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城北10公里的黄粱梦镇有一古观,叫黄粱梦吕仙祠。相传吕洞宾在此地点化超度悟世过一名叫卢生的书生,使之功名成就。黄粱梦古观建于北宋初期,明清时曾进行重修和扩建,占地约20亩,是北方规模最大和保存状况最好的道教宫观之一。该祠坐北朝南,门前有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邯郸古观”四个大字镶于门额之上。进门为前院,院子南边的照壁上嵌有“蓬莱仙境”草书石刻,给人一种错觉——是山东蓬莱!原来这些字相传为吕洞宾的墨宝,难怪笔势飞舞,苍劲有力,出自仙人之手嘛。与石刻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有明代嘉靖皇帝题写的匾额“风雷隆一仙宫”。北边的卢生殿,有一具用大青石雕刻的书生卢生的睡像。该像头西足东,侧身而卧,两脚微曲,睡意朦胧,惟妙惟肖,呈现出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富贵声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卢生殿前的回廊里有许多明清时期的碑碣,有些真的耐人寻味哟。ffice ffice" /> 事实上黄粱梦吕仙祠是依照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所建,是传说中卢生遇吕仙做黄粱美梦的旧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描写的也是这个故事。清代作家蒲松龄还将此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流传至今。说的是有一个叫卢生的书生,途经此地,不过蒸一锅黄粱的工夫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楹联称之是“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有人告诫,不去黄粱梦后悔,去了黄粱梦更后悔……。我却不已为然,坚持到此“古观”游玩。看!石碑上仅仅一个繁写的“梦”字,就能释怀一个人的一生。再有你可以试读一下泥塑葫芦上刻着的14个字,从左到右竖立“天天难过 天天过 想想通 想想不通”;从右到左横立“想想天天 想想天天 不通过难 通过”;从右到左竖立“想想不通 想想通 天天过 天天难过”;从左到右横立的字,能读通读顺吗?我没“辙”了,谁愿试试?这14个字构成的这句话语,给了我极大的启迪:敢于直面,挑战自我,树立自信,笑对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