,小关摘的最多,满满两大包。我们整理好行装满载而归。当强烈的阳光照在头顶的时候,我们已经回到了家。到家后立即进行挑选、清洗,用开水料一下,翠绿的山莫扎泡在水中真是好看。这顿山莫扎包子真的感觉与以往不同,也许是自己辛勤劳动来之不易叶叶皆辛苦的缘故,感到格外好吃!其实那真的是天然绿色食品,加上雨后的菜叶特别肥大鲜嫩,实属是美味佳肴!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要和大家在游泳之余去采山野菜,不仅仅是因为好吃,也是一种休闲锻炼,从中去体会采摘过程带来的乐趣,同样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一般从5月下旬到6月初,我们还经常组织泳友到大连周边的农村去采摘山野菜。王师傅的车这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开始不知道哪里有野菜,就盲目地拉着大家到处转,不厌其烦地向当地人打听,获取山野菜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到了山野菜的“聚集宝地”。在旅顺营城子的一个地方,发现了大片的扫帚菜和简鹏子菜(我的老家叫猪毛菜),那里远离居民区,虽然有一条土路,但是很少有车通过,山野菜都是天然绿色食品中的上品。大家采摘1个多小时,所带的包就都装满了。那里还有婆婆丁、车前子等野菜,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见了格外眼红,一样也不放过,都要采上一些带回来。回到家中,更是一阵忙活,将野菜精挑细选,去掉杂质和不漂亮的,清洗干净后用开水料一下,包包子特别好吃,我感觉比市上卖的野菜要好得多,吃起来也放心。据健康一身轻张国玺老师讲,山野菜不但好吃,还有很高的药物价值,按季节的变化适当吃一些,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我们从中获得的远不止这些,更丰富了我们冬泳人的生活,通过自己亲自劳动采摘的山野菜,吃起来的感觉不同,就像自己钓的鱼一样,那种心情美极了! 我们知道了哪里有山野菜,再去就是轻车熟路,节省了很多时间。每次采摘的山野菜回来,大家都要AA制到饭店聚一次,花钱不多效果很好,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给这项健身活动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与海蜇搏斗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冬泳人来说,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每年的8-11月份,当水渐渐凉下来的时候,海面上的海蜇也多了起来,我们收海蜇的时候也来到了!
据资料记载,海蜇属根口水母科,蛰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有白、青、微黄和红褐色,其伞径大小不一,最大可达到1米多。海蜇头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的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大连地区各海域每年都有被海蜇蛰伤的事件发生。人的皮肤一经被海蜇须子触到,就会立刻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轻者有一般过敏反应,重者可致死亡。
在海之韵公园的海边游泳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海蜇伤人的惨剧。大约在2005年左右的夏秋季节,一天傍晚,天气格外闷热,海里到处都是游泳纳凉的人。天刚见黑的时候,在岸边的浅水处,忽然冒出来一个大海蜇,把一名年轻的妇女缠住,听到喊声,他的爱人在大家的协助下把伤者救上岸,报120急送大连友谊医院。但第二天在报纸上得知,被海蜇蛰伤的妇女不幸死亡。
我们冬泳的人即怕海蜇,也很爱海蜇!因为它有毒,我们在那个季节里要格外小心,也因为它好吃,我们要把它拿回家将其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大家都知道生拌海蜇是大连海鲜的特色之一。
我也多次被海蜇蛰过,但那都是局部小面积的蛰伤。在浅海区,经常能碰到已被肢解的海蜇头或碎海蜇须子,只要刮在皮肤上,就会局部疼痛瘙痒。但我们预有准备,泳包里带着白矾,一旦被蛰伤,抹一点就不会有大事。
在我的泳友里有几个水性好的,他们是抓海蜇的能手,如二老李、王国臣、王允甫等都很厉害,只要有海蜇被他们发现,一般都跑不了。但我就很怕海蜇,偶尔在浅海区发现海蜇,也会冒险一搏。一次我们一行8人乘王师傅的面包车到棒棰岛海域游泳,因为下水时天还不太亮,在水中视线不清,游在前面的老童大呼有海蜇,大家不敢恋战,游一会就急忙往回返,老童边游边嚷胳膊疼,上岸大家一看,她的胳膊被海蜇须子扫了一片血印,王敏等泳友急忙拿出白矾给她往伤处抹。这时,天已经大亮了,我戴着水镜在距岸10几米处把头埋在海里,四处寻找海蜇。忽然,在前方发现一个大海蜇,状如一个大蘑菇,红红的须子清晰可见。我急忙喊二老李,二老李近视,不戴眼镜看不清物体,闻听有海蜇立即给我送来一个拴着绳子的小木棍,我就硬着头皮在海中与海蜇搏斗起来。海蜇听见有动静已开始下沉,我闭住气下潜追它,将木棍插入海蜇伞盖内横了一下,海蜇被挂住了,我急忙拖着绳子往岸边游,忽然绳子一轻海蜇脱钩了。当我第二次下潜时,海蜇已经下沉了,由于我不会潜水,已够不到它,只好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它逃离,上来后被大家嘻嘻哈哈七嘴八舌地好一顿嘲笑。还有一次,我在双休日的下午又去海边游泳,发现2只海蜇,好不容易才将其拖上岸,但胳膊多处被蛰伤,虽然抹了不少白矾,但半个多月才见好转,之后,我见到海蜇望而远之。
不过,每当海蜇的旺季,到海边游泳的人喜获丰收,不少的人往回走的时候都提着一包海蜇,其景象也热闹非常。我们在游泳时一般都戴水镜,只要精力集中,在几米外就能够发现浮在海面的海蜇,绕而行之就可以避免被海蜇蛰伤,冬泳的朋友们还是小心为妙!山樱桃与葡萄酒
我们这些冬泳的人,也很期待六月和九月。六月,夏季的炎热季节即将到来。这时,大连地区许多山上的山樱桃都已经透出了红色。过去,我们都没有太在意,后来听小汪、老童讲,山樱桃做饮料特别好,他们已经采了几次,采回来加水煮的饮料称得上天然绿色饮品,是如何如何地好,再不采就要过时了。
为了采山樱桃,在6月上旬的一天,我们相约特意安排一次棒棰岛浴场游泳,还是王师傅的车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条件。我们一行8人,天刚亮就下海游泳,然后匆匆收拾泳包,拿出采摘用具上山,有的拿小盆,有的拿小桶,我没有经验只拿了一个塑料袋。大家钻进山上的樱桃林都分散开了,山坡比较陡,我小心翼翼地拨开山樱桃树枝,只见树枝上挂满了红红的山樱桃,在绿叶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好看。我摘了一把,山樱桃已经熟透,拿在手里软软的,由于用力大了一点,汁液直往下滴,看来再不采很快就要落了。我轻轻地摘,轻轻地往袋里放,感觉就像采山莫扎一样独自闷闷地摘。山樱桃个头小,采摘必须有耐心,我没采过,手头显得很笨拙,摘一点往袋里放一点,不一会也是腰酸背痛,可这东西越摘越上瘾,当有人大喊回走了的时候,还恋恋不舍地不想离开。我采了半塑料袋,人家老佟、王敏和二老李都拿着小盆或小桶接着摘,既快又省力,樱桃也不易损坏,比我的数量多一倍以上,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回到家后,我按照老佟、王敏教的方法将山樱桃清洗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即开始烧煮,开到一定程度用筷子搅拌,把果肉与籽粒剥离然后将浮在上面的汁液和果肉一块倒出,再将底部的汁液控净,饮料就成了。凉了后装入饮料瓶放入冰箱,就是上好的天然饮品,其汁液暗红,冰凉甘甜,口感极佳。不过山樱桃季节性很强,只采两次就过季了,所以我们期盼下一年6月的到来!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一般都在“十一”前的9月。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于凤林、王翠华夫妇和孙树田、童玉梅夫妇尝试家酿葡萄酒成功,拿给泳友们品尝得到一致好评,于是家酿葡萄酒便在我们游泳友中间推广开来。中秋节前后,正是大连地区葡萄上市的旺季,各样品种的葡萄比比皆是,但以玫瑰香和巨丰为多,而且价格便宜。据泳友们的实践经验,巨丰葡萄酿酒的颜色比较好,葡萄粒越黑越好,而味道还是玫瑰香要胜一筹。我是第一次酿葡萄酒,下手比较狠,买了两个大号泡菜坛子,以1.5元一斤买了两箱黑色巨丰葡萄(80斤),按照大家的经验做法,将葡萄整串冲洗干净晾干,先在坛的底部以1:5的比例放入冰糖,然后向坛子里摘葡萄粒,边摘边捏碎,不能装得太满,要留出发酵的余地,再在坛口贴一圈双面胶带,将一张塑料布粘在坛口,再在外面用透明胶带缠几圈,把坛口封得严严实实,但还是能透一点气,把泡菜坛盖扣上,倒一点清水密封效果更好,坛内的葡萄酸与糖很快产生化学反应开始发酵,坛口的边沿一点一点地往外冒气,坛盖的水里有节奏地冒出气泡。据说酿葡萄酒不怕热,越热发酵越好。大约元旦前打开坛子取酒,室内酒香扑鼻,我如法滤去皮、籽等杂质,将酒放置一个晚上,待次日完全沉淀好了时,把酒的容器放在高处,接酒的瓶子放在低处,用一根塑料管一头插入清酒中,另一头用嘴吸一口,有酒出来时放入接酒瓶内,以这种“缸吸法”将清纯的酒装入瓶内储存,剩下底部浑浊的部分单独装瓶,坐清后可慢慢倒出清的部分饮用。就这么简单,自酿葡萄酒就大功告成了!放置一段时间困一下再喝效果更好。品一品其味道甘甜可口,且醇香醉人。据说,经常喝葡萄酒有利于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所以每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做一些,也是从中自得其乐,不但自家享用,还常送点给亲戚朋友品尝,往往深受赞誉。赶海的乐趣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些冬泳的人天天和海在一起当然也免不了吃海。除了吃海菜、海蜇外,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赶海吃点海鲜。我的泳友里面就有好几个赶海迷。
赶海最有突击力的要数老王。老王60多岁,家住三八广场(现已经搬走)。他的赶海方法与众不同,一年四季下海游泳必带一对大脚蹼,采取面朝天仰游的姿势,犹如一只海豹,在水上前进的速度特别快。他一般都是独往独来,下海如履平地。在海红肥嫩的季节,他每次出游必带一个大网兜或编织袋,游到油罐码头附近的礁石处去赶海红,那里的海红个头大,诱惑力最强。他赶海红特别快,一会就能装满一袋。然后他把袋子放在肚皮上,仍然煽动两只脚蹼仰游前进,浮力惊人,那么重的袋子竟然压不沉他,且速度仍然很快,一口气游到岸边,早有泳友在岸边等候,帮他把战利品拖上岸,除了自己往回拿外,还分给泳友们品尝,我和许多与他熟悉的泳友都吃过他赶的海红。他的赶海知名度很高,可谓东海头一绝!
赶海最有技术含量的要数小汪。王敏这几年迷上了赶海,到海边游泳时每逢退大潮,她都要早点去,先赶海再视情况游泳,赶海的主要对象是海蟹,有时还捎带点其它的。他赶海的特点是眼尖、手快、摸得准,发现蟹子转眼就装进了兜里,对赶海的规律掌握得恨透,所以每次赶海都有较丰厚的收获,捉10几只螃蟹那是常事,大家都称她为“赶海大王”。
赶海最有风趣的要数小沈。小沈坚持冬泳的出勤率很高,近年来也跟着赶海,他说话风趣,爱开玩笑,时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是我们泳友中的活跃分子。有一次我们几个去赶海,小沈看到王敏、王国臣在浅海里抓螃蟹,便也照样画葫芦,学着下去体会抓螃蟹,看着别人一会抓住一个很是着急,就气皮眼涨地跟在王敏后面学。功夫不负有心人,说来也巧竟然摸上来一只。这是他生平抓到的第一只螃蟹,很是兴奋,高兴得举起螃蟹大喊大叫“我抓到了!”。王国臣等泳友开他玩笑,说他在王敏屁股后面摸出一只螃蟹,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真是开心一刻。此后每逢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时,动不动就讲起这件事笑一阵子,已经成为我们泳人的佳话。
赶海最能张罗的要数小张。她个头不高,但身体素质很好,每次赶海她都要去,阵阵拉不下,一副兴趣十足的样子。还有老佟、老单和我也爱凑热闹,我们主要是在礁石上赶小海红。原来以为小海红肉小没有什么吃头,但跟着大家在海红肥的季节赶一点,回家煮一煮吃,肉还是挺肥,味道也很鲜。 老童赶海没有耐心,赶点就有点不耐烦,一般的小海红看不上眼,所以有时候站在岸上看热闹。老单和我属吃苦耐劳型,他专拣大的赶,我是眼神不太好大小照收,看着不少但质量差距大了!
我们天天恋着大海,也通过赶海吃到了大海,得到了游泳之外的乐趣。怒海惊魂时
我们每天与大海打交道,也摸透了它的习性。大海的情绪变化无常,风和日丽时,它温驯顺从,任你在它的身上嬉戏。但在风雨突起时,它却露出狰狞的面目,翻脸就不认人,恨不能立刻把你吞咽。所以,我们大家在游泳的时候格外地小心,尽管这样,常在河边站总有湿鞋时,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险情,现在想起来还真感到后怕!
那是在我冬泳第二年的一天早晨,春天的水还很凉,第一场大雨过后东北风很大,东海头大浪滔天,礁石上激起了高高的浪花,海浪冲击着防浪提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在我们平时的游泳点已经无法下水,有人提议到老尖沟大龟的海边看一看,能下即下,不能下回家。赶到那里的海边,浪也很大,不过那的海滩平,岸上没有挡浪的东西,海浪冲击的力量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比上一个点要平缓一些,多数人都惧怕大浪不想游了,只有少数人不肯放弃。这时二老李、于凤林、小林3人坚持下水,脱掉衣服迎着大浪钻入海中,我被他们的壮举所感染,也脱衣下海钻进浪花里,憋了一口气在剧烈晃动的海水中钻出海面,这时海浪如脱缰的野马,顺着风势推波助澜,一会把我们托上浪尖,一会又将我们摔入谷底,我紧张地盯着一波接一波的大浪,浪来时提前钻入水中,浪过时挺起来换气,挺住一会胆气壮了起来,感觉还真很爽。岸上的泳友们不住地呐喊助威,我们还很得意!只游了5分钟左右,大家不敢恋战,相互示意收兵,便同时向岸上游。当我们一个个游到海边时,几乎都是被大浪掀上了岸,巨大的浪花从我们的头顶越过把我们整个人覆盖。我险些被打倒,脚刚一沾沙滩,两手同时用力支撑站起,向前踉跄跑了几步,才连滚带爬地脱离了海浪的纠缠。再看其他3人也安全地上了岸,悬着的心才放下。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大的浪里游泳,虽感到刺激无比,但心里突突地跳,实属冒险之举。上岸后,田雨奎老人对大家说:“往后可千万不能冒险,天不好时宁可不游,还是安全第一为妙!”我们大家都点头称是,连说有道理。从此我再不敢造次,遇到大风大浪不好的气象条件,不再冒险下海了。
还有一次是张熙平遇险。大约是在2006年的严冬,那天早晨我们4.30起床,到海边5点多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北方呼啸,海面上有浪,游泳点南侧不好下水,我们就选在最北边下的水。这时海浪并不算太大,一般这样的天气我们都习以为常。由于天黑,我们都带有手电,脱衣后将手电放在礁石上照亮,当时水温不超过3度,在水里也就5分钟左右就上来了。老田最先上岸,接着二老李等人也上了岸,我上岸时,忽然听见张熙平在我后面几米处惊呼“救命!”,老张水性很好,我们都以为在开玩笑,但在手电光下隐约看见他在水面上打转,在他后面的于凤林游得最远,跟在老张后面最后一个上岸,见老张遇险,便急忙推他向岸边靠,我也急忙回头下海和老于协力将张熙平架上岸来。过了一会,老张才说出话来,他说游着游着忽然不往前走了,感到一边的手脚都不好使,只有一面胳膊腿能划水,所以在水面打转。我们帮他穿好衣服,挽着他活动一阵才缓过劲来,连连感谢我们救了他一命。当日老张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是腰间盘突出做的怪,经冷水一刺激或用力过猛,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一边的肢体暂时失去知觉,多亏他的水性好,沉着仰面躺在海面上呼救,否则天黑风大浪急,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老张因此停止了冬泳,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他才缓过来下了水。
我还有一次让大家担心的事。夏天游泳,我们通常游得距离较远,在油罐码头附近海域有一个大浮漂,是铁板做成的,可能是用来给过往加油船只指示航道用的。我们经常一起游到大浮桶,距离来回有800多米,我游泳耐力强但速度慢,一般要比别人晚上岸几分钟。一次,我跟在后面向大浮桶游,大家陆续先到达目标往回折返,当时相差也不算太远,但我快到大浮桶时向前却很艰难,怎么也游不到,稍有停顿就往回退,原来是海水起流了。我来了犟劲,非要游到目标不可,结果奋力游了10多分钟才靠上大浮桶,拍了一下便往回返,多亏顺流省力,很快游到了岸边。但比别人晚上岸20多分钟。大家都在背着包站在岸边等我回来,上岸后被七嘴八舌地好一顿责怪。从这件事中,我深感在这个集体中的温暖,体会到了我们这帮泳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我从内心里感谢大家!也给我敲了警钟,在海里切不可逞强,游泳是长期的健身活动,应随时注意安全,更不能放单。持久的联谊
自从参加冬泳活动后,泳友们在一起特别开心,尤其是首届冬泳节的聚餐,大家都觉得这种形式不错,经常在一起交流交流更能增进友谊。于是便自发地组织起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 第一次大的联谊活动,是2001年的夏天到旅顺世界和平公园。那次活动是由二老李牵头,他向大家说旅顺开发区附近的海边新建了一个很大的公园,叫世界和平公园,公园里的特色是世界知名伟人塑像,而且还可以在那里游泳。世界和平公园大家在报纸和广播电视中有所见闻,都想趁此机会去现地一睹为快,所以得到了积极响应,报名的很快就达到40多人。每人乘车费为10元钱,由老李租了一台大客车,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就成行了。那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一路大家在车上都非常活跃,眼神有些不够用,贪婪地欣赏沿途的风光,时间感觉过得很快,大约一个多小时,汽车就到达世界和平公园的大门口。
世界和平公园,位于老铁山的西北侧,紧靠旅顺开发区,据当地人介绍,那个海湾叫月亮湾,公园紧靠海湾的北侧依海而建,刚刚落成还没有对外开放,我们此行是处女之游。老李事先已经电话预约,下车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公园负责人,破例优惠门票每人收7元钱,大家便高高兴兴地入园了。放下行装和携带的物品,伙伴们便先欣赏公园内的景观。公园里虽然还在施工,但内部设施已初具规模,100多个世界伟人塑像,沿护栏边缘面向公园内侧依次排列,马、恩、列、斯、毛等世界各国知名伟人都在其中,雕塑工艺细腻,神态逼真,使人不禁肃然起敬。我们逐一审视了伟人的风采后,开始注意公园附近的海湾风光。月亮湾的海岸线很长,按老铁山黄渤海分界线的划分,那里的海域应该属渤海的边缘。公园在月亮湾的北侧,在公园内向西南方向看,老铁山清晰可见。据说从那里步行1个多小时,就可到达老铁山温泉。游泳的人见到大海格外地亲,还不等大家细看其它景观,有人便换好泳装下海了。
月亮湾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天然浴场,公园在海湾的北侧顺着海滩而建,将海湾的沙滩几乎占去三分之一,公园外侧向南一直到海湾的突出部,海岸线还很长,对外是开放的,都是平整的沙滩,这样的浴场条件在大连地区也是不多的。下到海里,脚下都是软软的细沙,沙滩很平缓,走出很远才能到达深水区,所以在那里游泳是老少皆宜,比较安全。在新的海区我们不敢太往里游,到达深水区就开始沿着海岸线横游,在海里游了半个多小时才上岸休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等晒热了体力恢复了就再次下海,简直是过瘾极了!
很快就到了中午,由于那里还没有就餐条件,大家自带的食品,都是按照平时游泳自然形成的小团体划分,熟悉的凑在一起进餐。我们早上第一波冬泳的队伍最庞大,有十四、五个人,大家把菜集中到一起,围了一个大圈,张熙平等同志带了2瓶白酒、2饮料瓶白兰地酒,还集体买了一箱啤酒,我们就热热闹闹地喝起酒来。我的酒量本来还是可以的,大家第一次在一起喝酒高兴,你敬、他敬来者不拒,不知不觉就喝得很多,再加上喝了3种白酒加啤酒混在一起,渐渐地有了醉意,待到聚餐完毕,我已经是满脸通红,说话不清,还坚持要到海里再游泳,扑在海里乱扑腾,老于等见状怕我出事,连拉带拽把我硬拖上岸来。下午到了预定返回时间,我还很不清醒,连泳裤都没有换就套上了外裤,由大家掺我上了车,快到大连时才清醒过来。这次活动我的洋相出大了,直到现在泳友们还动不动拿我开涮,成为大家的笑柄。
此后,我们每年都小范围地组织春游、夏游等活动,在滨海路徒步走聚餐,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铜牛岭欣赏海滨风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联谊活动虽然是自发的,但生命力很强,也是最持久的,尤其是AA制聚餐,每年都要有几次,活动由大家共同出资,小聚一次每人30-50元,压力不大,一般都能承受得起。到现在已经持续10多年时间,小范围的联谊活动仍然不断。大家在一起活动的内容是健康的,从来没听说有过乱七八糟的事情,反而都感到焕发了青春。这种在冬泳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各种联谊活动,有利于促进团结和大家的身心健康,反过来也促进了冬泳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其它社会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呼唤海之韵
自2008年起,我们这些东海游泳的朋友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大连经济建设的需要,市政府规划部署了大连港东部地区搬迁改造,规划内区域的油罐搬迁,设施全部拆除,填海围堰开山爆破工程开工,海之韵公园开始封闭,禁止游人入内。我们赖以活动的东海成了禁地,大家仿佛失去了家乡,大有鬼子进庄的感觉。
东海不能去了,海之韵分会的冬泳朋友也都散了,但大家又离不开海,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多数人都改到了原海港海域(现新修的人民路以东海域),开始我去了两次,水质和东海公园比差远了,海水有些发黑,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皮肤也有些过敏的反应,所以不得不改到其它地方去游,出游的次数也渐渐地减少了。2009年开始,才又和8、9个冬泳朋友接上了头,乘车到北大桥或棒棰岛等海域打游击。
北大桥游泳的人也很多,顺着132级台阶下到海滩就是游泳场,那里的海滩相对狭窄,能下水的海滩不算太长,海滩上虽然石头很多,但还算光滑,并不扎脚。那里的海水较深,水质很好,冬季可以抵御北风,是个冬泳的好场所。我们每天早上4.30起床,乘王师傅的车按寺儿沟、海军广场、老虎滩的路线,大家准时陆续上车,到北大桥时天还很黑,就打着手电排队顺台阶而下,到游泳场摸着黑下海,在海里游10-20分钟就得上岸,爬上滨海路后在北大桥附近活动10几分钟就得往回返,晚了就会影响有的同志上班,一般都在5.50左右到家,游得虽然不算过瘾,但每天的运动量也过得去。我对北大桥海域总体印象很好,野生海带比东海头要多,退大潮时稍潜下去一点就可以弄到海带,大风大浪天气有许多被海浪拔起的海带冲上岸来,那里的海带较宽,也比较肥厚,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菜地!但那里秋季到入冬时海蜇太多,有一次我们游完泳后上到滨海路北大桥的东侧,在栈道边护栏处居高临下向我们游泳的海边望去,海面上到处是星星点点的海蜇,浮在海面上肉眼能看得见的就有60多个。小沈最怕海蜇,在黑暗中下海他最敏感,只要听到谁喊有海蜇,他就像听到了命令似的,不顾一切地向岸上游,因为下海早天太黑,大家心中也都很害怕,不过戴着水镜把头埋在海里边游边注意观察,借着滨海路路灯的灯光还是能够及时发现海蜇,绕开就不会碰上。那个海域虽然很好,但毕竟太远,不是长久之计,在那里游泳总有一种去串门的感觉。
有时高兴,我们也偶尔在双休日去棒棰岛海域游一下,那里水质特别好,沙滩环境优越,是冬泳的最好场所,但也是因为远,有时接待贵宾封闭不让进,平时早一点去还可以,晚了也不随便入内,感到很不方便,只能是应应急,不能总去。
自从大连港搬迁后,海港附近海域的船只大量减少,排污也随之减少,那里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变,与过去比条件好了一些。但那里的海也属东海搬迁改造工程区域的一部分,和东海公园一样,也都用护栏封闭起来。后来,有人将北侧的护栏拆开一个口子,游泳的人都从那里进去,管理单位也都睁眼闭眼默许了。后来,还有一部分人绕开正门,偷着进入海之韵施工区的东部海区游泳,可那里到处都是石头,下上都要手脚并用爬行,很容易摔倒。现在,原在海之韵游泳的人多数都到这两个地方去游泳,如果那儿也不让游了,可就真的没地方去了!
如今,海之韵公园的游泳场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填海增加陆域部分已经向海里延伸的比较远,将原来的游泳场覆盖,那片长满海菜的“菜园子”也已经成为过去。听说开山填海完成后,海之韵公园还可能恢复,但愿能够如此,我们作为大连市民和冬泳爱好者,非常怀念那里的景观,浪花与海鸥、神奇的大海龟、超大的皮鞋、下棋的老人与孩子、广场的铜塑人物、逼真的古代战船、海豹观赏池、不知疲倦的登山队员......。我们更怀念那个非常熟悉的游泳场,怀念曾经给予我们欢乐与健康的那片海!
我们期待那里的开山爆破工程早日完工,游泳场能够尽快恢复和对外开放,使这些冬泳的人早点回到自己的“家”。现在离开这个家已经2年多了,如果再长此下去,很多冬泳人的武功就会全废,多年练就的引以为荣的特殊本领将会前功尽弃!
我们呼唤崭新的海之韵公园!呼唤崭新的游泳场!相信大连港东部地区的搬迁改造,能够早日给我们冬泳人带来福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