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救与不救:欧美“同床异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8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救与不救:美欧"同床异梦"

 

 

  面对美国同仁尤其是财政部长保尔森的热切呼吁,欧洲却显得与美同心不同步。当美国总统布什一脸苦相地在华盛顿表示美国“整个经济危在旦夕”的时候,欧盟经济暨货币政策事务执委阿尔穆尼亚(JoaquínAlmuni-a)却一脸轻松地在布鲁塞尔表示:“欧洲的情况不那么糟。欧盟成员国目前并不认为美国式的救市计划十分必需。”一个迫切救市,一个认为没必要救。美欧同床异梦,各自打着算盘。

  欧洲人的苦衷

  英国首相布朗称将“竭尽全力”,法国总统萨科奇提议召开特殊八国会议商议次贷危机,但尽管美国苦苦恳求,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欧盟国家会与美国同样出台大型救市计划。

  主要原因是此次美次贷危机对欧洲影响不大。欧洲银行一向行事谨慎,不像美国银行那样容易将贷款轻易贷给还债能力较差的人;整个欧洲的次贷市场并不发达,这就从源泉上遏制了欧洲次贷危机的发生。同时,欧洲经济比较注重健康发展,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本身内在动力的释放,特别是改革和创新等措施有力提高了欧洲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而国际资本流动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并不起决定性影响,也使得美次贷危机对欧洲的影响较小,远不如对日本的影响大。

  况且,此前欧洲央行在美国采取措施之前,已经采取连续3次分别向市场投入948亿欧元、610亿欧元和476亿欧元“救市”。可以说,在美国的组合拳打出之前,欧洲人曾经更负责任地帮助美国撑市,帮助全球股市实现反弹。因此,这一次欧洲人理直气壮地认为,没有必要与美同时出猛招。

  在美国金融泡沫爆发之前,欧洲没少为美国买单,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欧盟面临着欧元升值、出口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剧增的压力。欧盟一直有苦说不出。美国直到泡沫破裂才开始救市,而此前一直维护漏洞百出的金融体制,放任私人投行在高风险产品中冲杀。欧洲对此早有怨言,亦曾有建言。美却执意不听,一直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

  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一直等到欧洲各国互相打得精疲力尽才出手,并在战后出台马歇尔计划,既发战争财,又做救世主。也许这一次,该轮到欧洲来抄美国的底,出台欧式马歇尔计划反哺美国了。或许,精明的欧洲人正在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欧洲不动,世界不随

  欧洲作为美国的盟友,尚且按兵不动。其他国家同时出手救市的欲望也就更小一层。

  “我们没有义务拯救外国银行。”科威特投资银行总裁阿尔萨阿德(Badral-Saad)本周表示。今年初科威特主权基金向花旗集团投入至少30亿美元,如今已经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此类亏损使之更加慎重。

  拉美国家则十分庆幸此次金融危机至今尚未波及他们。巴西拥有200亿美元和稳定增长的前景,尚没有任何金融危机的前兆。

  俄罗斯则抓架紧时间修练内功,弥补银行体制内的漏洞,并增加国家对私人银行监控,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系数。

  各国其实也心知肚明,此前美国放任美元贬值,已经让各国外汇储备缩水,实际上是让各国为其经济下滑买单。在各国早已有所牺牲的前提下,此次按兵不动情有可原。

  反观中国

  反观中国,目前经济学家们谈论的大多是外汇储备缩水,如何使用外汇储备以及如何抄底等问题。然而,其他国家的举措提醒我们,不应头脑发热,而是应当以美为警,更加彻底地内省反思国内金融体制中的前端。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中国的金融体系绝不是可以令人高枕无忧的体系,过量的房贷,大笔的坏账呆账。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一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刺激百姓消费欲望等措施见效,则银行高存款率不保,中国银行体制很可能面临前所未见的冲击。就像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毒奶粉事件所揭示的那样,无论多么名牌,基础不稳就可能毁于一旦。

2#
发表于 2008-9-28 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9-30 15:57 | 只看该作者
纳税人的钱不能为投资公司的错误决策买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9-30 15:4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自己顾自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8 01:25 , Processed in 0.03939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