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腐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8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腐败的三大形态与反腐的严峻腐败现象呈现出三大变化 仅靠惩处难遏腐败势头2008年12月27日18:37 [我来说两句(4705)]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南风窗  第1页:三大变化 第2页:制度反腐
+ ]- L$ n- n. `% g% W  反腐败的沉思与启示
- G" Q: O% F6 r  O7 s$ J6 ~/ \9 o  H$ T( H/ D0 `
  辛 宇
2 m+ n9 U0 _6 m6 ^7 ]* g' H7 F1 x0 H$ x! O- _
  三大变化) s" Y3 |) V9 d7 \5 w

. x* ?: W/ u. _% {  S$ }. e6 f  30年来,我国的腐败现象呈现这样三大变化:在形态上,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变,货币形态又向虚拟货币形态转变;在领域上,由消费资料领域向生产资料领域转变;在环节上,由商品流通环节进入到权力流通环节。 % O2 j$ T0 }6 \& ^( F) f9 Y

8 M. _* j/ l) I5 X/ I& k; l/ e
% t( f2 [! ?. R$ m& h9 Q, M- k! B& q; P4 I6 p( V. Y

& ^* m* x& S$ L/ P  过去送电冰箱、电视机、包括手机,都是消费资料。现在是生产资料,比如国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腐败已经渗透到这些方面,钱和权交换,形成一种腐败的利益集团,有人称之为权贵资本主义。这种趋势非常可怕,过去送一个大衣柜、一台电冰箱、一个电视机满足个人或家人的消费需要。现在消费资料已经满足不了贪欲,发展到生产资料,要的是一座矿山、一片森林、一大批土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国家大量的生产资料据为己有。1 p4 l3 B3 _  H+ g

& N" }) V) Z) r; w  c  过去,腐败和不正之风多表现于商品流通环节,或批条子、或拿东西。现在,已经不在商品流通环节了,而进入到权力流通环节,其表现就是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骗官、杀官的“六官现象”。杀官就是说副职想当正职,把正职杀掉,或者两个副职一个把另一个杀掉。腐败一旦进入权力流通环节,将由官场腐败造成整个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败坏,从而使经济领域的腐败蔓延为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的腐败。
, }) P( `  c3 \% v4 A0 a7 g1 ?3 k( Q
  这些年,老百姓流传一句话,“反腐反腐越反越腐”。其实,这种感觉是因为角度不同造成的。因为老百姓看到身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但却较少关注中央反腐败的决心越来越大,措施也越来越加强。当然,30年来,反腐败的形势仍然严峻,不光上上下下有这种感觉,实际数字也有这个证明。据今年10月26日的中新网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今天透露,近5年来,在判处的罪犯中,原县处级以上公务人员4525人,同比上升77.52%。”
) k7 F. c& _8 }8 X, A5 }
. f7 |0 }  B( n9 z& T  县处级以上公务员犯罪率上升如此之高,形势严峻显而易见。回忆过去,我们一开始不承认有腐败,只承认有不正之风,需要反腐蚀。后来发现不是这个问题了,发现反腐蚀斗争和纠正不正之风解决不了不断滋生蔓延的腐败问题,于是才正视面临的确实是一场反腐败斗争,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用的是反腐蚀斗争,到了90年代初,我们才开始正式提出开展反腐败斗争。
7 B5 c, E; q( r6 S6 t
% }( n) t3 s, R1 \  但是,也必须明白,不是“越反越腐败”,而是不反更腐败。从反腐蚀到反腐败搞了30年,形势仍然严峻。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是解决腐败滋生蔓延这一问题的方法,远离源点的原因。30年来,如果不是按中央的方针坚定不移反腐败,腐败的形势将比现在还要严峻;如果各地各部门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认识再主动一些,行动再坚决一些,制度创新再多一些,腐败也不会有现在这么严峻。
) R' F; d9 X8 G) O+ f2 d% _+ _3 }3 O& D' @) K( r5 T! j
  两个步调
% ]$ P: u6 U, e! e4 R0 E' q7 E4 l: G( g5 x% h3 d& m& i$ Z  b
  如果腐败大范围地滋生蔓延,肯定与重要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有关。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如果重要制度是健全的、科学的,就不会有大规模的腐败。无论是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乃至于小农经济、封建主经济、奴隶主经济,都如此。因为腐败的要件是权力的私有,腐败的猖獗是权力的泛滥。以权谋私即腐败。而这种权力之所以能够私有,私有权力在某些方面还能够泛滥,与制度设计有关。它是制度漏洞使然,而不是与所谓的经济形态有直接关系。3 z8 G$ w) f' [5 M

2 Z) V5 @2 O) u+ x+ N% ~5 W  我们在推进改革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奋勇直前、大刀阔斧,而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蹒跚、思前虑后、畏首畏尾。这两个不同步,就如一个人左腿步幅太大,右腿却迟迟不能跟上,于是屁股只好迅速下移,如果下面是一滩泥水、一个粪坑,他就会沾上泥水、沾上粪水,我们现在就是这种状况。
3 n7 v, i" L( o+ |/ a$ ^( w
3 M, x$ O2 Z6 H: a8 G( p  不同步造成了巨大的缝隙和漏洞,用邓小平的话说,使我们相当多的干部、一大批干部卷了进去,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20多年前,邓小平就看到这个问题,明确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但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把这一步迈过去。好在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把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前面的固定词组“积极稳妥”四个字变为“深化”两个字。这就预示着政治体制改革将可能有实质性的动作和推进。
: m  ?* e4 \1 O- f6 I. O6 h) e5 g/ _4 L$ q2 [' |
  至于腐败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表现为改革开放有利于遏制腐败。不仅可以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引申出这个结论,而且可以从封闭性的国家、社会、组织的演变趋势中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任何机遇同时也是陷阱。改革开放中如果处置不当,也会滋生腐败。所以在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中,不能只学别人经济技术方面的有益成果,而要同时学习别人政治文明方面的有益成果。如果不认真总结吸取别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防止权力滥用、如何防止贪污和腐败的那些经验教训,那么在改革开放中就会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腐败的滋生蔓延同步,甚至出现高于并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面。, ]' i4 u/ s! [- s) O) X7 q2 z
: K2 b; V5 B5 ?& C! O
  腐败不是由改革开放带来的。但如果我们有选择性地,特别是一些有特殊利益的人有选择性地去改革去开放,就会形成对他有利的就改就放,对他不利的就不改也不放。这种因其个人或小集团的特殊利益为取舍的改革或开放,吸取的可能就不是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而是有利于特殊利益集团的东西甚至包括糟粕,或者是一手硬一手软的借鉴吸取,那么就有可能重蹈清朝末年所谓维新变法的覆辙,就会使改革异化甚至失败,就会助长腐败,就会助长特殊利益集团的坐大。
# {; }0 O, h7 Y0 q) @5 c( e5 @, U. O- R
  由于我们在两大体制改革的同步上做得不够好,从而使改革开放有利于遏制腐败这一理论命题,只在小范围得到一些印证,但是在目前大范围的实践中还没有能够有效实现。
2#
发表于 2008-12-28 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08:43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有利于遏制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29 09:16 | 只看该作者
反腐反腐越反越腐败
不反更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31 07:59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有利于遏制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9-15 05:14 , Processed in 0.14504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