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至冬泳----爽!(河南商丘) --- -冬至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2 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也就是说冬天到了及至(顶点)。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太阳已经到了南回归线,将开始回转,天一天比一天亮的时间长(不点灯的话每天长到织布可以多织根线)。老辈有人形容冬至的寒冷:不吃饺子(指热汤水吧)要冻掉耳朵的!我们冬泳人却不怕!(今天特从南湖到公园游泳池游泳。)今天你也游了吧:






回复已中加入《冬至由来》。
详情点击:http://bbs.cnsq.com.cn/dispbbs.php?boardid=26&id=43959&page=1


[此帖子已被 毛大侠 在 2006-12-24 10:18:1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毛大侠 在 2006-12-24 10:44:23 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6-12-22 19:37 | 只看该作者
好几个眯眯眼.
3#
发表于 2006-12-22 20:03 | 只看该作者
祝福商丘冬泳人
4#
发表于 2006-12-22 21:48 | 只看该作者
去年你们商丘来开封交流的是不是也有几位在内啊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10:16 | 只看该作者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6#
发表于 2006-12-26 13:42 | 只看该作者
共同进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10: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网友,向你们学习!我们共同进步,发展!
8#
发表于 2006-12-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商丘的冬泳朋友们.向你们学习!!!!!!
9#
发表于 2006-12-23 17:40 | 只看该作者
祝商丘冬泳人圣诞快乐!有好几位因夏天来日照联谊时见过面,所以很面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23 19:19 , Processed in 0.03233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