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冬节周代已有,自汉以来,冬节更为隆重「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以与新年并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了宋代民间更为热烈庆祝。 冬至这一天,对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斜射角度最大,日照最不足,太阳东偏南(篇离角度最大)升起,当天正午的太阳的高度角最低约约只有48度,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也叫「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往赤道方向),白天就慢慢地变长起来,太阳高度角也逐渐变大。所以在时序的转进中,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冬至成为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冬节」。天文学家将圆天分为三百六十度,作为一年时间的分配,自春分起,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阳历而论,每年的冬至约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农民历解释冬至的自然现象:「斗指戊,斯时因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也最长。」 冬至节,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泳友们,今天冬至别忘了吃饺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