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水千山“粽”是情,不吃粽子可不行——话《端午节》风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0 2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端午节的来历
) M! e7 U& ^6 X$ p- ?( F) ~- H
) e3 s9 D$ f0 o( w" h% e6 k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 ]' p* {/ L( l& c, B# ~) ]+ Q$ |2 I/ y" `8 O. [% `+ T. B. X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q* c2 S# w; D1 R5 E
3 `, T* V' q% u4 K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 W  T9 Z5 W! ?& s9 f4 f9 d7 K0 u( ^% g3 c& h7 `/ ]$ k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 f! V2 s) r) p( b; p( W; l0 B) ~: ?/ }+ E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t1 B* y; g& V( Q+ l6 }, [+ B# `9 I5 \) v1 D! }6 F4 F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 z+ V# p8 c! V. d* t2 D

, a2 c, q+ e; p5 {0 Q1 S' h) l端午节食俗
( _7 }" P$ `. J+ ]
0 B# q' H0 b3 ~! T' c4 l: X: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 s/ D; ?# ^! [+ B) A) V4 p1 T1 F' D" L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 H# k0 T- r; G- c% _: @

! s0 a( R/ K3 i; I) E- S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6 F5 n& W- H: B% Q1 N
: R' P) _. T; s  \1 H9 H" V/ c/ e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8 _0 \5 M  l/ y; @% p0 B, }
$ D. l3 A4 @/ }, r/ ]7 d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 a* N! }( f3 ^2 X, w
) K. y+ b( O8 c; D0 Q% @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9 ?3 \  O+ P/ g9 {+ C2 w

  F, s5 g! H: X3 O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 U( w5 h% S4 b6 J. `* \  o- d0 T$ p8 ^+ D5 t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0 Y6 Y6 C" R5 v
% o& g+ {% C7 v2 X5 w1 o: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 d& S) U# W2 O9 b3 i9 p- y
9 e& @" D, b1 j% A( ?
漫话端午粽 4 H+ w+ u' f) _6 a2 k" o+ n

. X7 {4 N) \) Q5 ^) i, t1 ]0 }9 @4 X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 n9 u0 N( _. _5 a2 S$ ]' ^
. p4 v5 _% l5 ]. |) b5 U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 S4 Z0 I/ U* K! o
# Q6 v: p/ e* M( R1 T8 T
粽子话沿革
8 W  Z3 [8 ?" y* Z( Z2 @4 Q5 X. M3 f6 p) ~6 K5 p! D7 C2 ]0 ?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 v# z3 G4 E  F
9 ^4 \4 d8 Y  O; q: t!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9 P1 w$ U3 b, C

8 F# t% P9 ?- n- J8 R& I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 g2 |$ E# K- z
+ h' l3 \9 V+ C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D# s3 ^- Z% Y0 A7 Z! z1 _, S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 e$ F2 F; X+ y* X3 [
6 n4 d  B- e1 n4 E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O2 H# [% G6 J2 A) M
. B0 m1 p0 A/ W1 p! }% _1 I$ Q7 P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 S7 u& p4 n' F) [, m( h  @' ?. @& X0 h' M3 i/ f8 V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g% j2 D  J, Y

2 n2 Y: i! E1 {# B+ I  _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 g/ F$ K! z/ G) ^) L) F
4 M, i( a+ F; G3 K" \$ o) h, F$ m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 j1 A$ O3 x- }1 m% W6 _

8 m4 m( r" f) Q5 J3 k# U' f+ M大江南北品名粽 - O7 P' ^0 d  ~
% @) e  R  H, k7 A4 i; ]5 ]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 x5 a1 `3 d. y" ^
# \3 c" F" M# H: ?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9 h5 [6 \5 }# }4 s2 b. z

$ B$ V# g0 d  q4 f5 B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1 T# P& P/ w( I6 U, P" D7 V$ P* ^! i# Z0 a5 {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9 Q8 z, P: c3 N* e- R% a3 ^( ^* j1 v* f, D7 i7 O5 ^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 W$ e; m+ n  J, H! ~
. e- q9 o9 N  \& R) i& g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 o) @/ J4 w8 k# h8 O* [
: B% p2 ]! M1 ~; N9 e. c/ U1 M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 x4 w* a1 }( c0 {
1 M, l8 m7 y, F" ^9 d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 f" h9 s  K0 Z; L; `! D. w- b# Z7 I

2 A1 N! }1 A* N  B8 M7 ]) R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 s' A$ d4 v  \

5 m$ u1 u4 k4 @9 Z$ I. B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 G6 L! D5 R) z1 P

  r/ x# W  W7 ?8 E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 f) M  y3 z% Y7 c

1 g0 s/ e( o5 n$ Y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5 T* |( c6 \6 b+ E; C2 q5 I0 P: G
& Q+ h9 @/ ^  R. O6 B" e; }6 m, @外国的粽子
& C3 d% P, W" ^" u; n: {* M, W# _3 o1 }2 j5 ]' a6 B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9 }! ^* x2 [% g! X0 ^! x- w

4 b  P6 H3 I$ q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9 S0 O! c8 K6 F) p
/ |$ }5 x/ j$ [# W* M# }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E+ v+ M3 C2 k8 x" D  F( v1 B7 P, M) _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 R9 O) a- x+ i% w
9 A  x. W& o/ {4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 _9 z$ O) t. @. ]. G
3 W9 l* t& j/ a5 |' r, h( n
端午别称知多少 2 E! j! h: A3 s

9 ]2 H7 `% I; {% l- L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 r2 D. n0 C4 u: T+ ]

( v! N$ d/ B. M* p4 ^4 ~' [7 I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8 }% F' H& c) B4 k3 W! u
  ]: ]; t8 N1 y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R7 p* F' ?( Z( a! O/ F4 }

% K2 h: m4 u; C5 a)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 c# B1 t# q4 t2 x7 M5 A$ K1 |+ }. ~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j7 i# x  g# v4 C; s) O6 f. n( b! I' J3 u0 H7 I! X3 ]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7 J% d6 i+ ^% [# T1 E
$ O( q( K2 V$ q: w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9 B5 A5 f( k: w: A  G7 b

9 i6 |2 |, X$ o4 V/ T) u3 n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 A- M3 y) h4 J7 C, K

; B/ ?! J% q0 r% X$ ~9 u" t7 q" _' D) \8 w" M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3 {) w" G8 H% v1 `4 W9 `9 v+ U( l4 _" @5 s) {/ M/ A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 p% z6 p8 |" h9 {3 Q! W, O7 _4 v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6 F& x/ u$ }& B, H" R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 s& k$ m" N0 b+ u8 K* F% K$ i- u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3 ~5 X. D. O0 _" ]; U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 U, {1 e$ @- r1 V# E, S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 i; d8 z% Q0 U$ |; I, ?9 d+ n9 e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6 ?' u+ }6 O6 V4 x( Q8 y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7 p2 R6 i/ K9 u+ s: u* ^- @,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 u# J, F2 C2 j2 t+ i! S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5 g6 _! S# f+ G9 k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 e. x( Z0 U& f5 f5 a8 J+ ?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2#
发表于 2010-6-10 22:55 | 只看该作者
年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今年(16日中午)在蓬溪和大家一起吃哈。春节在射洪吃的的鱼头15元一客,太好吃了,我和配音把老板都吃得直摇头。蓬溪吃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6-10 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鑫儿12 / B& J+ ~- u2 N1 q& p" P& j3 L) A

" h. V8 h) c$ f0 Z謝謝鑫兒詳盡的報導!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6-10 23:49 | 只看该作者
领导晓得您喜欢啃“老壳”哈!16号吃啥,您来安排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11 10:26 | 只看该作者
随便吃啥子都可以,只要大家聚会在一起就高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12 22:02 | 只看该作者
    万水千山粽是情
& A9 J9 Q+ P, f! t       剥开粽叶甜心里!' t% l- c6 j1 L, h$ d
祝各位冬泳朋友端午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5 16:44 , Processed in 0.06288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