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泳友没见过老子的进来看看老子的照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5 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有人说又称老聃。

[ 本帖最后由 恐龙 于 2009-1-15 08: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15 09: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恐龙 于 2009-1-15 08:18 发表
25512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

身高? 体重? 学历?政治面目?参加何种社会团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5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恐龙 的帖子

恐龙 还搞这种幽默啊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5 13:51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我都不敢看,看标题像是骂人呢,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15 15:05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恐龙 于 2009-1-15 08:18 发表
25512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有人说又称老聃。
你是老子的粉丝吗?知道老子爱吃什么,一天喝几口水,撒几泊尿,睡几小时觉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5 15:11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太.....了,但是想想楼主为人不至于如此无聊,楼主周围的人一定笑口常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5 15: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钢铁战士 于 2009-1-15 15:11 发表
标题太.....了,但是想想楼主为人不至于如此无聊,楼主周围的人一定笑口常开吧

虽然是那老子说事,玩儿的却是孙子(读轻声)兵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5 20:0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海螺号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15 20:29 | 只看该作者
海螺号是幽默大师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15 22:58 | 只看该作者
“老子”竟然有130岁左右?!
看来“老子”也喜欢冬泳,所以才如此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16 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16 07:37 | 只看该作者
老子来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6:15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潘冬子 于 2009-1-15 15:05 发表
我是老子的粉丝。知道老子爱吃什么,一天喝几口水,撒几泊尿,谁几小时的觉等等..
潘版好棒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16 22:26 | 只看该作者
恐龙成名人了还忽悠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1-17 08: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及各网友都是强者,让老夫折服。其实楼主的标题要不使大家误会,只要将老子二字用“”括起来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1-17 1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单车行者 于 2009-1-17 08:19 发表
楼主及各网友都是强者,让老夫折服。其实楼主的标题要不使大家误会,只要将老子二字用“”括起来就行了。

恐龙就是特意要这种效果,出奇招、“损招”制胜,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1-19 17:27 | 只看该作者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1-19 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恐龙 的帖子

呵呵呵  一不留神上了坏当的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20 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爵士乐 于 2009-1-19 21:43 发表
呵呵呵  一不留神上了坏当的蛋啦
记住这个教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21 16:34 | 只看该作者

把孙子抱来看看

只有老子没有孙子还不完整,把孙子也整一整让大家也开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3 01:41 , Processed in 0.11776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