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重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7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九九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冬泳朋友身体健康!!!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 E$ T+ _5 ~9 S; G  B; q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是秋爽,胜似春光。我们冬泳人,为了健康、快乐,不畏寒冷,向寒风刺骨的水里进发,勇往直前,决不退缩,这点是常人做不到的。来自各行各业冬泳人身上,都有一种团队的精神支撑着,大家交融在一起,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其乐融融!展示了冬泳人的风彩,我为之骄傲与自豪。
5 s6 R; Z4 x- f- e        在此,利用重阳节之机,衷心地祝愿冬泳人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4 w" h. W4 D- U+ U* M2 A0 g, m- m3 h. H0 H# Q
1 V* `' E. F. j9 z
+ b1 V9 o1 t2 p/ D9 D
[ 本帖最后由 zhangty9898 于 2009-10-17 11:4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17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B% i# |/ B" R+ @9 X$ q+ b
9 b* A5 V( m4 |1 Y5 g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C/ ?& U( ^3 W) [6 f, o
  吃重阳糕
8 P- g+ W5 d* G! H4 _! ]3 X4 b2 ^% v' h/ q+ Z8 p$ S" }5 j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0 g9 ~  y7 _- u* n
  赏菊并饮菊花酒
/ L1 m4 B7 T% p
# z8 k4 Z& q/ v8 l2 w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7 Q' s. i; d) Q: i: B# P* R2 q  ?
9 b7 m0 y1 w2 y* g5 v. h* G
  插茱萸和簪菊花1 G! ^% v" R1 m
* ?& c! V7 t& Q  q/ d/ s2 C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B4 H; [! k7 d$ y9 G1 U

, f# a( W+ t' ?' U+ R0 ?/ y( G1 ^  e. M' l
[ 本帖最后由 zhangty9898 于 2009-10-17 12: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19 | 只看该作者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0 c! \& Z) f+ l! }9 G6 ~+ C3 r. C; D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0 r0 A" Q0 v3 s; a  R* c; i
  ?  E% K  N. c9 [8 p, Y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 j4 C0 L) ~, M5 {+ t
, d4 j/ |' ~' r! w( `+ ~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d% l3 q/ C6 a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21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D2 n& R& Q* \* y2 j' _
8 o4 O- C5 C9 l6 L# P7 u# q  Y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0 A) {, y) v; n7 |" k
2 `/ U. ~) G4 C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 f% \' y# N1 Z1 y2 b8 d0 {. i
% @7 f" |7 d" F7 S" k9 \% s$ m/ s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T) o1 n5 Q, Y! V& K. Q" [1 j" Y

) L$ G, h2 K' v1 \9 ~$ n" r4 v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 ~" v( W7 T2 _
* X* O  K+ c( H6 Y, C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 b1 P: h2 P, W6 S) ]# t7 d' r+ Z  ]
- [' z+ ?& ?& z; X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 h  a2 N- `, `" `4 }" ]
. Y, [0 F4 b2 }6 o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8 T# a$ P5 Q: o
: }1 M) W, V+ R1 e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 k" M; h' v  u: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25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 F# `  |7 d! {  v1 ^; k2 B2 p2 G4 M; U, u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a6 T6 O6 j# ?$ y6 L4 C( }1 R+ G
  吃重阳糕, `* y' U# D/ L1 y; k4 V

% d$ g5 h% g' [7 g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7 y- Q/ L2 ?; a- v) d( I
  赏菊并饮菊花酒
0 Y$ F) K9 W- W4 W, {
0 E7 n3 g5 Q6 ], C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8 T7 k2 m1 z9 v4 e. l

8 k) D/ \. {& [  插茱萸和簪菊花
/ R; ?- B$ {4 k; U% h
  u! c; |5 b5 u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f* b$ D) D* d4 m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 p4 K3 A8 D* c/ E
5 s' K* a$ N& i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 V1 H% _$ {4 O- P* R- x- C
9 u; |; Y+ F- ]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 \/ H" l/ G* D  ]  Q8 j6 l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7 `  X1 V3 y. X
" E+ j1 v8 Q2 O' _, d* Y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e, f3 c+ \" M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k& a6 j  w* W2 _;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2:27 | 只看该作者
重阳诗篇
采桑子 重阳
- H" {- F: M: B' c2 v! h毛泽东
* m  M2 v2 Q& |! \) R1 r! X/ j, l"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w) {/ N8 D7 L$ E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 d6 _' V$ l4 n; Y! L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 r  T0 n0 j4 y- Y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 X! I; k' k3 p$ n6 a
(唐)王维% r+ C0 ]- I+ s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f- y, |8 V  N+ V6 A) B+ S# S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G1 B# F+ j% P- `6 V8 P' D
1 [+ S$ [% h0 f( X7 h: S3 t
九日齐山登高
! h1 f! H- h6 R& c9 h- k! @0 R1 F' i(唐)杜牧& |2 ?( t- n; b,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4 e2 ?2 ]: d: E: v; T1 Q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G/ {+ ~; D0 ]; T/ a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 e( v8 h: U8 g1 N# ?5 U3 K: _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 P8 Q" N9 d1 U9 Q1 I3 }九月十日即事/ N  v) N; m8 c8 E; U0 j
(唐)李白5 H3 B/ N2 [- C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 P- ?. ]+ H7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 u  {* H7 a+ Y2 x4 d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 ^: E7 T& s; R% L: d8 k(唐)卢照邻
- k/ `9 R* V) \4 t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y# \, |- \- |$ \+ A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T) k6 R8 ^+ J! Z
蜀中九日0 @  l8 x* A0 X, n( J# @' W/ E
(唐)王勃
( b6 e3 k5 B; V7 h* M$ W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s/ e1 D% A2 m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Z, I6 }. C! z
九日作
7 H2 m9 U# q5 P# B6 \. P( s6 \(唐)王缙. `. c# u/ X. m+ Z% B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0 t+ L, Y5 u; P3 s; u% Y+ [: y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 l& l6 _% X8 L8 g4 j6 }九日
4 s7 M* {- L5 k, A' P2 }(唐)杨衡
& X9 ]: Q( `2 t0 w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1 V7 s/ L7 B7 N3 L7 a8 b; R7 P% X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m# A) J- `( o+ E

( o6 d8 S) S" W& K. d4 I2 z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 Z' ]' N0 l! s2 K4 C6 W韦安石
! ^: P1 a( C( P0 \7 H: P8 e3 g6 o+ M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0 m: {; m# ~2 z2 a6 b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2 x2 x+ o* h2 Q( S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 \7 n7 M, \, a" u1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 c0 w2 _( e7 b5 c( P; G# i: I. n, e1 C% ?( C9 v
醉花荫
; R& ^, ]* {% E(宋)李清照
$ L$ L) S  m6 k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w, G- o- M9 D' H# s8 q5 f  n" V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 _% n2 Z0 E/ \& L-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M- A1 Q! ~3 V  z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J  n( T) [7 \5 B* K1 t& R8 n' {
0 i1 N: k( [5 M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W) R: Y6 r3 f/ h(南朝 陈)江总  L2 o0 i# g, r/ f& B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3 l5 A. Y" J( ?% Y& [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2 n2 f( s* A( h1 \/ _
- L4 l1 ]  J5 m
沉醉东风 重九( I" e' c2 K# E1 L, C
(元)关汉卿! b( v/ c6 M3 q0 [6 Y* {" {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T+ f  i0 y8 T5 \8 O0 M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6 w) Q! ^8 X5 m, x) Y: t) s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3 X5 n6 i9 R: U7 \9 g: \
谁肯教白衣送酒。

( S! r9 M3 _: T九日7 k8 w8 c* w$ ~% x! Z
(明)文森
! g0 q& A$ \: M0 x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1 N( i. o* V; f! O/ b* O. @+ @# S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1 P& b% c7 _1 Z4 \  n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P  l  l% V6 i9 Q1 z; y: |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l9 B) K4 w,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是秋爽,胜似春光。1 U' O' ]  H- T8 b% l
登高望远,身心健康。% ~! H: Z. \9 c3 t/ i) _: T
祝网友,泳友们顺意安康! , E& a! c) C  x' C9 \! W+ O/ g4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0-17 1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0-17 20:23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0-19 10:43 | 只看该作者
登高!登高!6 y! k& a  [/ S) f. `
周末登高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0-20 06:39 | 只看该作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是敬老节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3:54 | 只看该作者
敬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4:00 | 只看该作者
夕阳无限好!!!# {7 P/ W, I) p- l2 N
明天就来到!!!!!!& U6 _( m1 N: d3 d9 A) n
欢庆渡重阳!!!!!!!!!
- V- R1 b$ q/ l/ e5 E5 t4 f' n. ~后来更美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0-20 14:35 | 只看该作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虽是秋爽,胜似春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32 | 只看该作者
祝老年朋友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9:45 | 只看该作者
重阳祝福
- b7 \  g( }. o4 _. B6 Uhttp://99.8wish.com/index.asp?name=%u5F20%u5802%u52C7
$ b6 G8 m; ~. z( U进入此网站就能得到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8:58 | 只看该作者

5 h) C0 S' W4 v' x7 c3 J5 g
% H4 R/ X7 [3 ^% {# V8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9:00 | 只看该作者
安安,这是???: o4 z' h- ]; v# R4 Y6 ], a. S

/ x: S0 [3 X# I9 f
: T! h" ]8 w! Z0 a6 ^9 |6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1-4 11:5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3 06:06 , Processed in 0.0809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