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毛泽东在四日之内三登故宫城墙——4月18日下午,他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转向南,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由午门城楼下城墙,回中南海。
4月20日下午,他乘车至故宫午门内,登午门城楼,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下城楼回中南海。
劫余的北京城前门箭楼
4月21日下午,他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西登道上神武门城楼,沿城墙西行,经西北角楼、西华门、西南角楼,到达午门下楼离去。
三次路线相加,毛泽东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1949年之后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三次记载,而这三次他只登城墙不入宫内。在城墙上漫步徐行,毛泽东有何感想?他为什么不到故宫里面走走?
改建需150多亿,周恩来说“这是抗美援朝的花费”
1955年,梁思成的建筑思想遭到批判。当时在中宣部任职的何祚庥在《学习》杂志发表文章称:“旧北京城的都市建设亦何至于连一点缺点也没有呢?譬如说,北京市的城墙就相当地阻碍了北京市城郊和城内的交通,以致我们不得不在城墙上打通许许多多的缺口;又如北京市当中放上一个大故宫,以致行人都要绕道而行,交通十分不便。”
1957年1月8日,文物收藏家张伯驹以政协委员的身份视察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之后提出:“故宫保持有五百多年历史,必须保存其完整性,确定紫禁城为故宫博物院范围,绝对不得拆建或开修马路。”
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对此答复:“在北京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上已考虑到保留故宫。”
1957年4月16日,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在答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机关除城内原有的,应当注意分布到城外”的意见时称:“关于机关办公楼的分布问题,在规划中考虑:中南海及其东面和西面的地区作为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
位于中南海东面的故宫是否涉及“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的范围?答复未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