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寻找美丽的秋天-----骑行相立古村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1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天来了,四处浓墨重彩,骑行在路上风轻轻吹来,路上的树木从眼前撩过,让人能感到一股浓浓的秋天的味道.闭上眼睛,那黄叶绿树红花,想不去都不行.版主的一个帖子,在郑村的石头前整整齐齐站了30人,大家都不愿放弃欣赏这美丽的秋天,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来了,蓝天龙早早等在那里,一波,网聚友都举起相机,留住旷野,留住长烟,留住黄昏浩浩荡荡的骑行队伍.那暮色中大家分手的倩影.

秋天的主角是山水,而那看山水不怕艰苦的骑行队员们更让这秋天增加了灵气,那和我们一路骑行不知名子的小伙,说他小伙他才十岁,给我们的队伍增加了许多信心和勇气.相立村不知名,可我们还是在那里找到摘酸枣,摘苹果的乐趣,寄情这不为人知的古村落,真有那美妙的享受,你不到这里,肯定体会不到.缤纷秋日,红叶蓝天,我们又一次与大自然做最亲密接触.



[此帖子已被 颂歌 在 2008-10-11 21:33:49 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8-10-12 08:47 | 只看该作者
现已被证实该祠建于乾隆五十七年,距今已有200余年,而有古籍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被人们认为是蔺相如的故乡了。现在当地考古研究人员及历史学家正在对其进行研究和考证,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发现的一座古代蔺相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13 12:51 | 只看该作者

留住旷野,留住长烟,留住黄昏浩浩荡荡的骑行队伍......”

好!“留住晋,留住蔺,留住我们的身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20:14 | 只看该作者
一不小心去的这地方还挺值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12 08:51 | 只看该作者
在榆次,民间流传着孔夫子过榆次的故事、后汉皇后李三娘的故事、蔺相如避难的故事、荆轲学艺刺秦的故事、鲁班与清虚阁的故事等等。就像邯郸的蔺家河村现在无一蔺姓后人一样,榆次的蔺郊现在也无蔺姓人。据当地百姓传说,当年秦统一后,此地的蔺姓人或是隐姓埋名,或是远走他乡。村里一些姓安的人,自称其姓就是拆字后的“蔺”字。照片上的那位老人曾说,他家祖辈就保留着一些有关赵国宰相的文字资料,不幸散失。

由于蔺相如的籍贯及生卒年代历史上没有完整的记载,而今天的考古研究工作尚不能对此做出准确的定论,所以有关蔺相如的准确资料暂时还将是个未解的迷。也许蔺相如是何许人,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故事已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爱国这一永恒凝聚着的主题,也正是这一永恒凝聚着的主题才让这些故事流芳百世、流传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12 08:45 | 只看该作者
寻访山西榆次宰相庙  御赐地方志和地方报刊载文均称: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蔺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
榆次东南约25公里的柳叶镇(现称长凝镇)、相立村、北蔺郊、南蔺郊三个自然村呈锐三角势,位于柳叶镇东约5公里处的峡谷平地,两侧山峦连绵向东南延伸,直通山西南部与河北毗邻的和顺县。清澈的涂河水流贯峡谷,的确可谓是“无霜蔺郊”之地。三村中间,涂河北岸的高山上坐落着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蔺相祠(亦称宰相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12 08:49 | 只看该作者
这里一直流传着蔺相如生于蔺郊长于相立的故事。

那时这三个村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秋分”各村都要唱戏来庆祝并不好的收成。有一年,“秋分”又到了,这三个村的庄稼比往年长得更差。但戏又不能不唱,正当三个村锣鼓喧天地唱戏时,身居宰相要职的蔺相如却在赵国的京都长吁短叹,满脸愁云;赵王觉得奇怪便问:“你的家乡大唱好戏,热闹非凡,而你却忧心仲忡、愁锁眉尖,这是为何?”蔺相如对赵王说:“我们当官的在京城吃酒作乐,挥金如土,岂不知我家乡的百姓却因连年歉收连肚子都吃不饱啊!”说罢,他连连叹气不止。当赵王问到连年歉收的原因时,蔺相如诉道:“我的家乡柳叶镇每年秋霜早至,庄稼年年遭受霜打,难以成熟。尽管村里在唱戏,但老百姓们却都是嘴啃黄连手弹琴——苦中作乐呢!”赵王恻隐之心顿生,他面对蔺相如启龙齿:“孤赐柳叶镇周围四十里无霜。”至那年起,柳叶镇周围真的“四十里肃霜不至,秋禾无害,土人实受公福。”

“蔺郊无霜”给柳叶镇附近三个村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丰收喜悦,为了永远纪念蔺相如为民造福的业绩,后世这三个村的百姓特在“四十里肃霜不至”的中心山崖上修建起了一座庙宇,这就是今天的蔺相祠。

百姓重修

“蔺相祠”乾隆五十七年始建、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时光潜移默化,重修至今风雨沧桑150余年,古祠内外已面目全非。1998年2月,以相立村为主的南、北蔺郊三村成立了重修蔺相祠管委会开始筹款修祠。同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八,“蔺相祠”修缮一新后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三个村的百姓万分高兴,也把这一天定成了蔺相祠庙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7:15 | 只看该作者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

我们去的相立村是蔺相如的家,虽然历史上有争议,那里还是有座宰相庙,不管怎么说于名人也沾上了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22:04 | 只看该作者
    榆次长凝在浩瀚的晋商文化之中,有着显为人知的晋商奇人,而且它原有的规模,一点也不差有名的常家。就八十岁的老人,对长凝现存的辉煌历史,也只是了知个大概。它的历史,就不一而知了。因为太遥远,大约一百多岁的老人,只能知了个长凝晋商文化辉煌的末端。
    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只要你走进长凝,那些风格各异,成片的古老建筑,造型别致,细腻而不同于他处的三雕艺术,由不得你会激动。特别是那些华贵的门楼,用榆次的一句话,老婆看画儿,一张一样儿,真可谓是北方民居,古老的门楼大全之地。诛不知,这些精美沧桑宏大的历史文化,均是出自明清时期,或是更早。
    长凝有若多的海生庄园,村里至今有一条长达几百米的古老商业街,基本都是出至李海生之家。李海生在榆次是个陌生的名字,他也是祖产的继承人,李家是长凝大清时期最有钱的商人,为长凝历史上的首富。按村人讲,李家的财富与规模在榆次都是数得上的。从长凝现存的李海生院落商铺来看,长凝人的话,有着一定的实际性,一点都不夸张。
    据好多村里的老人讲,李海生大清时期的生意做的特别大,也做的全。有布庄、绸缎庄、粮行、油行、当铺、盐行、日杂山货行、车马店。商号不仅长凝有,而且,县城、天津、北京都有分号,生意之大。就长凝寨儿上,偌大的避暑山庄,这是常家也没有的。
    长凝还有一个仅次于李海生的商人叫范凌格,他俩几乎平分了东西长凝的秋色,他们可为榆次晋商之中的娇娇者,被遗落的明珠。李海生祖上的富有起步,据说远远在常家之上,因为偌大的东西长凝,只住着他们的遗存,据我了解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的起源。就是继承祖上产业的李海生,生于大清何年都不详。只说是李海生、范凌格,生意如日中天时期,是在英国人初入中国时期。
    长凝,确实是历史文化深奥之村,有着好多神奇的奇人、奇事传说。蔺相如,也许榆次人都知道,是长凝相儿人。但大力士老郑恩,一个卖油郎,又如何跟着赵匡胤打天下,也许就只有长凝人知晓了。
    老郑恩力大无穷,长凝自今有一条卖油道,也叫望儿道。老郑恩与母亲相依为命,肩挑一千三百多斤豆油,一天一趟太原,中途都不打歇的。老郑恩清早前边走,母亲在老郑恩日久天长走出的卖油道上,一直望到日落老郑恩回家时。所以,卖油道也就叫望儿道了。
    老郑恩母亲,又在卖油道上望儿时,因老郑恩路上有些耽搁,心急如焚的母亲,便沿着卖油道向前走去,当模糊之中看到老郑恩时,那份忧心转为激动,喊着老郑恩的同时,不由紧走了几步。因为麻黑的天,又加老眼昏花,不小心被路边的圪针,扎的老郑恩母亲臂上流血。老郑恩一气之下,伸手把路边的圪针,从下到上挨着一捋,从此卖油道上的圪针,至今都是朝上长着。
    一日,老郑恩担着一千三百多斤的两个大油篓,行至太原城交时,正遇着骑着高头大马的赵匡胤。赵匡胤看到肩挑大油篓,行走如风的黑大汉,那个惊讶,不由勒马拦住去路。前边几十个开路的军士,听赵匡胤吩咐,要老郑恩近前说话。仗势横行贯的军士,根本没把老郑恩这一农汉放在眼里,上前揪着老郑恩的油篓,毫不客气地叫着,农汉上前讲话,我们大王叫你,一群人便连拉带推。
    老郑恩二十七八正当年轻气盛之时,见这群军士毫无礼训,一时如钉在了地上,几十个军士,无论如何的推,如何的拉就是巍然不动。军士不服,仗着人多势众,又涌上几十个人喊着号子推老郑恩。老郑恩看这些军士如此无理,一时兴起,来了个原地转磨,大几十个军士,被老郑恩的飞担悠的铺倒一地,也有的被甩出去几仗之远。
    赵匡胤看黑大汉有如此的蛮力,不由大惊失色,却心花怒放。急急的下了马,喝住不规的军士,来到老郑恩的近前。几经劝说,并以按置好他母亲为条件,好说歹说,收了老郑恩这员大将。
我们在长凝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可不知我们走在那不起眼的长凝街上也是晋商文化的一部分.


[此帖子已被 颂歌 在 2008-10-12 6:48:4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14 16:4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颂歌[/B] 发表: 网聚友;把你的照片发上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3 22:43 | 只看该作者
网聚友;把你的照片发上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0-19 22:33 | 只看该作者
      文彩飞扬,读了一遍,颂歌是个有学问的女士,很敬佩,我生话在毛译东时代,没有认真读多久的书,自已今天很遣恨的。颂歌写的我很喜欢学习,时间已晚颂歌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0-20 19:22 | 只看该作者
从颂歌和小企鹅的介绍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了解了许多奇闻逸事.对因有事没能去相立长凝一游,更感遗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6 14:27 , Processed in 0.04016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