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读写竞自由ffice ffice" /> 不瞒您说,从岗位退出后,基本没怎么看报纸。 一是因为多年做宣传思想工作,常年都关注着各类报纸想歇一歇,认为停几年再看也能跟上;二是传统的平面媒体已经不再是所谓第一媒体,不仅电视早已超过了它,已经普及的网络比它更快,信息量更大。总的说,可以先不着急看。 前几年见到一个词叫“信息节食”,说大量的有用信息让没多少价值的信息给淹没了,前些年有些小报的“垃圾信息”那就更不值得一提。找到一条有用的信息,抵不上付出的代价,会感到得不偿失。 余秋雨曾质疑“开卷有益”,就是说“开卷”不见得一定会“有益”,我也觉得“开卷有益”的说法至少现在不那么有说服力。 信息社会不能缺少信息。我的信息主要来源是电视、网络和书籍。 特别是博客的出现,创作活动更加开放活跃,会写不会写敢写就行。只要不违犯法律,可以不用受版面空间和编辑好恶的限制。有多少朋友在享受写作快乐的同时,交下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学历低也没关系,写作成了多少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饭。 出版发行好像也比过去容易了,经过审查后,作者有钱就可以出书,出了书不一定非得去卖,完全可以送朋友留作纪念,完全不用出版社为没有人买而发愁,真正的“书责自负”。 我就收到不少老前辈、老朋友赠阅的书籍和画册,有的书中内容虽然没有所谓专业作家写得精彩,但真实性可能更强,并且由于是熟人写的读起来更亲切,现在谁愿意听人瞎编、胡煽、乱忽悠? 有些印刷活动其实也是放开的,我就见过作者自己印的书。说它是“非法出版物”帽子可能还有点大,没做什么坏事,没说什么错话,只是没有取得书号或准印证号,作者也没感觉有什么顾虑和担心。 博客文章的发表不是也没有批准文号吗? 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名人出书,多数是先出名后出书,出了书会更加出名,大有自我炒作之嫌。但是也有的所谓名人出了书后,反而露出了马脚,降低了威信,甚至失去了昔日罩在头上的光环。 有些领导同志思想深邃、多才多艺,退下来后还能够发奋著书立说教育后人,运用知识惠及人民群众,他们更加让人敬佩景仰。 但是,也有的领导不具备写作的能力,却也不甘落后。我有一位朋友就被抓了“官工”,利用公休日为过去的领导做这样的事。 这位领导历来精力旺盛,退出岗位还不甘寂寞,本来就没有配备秘书的资格,却还要利用余权让人把自己过去由秘书代写的讲话稿整理起来出版发行,了解他的人听说后都摇头。 我知道,这位领导在位时讲话就没有人愿意听,出了书不仅卖不出去,即便厚着脸皮送出去了,也不会有人真看。唉-劳民伤财呀!折腾吧。 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的某些官员,勉强混个“高端博客”的身份来附庸风雅,我看过他的博客后,真为他捏了一把汗。 写的自由,使读的选择余地加大,而且读来更加舒适。比如,网络的搜索功能,可以帮助你在浩瀚广袤的空间找到你想要看的东西,简直是太方便了。 读的方便反过来又促进了写。尤其计算机的编辑软件给你带来的方便,使你告别了多年“爬格子”的辛苦。 当然,键盘写作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一些年轻人抄袭剽窃成瘾,离开抄袭自己就不会写。有的不仅文章写不成,离开键盘连字也写不了,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提笔忘字更是多见。其中有的真还蒙蔽了一些人。 有些年轻朋友胆子大得很,自己不明白的话也敢拿来用,出了不少的“段子”。 说了这些话,我不想让人说自己不宽容,更不想落下刻薄的评价,只是想提醒人们警惕,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要保持和维护好自己的能力,牢记“用进废退”的道理,选择“进步”而不是“退化”。
[此帖子已被 冰团战友 在 2008-6-5 17:50:4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