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家园”
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我准备从九洲体育馆撤出后到绵阳魏城区去投靠我的妹妹,临时借住一段时间。”过几天就要走了,曲山镇受灾群众罗运芬有些舍不得:“地震后我们一家就住在这里,虽然简陋了一点,但住惯了还是有感情的。”罗运芬说,自己没事爱在九洲体育馆内逛逛,散散心,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都熟悉得很了,“我以后还会回来看看的,毕竟这里曾是地震后的‘家’呀。” 李桂花也在等待上级的通知,具体的返乡安置方案这两天就要下发了,“我回去后申请活动板房的临时安置,毕竟78岁的母亲年纪大了,再睡帐篷或自建房屋有些困难。” 曲山镇王家巷的李带勇告诉记者,他是5月20日从绵阳南河体育中心转到九洲体育馆安置的。地震把他家一栋两楼一底的房子震裂了,但没有倒塌,“我前天回家取了一些尚完好的家具、电视等,暂时放在擂鼓镇一朋友的帐篷内,我这次准备到擂鼓镇去临时安置,看能否申请到一套活动板房,供一家5口人居住。” 记者了解到,目前九洲体育馆剩余的3000多群众90%都是北川曲山镇及周边的社区居民,老县城已成废墟无法返回,因此大多数受灾群众从九洲体育馆撤离后的去向都是到擂鼓镇及任家坪一线。北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文刚称,北川县对受灾群众重建家园遵循就地安置和分散安置的原则,一般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受灾群众返乡后不申请活动板房的,保证每户一顶帐篷或足够长度的彩条布,并发给户均2000元的补偿金;二是鼓励居民互助或乡邻组合,遵照国家制订的灾后重建政策,在指定的安全地域范围内自建房屋;三是申请活动板房临时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