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影回放 浮来沧桑—--读于冠西散文《浮来山远足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3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旧影回放 浮来沧桑

—读于冠西散文《浮来山远足回忆》

“杭州有座飞来峰,相传是从天竺国飞来的。我的故乡有座浮来山,相传是从海上的蓬莱岛浮来的。这座山在城西二十里,是我们学校每年秋季远足必定去的地方。

远足从几天前就得准备。衣裳呀,鞋袜呀,干粮呀,家里可是当做一件大事来办。到了远足这天,天不亮就被叫醒,匆匆束装整齐,赶去学校。进了校门,天上的晨星还没有完全隐去,操场里已经聚着黑魅魅的人群。不多一会,体育老师就吹起哨子,整队出发。走在最前头的,是由体育老师带着的高年级的几个大个子同学,校旗就由他们擎着。接着是军乐队。军乐队后面,是按年级编队的行列。各班的级任老师走在各班的侧面。生着两撇大胡子、提着一根文明杖的胖校长,由别的老师陪伴着,走在后面压阵。

队伍一出校门,那些早就等在街旁的粽子担、凉粉担、黄米切糕车,还有挑着碗盏卖冰糖荷兰水的,挎着箢子、拎着篮子卖豌豆黄包子的,卖花生、梨膏糖的,卖煮地瓜的等等,就一齐随着队伍出发了。这支吹着铜号、敲着铜鼓和大钹的队伍,由五光十色的小贩们簇拥着,走在清晨的大街上,好不威风,好不热闹。沿途还有一些不放心孩子的家长来送行呢,她们在街旁大声地叮嘱着自己的孩子上山下山别滑倒了,那些被叮嘱的同学,就羞的满脸通红,躲到同学的身后去。远足队伍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顺着大路,一直向浮来山走去。

秋天的浮来山美丽极了。山坡上的柿子林,叶子是红的,果实是黄的,衬着起伏的青色山峦,飘着白云的湛蓝湛蓝的天空,简直就是一幅斑斓绚丽的画卷。路旁,从深山里流来的溪水,清澈透明得象玻璃。溪里的小鱼,在艳丽的阳光照耀下,有时一动不动地悬在水中。它们的眼睛象是两粒宝石,闪着晶莹的光,身上的叶脉似的骨胳,清晰得象标本似的。走得人困马乏的队伍,看着这美丽的景色,饮着这沁人心脾的清泉,一下就振作了起来。当体育老师宣布了活动的内容和集合返校的时间以后,队伍哄地一声就散了。同学们象出林的鸟儿一样,一群群地各奔东西。有的去攀登叫做“阎王鼻子三瞪眼”的险峻的山峰,有的去溪涧的石缝里、泥洞里捉石蟹,有的去游览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的定林禅寺。爱好文学的老师,带着同学,去参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校经楼。喜欢书法的老师,却是和同学一起去拓印刻在岩壁和石碑上的古老的书法。其中有一块岩石上,刻着“象山树”三个巨大的篆体字,据说这是刘勰写的,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我最喜欢的,是去看定林寺前的那棵大白果树。这株树,直到现在,是我一生中,在中国,在外国,看到的最大的一株白果树。它的主干,要十来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老师们测得的胸围是十五米七),主干以上向四面分杈的树丫里,平坦得可以放上一张八仙桌,围坐喝茶、打牌。那些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的枝干,它的树荫,把一片比球场还大的空地和周围的碑亭、石刻、溪涧、流泉,全都掩映得绿荫荫的。根根粗如巨梁的枝干上,生着大大小小的树瘿。这些象石钟乳一样悬垂着的古老的树瘿,大的有水桶般粗细。据说,这是这里的一宝。陪我们参观的老和尚佛成说,这株树到底有多少年岁,谁也说不清。只知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鲁国的鲁公和莒国的莒子,曾在这棵树下举行过会盟。那时,既能在树下会盟,总是一棵很大很大的树了。这件事,县志上和定林寺的寺志上都有记载。

听着这历史的故事,望着这遮天蔽日、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巨树,不禁使我的幼小心灵对它肃然起敬。我想,人站在他的下面,竟是显得这样渺小,它的寿命和人的寿命相比,竟是显得这样古老永恒。难怪树前的石香炉里插着那么多香烛,乡民们把它当做神明来膜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吧!它可能真的是借助了神力才活得这么久,长得这么茂胜吧!。。。。。。。。”

以上节录的是莒县籍著名文艺家于冠西写的《浮来山远足回忆》散文片段。该文写于1983年3月,以回忆往事的形式,记述和描写了他本人远在六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游览莒县浮来山的情景、见闻和感受。随着于老的追忆,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浮来山旧景,生动鲜明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你看那:军号声声,鼓钹开道,徒步郊游的学生队伍、生着两撇大胡子,提着文明杖的胖校长、卖黄米切糕和豌豆黄包的商贩、因家长在街旁叮嘱自己而羞得满脸通红直向别人身后躲的小学生;还有那兰天白云下起伏的山峦,山坡上红里透黄的柿子林、峻峰险壑间清澈透明的山溪水、晶莹悠闲的小鱼、溪涧泥洞里的石蟹、沁人心脾的清泉、可供游人拓印的壁刻石碑、长着水桶般粗细树瘿的大白果树、寺前烛烟缭绕的石香炉、还有定林寺里那位捋着银白色胡须法名叫佛成的老和尚……。好一幅斑斓绚丽的往日浮来山画卷。这些历史的景观与风情是今天的人们所无法追寻的。该散文不仅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描写细腻形象,情感纯朴真实,意境厚重深远。让人读后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亲切逼真之感。

该散文是对上世纪初叶浮来山的掠影,是对抗日战争前夕浮来山旧景的回放。一个个特写的历史镜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浮来山的往日繁荣;一行行平朴无华的文字,忠实客观地记录了浮来山的岁月沧桑;一句句热情洋益的赞叹,表露了作者青年时代热爱自然、憧憬生活的那颗稚子童心;一缕缕关注与牵挂浮来山的殷殷情怀,寄托了这位白发老翁思念故乡的游子之心。与此散文相辉映的是1985年5月于冠西重游浮来山时写下的两首诗。第一首是《咏莒县》:“古莒文化源流远,承前启后数千年。莒子故城乐毅垒,银杏会盟浮来山。陵阳古墟存国宝,文心雕龙奠文坛。文明勤朴今胜昔,郁郁葱葱看招贤。”第二首是《赞浮来山》:“古树名楼浮来山,少小一别五十年。梦中曾觉幻飞燕,飞来依稀觅旧檐。”这些发自肺腑的诗句与《浮来山远足回忆》这篇韵味十足的散文所共同表达的都是于冠西这位从莒州大地走出去的江南游子怀念家乡父老的拳拳之心,流露地都是热爱浮来山秀丽风光,关注浮来山文物古迹的思乡情结。

于冠西的这篇散文,被收编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步半的思忆》一书。它不仅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艺作品,而且还是研究浮来山历史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十分宝贵的文献资料。在今天方兴未艾的浮来山旅游开发热潮中,也许会具有一定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5-10 05:21 , Processed in 0.03764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