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旗渠修建前,由于嚴重缺水,這裏的人們吃水要到幾十裏外的泉眼接水。桑耳莊桑林茂老漢的兒媳婦去排隊接水,等了一天才接到一擔水,走了十幾裏路,快要到家時卻不小心弄灑了。兒媳婦羞愧難當,回家後懸梁自盡。老漢一氣之下全家逃荒山西。 建國後,雖然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官、封”三座大山,但水這個吃飯穿衣都需要的問題依然困擾著這一方民眾。1959年,時任縣委書記的楊貴看到山西境內的漳河水量豐富,決定引漳入林,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 在楊貴的率領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太行山,開始了修建紅旗渠的徵程。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每個人都是自帶幹糧、自帶工具,腰係繩索,淩空飛蕩,用勾撬去岩石,情況非常危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一旦跌落下去,屍骨無存。當時的除險隊長任羊成被碰掉三顆牙齒,血流滿嘴仍除險不止。 修建紅旗渠的艱難 除險隊長任羊成 記者問他:“您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說:“我們想的就是盡快有水。我們那時每天晚上都要學習,‘你饑不饑?餓不餓?累不累?遇到困難怎麼處理?’利用這樣一些方式進行教育。”在紅旗渠紀念館,記者看到了這樣一首詩抄,或許可以形象地說明當時工人的心態:“紅軍不怕遠徵難,我們不怕風雪寒。饑了想想過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嶺,千難萬險只等閒。為了渠道早通水,爭分奪秒搶時間。” 紅旗渠有紅英匯流、空心壩、青年洞、桃園渡橋、南谷洞水庫、紅旗渠源等工程,尤以青年洞最為突出。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幹渠的咽喉工程。當時,由于經濟困難和自然災害等原因被迫停工,而林州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縣委書記楊貴提出“願苦戰,不願苦熬”,決定成立一支有300名青年組成的突擊隊。據突擊隊隊長任羊成回憶,他們當時自帶幹糧根本吃不飽,上山剜野草,下水撈河草,靠著這種驚人的毅力和精神,他們創造了“連環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青年洞 在這樣一個“當驚世界殊”的世界工程中,國家共投資1025.98萬元,僅佔總投入的14 .98%。他們都是義務工。 在講求經濟效益的今天,可能無法做得像當年修建紅旗渠的老英雄那樣,但仍然需要繼承發揚這種精神。 在史家河集團--中國最大的汽車底盤部件生產企業,集團領導小組副組長焦文朝先生说:“當年我們村的很多人參加了這項工程,包括我的父親。我當時只是一個孩子,雖然沒有直接參加,但我們幹企業一樣需要這種拼勁、激情、吃苦耐勞。紅旗渠精神雖然是抽象的,但總需要一種具體表現。作為在汽配產業服務的紅旗渠第三代人,我們應該發揚光大這種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林州的汽配產業已呈現出“北爪棘(任村)、中底盤(姚村)、南水箱(臨淇)”的區域化生產格局。 目前,紅旗渠不僅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且是知名的旅遊景區。借助紅色旅遊、綠色風光,林州的經濟正在一步一個新臺階地走向美好未來。
[此帖子已被 心语清荷 在 2008-9-23 0:40:3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