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小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烈庆祝‘天津天穆专区’成立一周年活动圆满成功!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22:12 | 只看该作者

初一饺子----------过年吃饺子的由来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

大年三十话饺子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饺子馅的讲究包饺子首先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有的地方是严格区别的,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饺子,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饺子馅一般是荤素料相配合,用猪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调味料腌好,然后把大白菜嫩叶用刀剁成粗粒,挤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馅和调味料调拌而成。在制馅的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剁馅,就是用刀细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时,刀与案板撞击,发出锉锉有力的“嘭嘭”声,由于用力大小在不断地变化,这声音便发出了富有韵律感的强弱节奏变化,像特别优美的乐曲,传到四邻八居。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声音是全村最响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肉加菜调馅,谐音“有财”,剁馅声最响且时间要长,美其意曰“长久有余财”。剁菜的时间越长,说明包的饺子就多,象征着日子红火富有。饺子形状的讲究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饺子摆放的讲究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饺子煮吃的讲究

大年三十不仅要包饺子,也要吃饺子。俗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说明年夜饭的饺子是亲人团聚的象征。这天的饺子,要在除夕的时候吃,不仅有家人团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至少在元明时已经形成。《明宫史》就记录过过年吃饺子的食俗。“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后经传承完善,便形成了后世民间除夕吃饺子的习俗,以为辞旧更新之义。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的响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煮熟捞出后要先供诸神、列宗,然后伴着其它食品吃饺子。

年三十夜煮饺子也有讲究。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楷杆或芝麻楷杆,寓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锅里煮饺子,不能用铁铲乱搅动,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与摆放饺子之义相同。在山东东部,煮的饺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挣”了或“涨”了。因饺子内有菜,菜谐音“财”,故饺子“挣”了,是“挣财”,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欢乐气氛。在甘肃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饺子时,还要加入少许面条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银丝缠元宝”。面条要细,饺子要包成元宝形,喻意长寿发财,也是图个吉利,寄托人们的美好希望。

吃饺子时,也有俗规。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诸神。这上供的饺子也有讲究,河北民间有“神三鬼四”之说。就是给诸神上供3碗,每碗3个;给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个饺子;唯有灶王爷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1碗饺子,碗里只盛1个,但有的人家过意不去,就随便盛几个。有的地方,饺子端到供桌之后,家里老人还要虔诚地念上一段祷告式的顺口溜,如:
一个扁食两头尖,
下到锅里成万千。
金勺舀,银碗端,
端到桌上敬老天。
天神见了心喜欢,
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饺子要端给牲畜,以表示对牲畜的爱惜。旧时,大牲畜如牛、马等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工具,人们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样迎来平安顺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开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吃时还要记清,以吃偶数为佳,不能吃单数。有的家里老人边吃边口中念念有词说:“菜(财)多,菜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几个(偶数),谓之“年年有余”。甚至连包饺子用的莱馅、面团也要有“余头”。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21 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0-2-14 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小子

三个好汉身强力壮,正当年。是我们水上的骄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01:34 | 只看该作者

初二面----------面条的由来

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诗圣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杜甫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时期,“挂面”出现了,如南宋临安市上就有猪羊庵生面以及多种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条的花色更为繁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0:57 | 只看该作者

小小子回娘家(老婆的)


不愿意去呀!
没有办法呀!
不得不去呀!
还得一早呀!
老婆高兴呀!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0-2-16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 银鱼YINYU 的帖子

谢谢您的夸奖!我替我家先生谢谢您!我们还会有机会再聚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任伟平  发表于 2018-1-26 20:34
赞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0-2-16 11:22 | 只看该作者

拜年

祝全体冬泳人春节快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拍照  发表于 2018-1-26 20:34
赞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15:15 | 只看该作者

初三的合子往家转

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转”与“赚”谐音,完整的版本是“初三的合子往家转,一转转个大元宝,骨碌碌地往家跑。”虽然现在的饮食更多的被大鱼大肉所取代,但是这些传统的习俗更能体现春节的味道,也包含了更多的美。还有一层意思是“初三的盒子往家转”,意思是初三在娘家吃过年饭后回到自己的小家,这个年即算过去了。。。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22:32 | 只看该作者

小小子话健康

我想爱好冬泳的朋友肯定更关爱健康,大家把有益健康长寿的好习惯,好饮食,真人真事等畅所欲言,希望大家互相分享,都能活到150岁,今天只能发到第三张贴,明天我开头讲一个我姥姥的长寿秘诀,希望大家评论参与。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0-2-17 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8# 小小子 的帖子

期待你讲姥姥的故事。每个人都要有健康意识。不到一百五十岁,谁也不许走。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10-21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0-2-17 06:41 | 只看该作者
“小小子”知道的东西真不少啊!
连老老年的老老事都懂真乃神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3:34 | 只看该作者

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儿喝点儿解点馋 之 初四烙饼卷鸡蛋

据说初四不能食猪肉,好像跟五牲六畜有些关系,这天要吃烙饼卷鸡蛋。
       春节不动大灶,年前家家户户都提前备了不少的鸡鸭鱼肉、馍馍面鱼儿。过年这头三天,尽其可能的予以消耗。到这第四天,换些清淡爽口的来吃吃,倒也在情理之中。
       烙饼好做,取一个盆,舀几勺面,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动。这里面有个诀窍,就是加水的时候要一点点的加,每次都加少量的水;搅动的时候顺着一个方向,切不可中途“变卦”。
       面和好了,要放到旁边醒一醒。
       平日里,烙饼有两种做法。一种烙葱油饼,擀面饼的时候面里要加油和葱花,手法上讲究盘、团、按、压、擀,做出的饼层层叠叠,表面金黄,揭开来香气扑鼻。另一种简单的多,却又考手艺。面里不加任何东西,全凭一直两头尖的细长擀面杖擀成柳叶一样薄的单饼,放到抹了油的平底过上烙熟,烙的时候全凭经验。
       炒鸡蛋更是简单,打三四个鸡蛋磕在大碗里,搅打到起泡。放入盐,掺入葱粒,葱最好用鸡腿葱的葱白。鸡蛋想炒得匀、炒得嫩一定要用温油小火,边倒蛋液边用锅铲推炒,待碗里的蛋液倒空后颠两次勺,炒蛋就成了。
       取一个烙饼放在大盘子里,在饼上码一溜炒鸡蛋,卷上两下,然后把底部挝折起来免得吃时漏菜,然后再卷最后一道。
       吃烙饼卷鸡蛋还要有配菜。
       在下自诩在雕水仙上毫无建树,自然也不指望于此能有任何造诣。从腊月初三开始,就把种水仙的全套家什用做了栽蒜。一个月下来,满满的几大盆蒜苗各个威武挺拔,英姿飒爽,阵阵清香飘来,除了没有白花盛开,其它的毫不亚于水仙。
       天天的施水晒阳光,此时便派上了用场。从扇型瓷盆中剪几簇蒜苗,洗净切成一指宽的小段。
       绿豆芽掐头去尾,洗净沥水,此时的绿豆芽已不再叫做绿豆芽,而是改称“银芽”。
       取略带肥膘的瘦肉一块,横丝儿切成薄片,码在案板上再改刀做肉丝。把肉丝用水淀粉裹了。
       把双耳锅烧热,倒入一盏清油,待油中可见珠串之时,让肉丝倒入翻炒,带颜色发白立即盛出。在锅里添油烧热,投入几粒葱花爆香,倾入备好的银芽,不断的翻炒。带银芽开始发软,再下如刚才的肉丝继续翻炒至熟。起锅前倒入一把蒜苗,颠炒一下既可盛盘。
       用饭的时候,一手握饼,一手执筷。吃一口烙饼卷鸡蛋,就一口青蒜苗肉丝炒绿豆芽,此时要是有半个咸鸭蛋,再配上一盅老白干,那就太美了。
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儿喝点儿解点馋 之 初三合子往家转
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儿喝点儿解点馋 之 初二的面
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儿喝点儿解点馋 之 初一的饺子


还有,胡大爷我这都是听别人说的,转载来的,假神童,哈哈!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10-21 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0-2-18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0-2-18 14: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发个帖子,问候大家,春节快乐,虎年大吉!
新手上路,多向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5:01 | 只看该作者

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
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0-21 1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0-2-18 15:14 | 只看该作者

       兵团元老说对了,小小子是文化人,冬网后起之秀,看这年俗文化大餐即可见一斑。小小子让天津专区加速前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5: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谢谢版主对小小子的厚爱,我一定紧跟版主把天津专区越办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0-2-18 1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3# 水上冬梅 的帖子

你终于上来啦。多锻炼发贴。时间长了就熟练了。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0-2-18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7# dy20091129 的帖子

水上冬梅是谁呀?有照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8:10 | 只看该作者

小小子话健康------姥姥的故事

我姥姥今年91周岁,人很瘦小,跟着我老舅他们三口过,每天还能给他们做饭呢,到现在只是有些白内障,其他各方面都很好,了解了姥姥的一生我发现了长寿也许和她的两个好习惯有关,第一,长走,姥姥在年轻时上班都是靠走来走去的,一走就是几十年而且每天都是2个多小时(这还只是上下班),第二,少食喝粥,我妈妈小的时候家庭就很困难,兄弟姐妹五个,也许是这样的条件,我姥姥一直吃的很少,而且经常喝粥,到现在体重也是没有几十斤。这突然让我想起了长征的老红军,过来的人大都活到了九十多,别忘了那是25000里的长走呀,还有饥饿,经常喝稀粥。
                  所以我觉得“长走,少食,喝粥”能长寿,这是真的
明天讲我奶奶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0-2-18 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dy20091129 的帖子

谢谢20091229老师的鼓励支持!祝您节日快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拍的好  发表于 2018-1-26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0 23:44 , Processed in 0.05710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