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票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9 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箱底儿里还有五斤全国粮票儿,那是我大学时的一个老师送给我的,她想让我带回家给家里买点食用油,是没舍得买还是没钱买,我已经不记得了,却耽搁了下来,成为了历史永远的见证。

在计划经济时代,似乎一切都是按计划生活的,表现在形式上,那就是商品买卖要凭票儿,记忆里最初的“票儿”是布票儿、棉花票儿、和白糖票儿。

买不起成衣,衣服都是自己买布做的,买布要凭布票儿,没有布票儿,即使你有钱也不卖给你(虽然那时候钱也没有)。每人每年能分得几尺布票儿是个定值,而且一律是棉布,淘气的孩子,裤子穿不上三个月就漏了窟窿;庄稼叶子锋利如刀,人拉肩扛,棉布抵御不住绳子、扁担的擦磨,衣服也破得快。没有更多的布票儿去买布,就只好补,因此,膝盖、屁股、肘弯、袖口、领子、肩膀常常打着补丁,甚至补丁摞补丁。没有颜色一致的碎布,也就只好找颜色接近的,实在连接近的也没有了,就只好五颜六色了。那时候,穿着打了不同颜色补丁的裤子、褂子,很是平常。

棉花票儿是专门用来买棉花的,大人小孩的斤数不一样,大人一年也分不上二斤,要想新买个棉袄的棉花,那就得全家总动员了。又买不起衬衣,棉袄、棉裤都是空荡荡的;土侵汗渍,棉花又都是绒很短的劣质棉,似乎那时候的冬天又特别冷,所以,童年的冬天都是瑟缩着的。那时候个矮的母亲经常理直气壮地叨咕一个顺口溜:“个高不算数,多穿二尺布,一样分棉花,你得穿薄棉裤”,高个子的父亲就只好笑了。

白糖票儿每年每户只有二斤,都是在过年之前发下来。我实在馋极了的时候母亲就挖一羹匙在一个搪瓷小碗里,我用一个更小的羹匙一点一点地送到嘴里,就能甜蜜好几天了。平时也能买到“光腚”的橘子瓣糖,但只有爷爷去供销社的时候才买几块,并且要算对他买了多少东西应该花多少钱后,才能吃到。大概很贵吧,父亲去供销社的时候从来不买。

2#
发表于 2008-10-19 19:5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现在也收藏着粮票(省属的,全国的)和布票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19 20:43 | 只看该作者
老一辈们不舍得吃用,浪费。一切为了建设国家。吃得不丰富,但也没有饿死谁。也能保障人人有衣穿。国家的财力建起了无数的工厂,码头,学校。农村兴修水利,建起了大量的水库。让水能上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2 02:14 , Processed in 0.02710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