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的文化畸形 文/张怀旧 2008-5 地震了,所有人都感到悲伤,很多感人的场景与煽情的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但我坚信,待泪水风干之后,一定会有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汶川这块地震宝地,已经成了让很多地产商人与包工头垂延欲滴的一块肥肉,那高高堆起的废墟,就如同一座座金山伫立在他们的心中,只是在这座金山下掩埋了太多死难者的铮铮白骨。 最近我在某位地产大亨的博客上看到他为另一位招网友痛骂的地产商人做辩护,一副深明大义、义愤填膺的操性,让我感到很恶心。不管你捐的是不是200万,不管你在幕后还做了别的什么,都不值得把这些化为文字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如果把你们所做的工作除以你们的收入或资产,得出的“性价比”恐怕远不如那名乞丐捐出的105元钱,比起在一线救灾的解放军,恐怕你们连搜救犬的一坨屎都不如。被网友骂几句就觉得很冤吗?那你们把房价抬的那么高,老百姓就不冤吗?住在铁丝水泥与煤灰建成的教室里,那些孩子们,死得就不冤吗?竟然还有一位著名CEO公开表示要捐一元钱,好像这样很能显示他的与众不同。我最讨厌这帮流氓了,以商人的口吻谈慈善,去你妈蛋的! 美国人历来酷爱战争,擅长战后重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飞速发展与它发过的几笔战争财是分不开的。如果站在美利坚名族主义的立场,我觉得美国人做得很好。可是,可是现在如果有人在四川搞起了灾后重建并从中牟取暴利,这恐怕与民族主义丝毫扯不上关系。谁都无法保证乞丐捐出的那105元钱不会落入包工头的口袋。所以我说,千万不要跟这些人走得太近,不要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商人就是商人,今天你很可怜,他良心发现给你口饭吃,明天他心情不好又可以让你倾家荡产流落街头。 狗改不了吃屎,虽然有些屎是他们流着泪吃完的,但你们绝不要认为会流眼泪的狗就不是狗了,所谓“走狗”就是这么来的。我相信所有人看了那位母亲在临死前留给孩子的手机短信之后都会流泪,但是,擦干眼泪之后呢?该打酱油的还是打酱油了,该玩权势的还是玩权势,该哭泣的还在哭泣,有谁还会去关心那个孩子的未来,没准这个孩子多年以后死得比他妈还惨。 其次我还听说一个演员,某电影的著名男配角,之前我非常喜欢这个人。这回我听说当他得知女友在地震中遇难之后显得非常高兴,并自称自己是中国唯一一名亲人在地震中丧生的艺人。然后我们看到他在博客编了一些煽情的故事,抱着女友父母的裤管大哭,随即转过头来就对着几个哥们得意地说:“这下可好了,汶川地区乃至四川人民全都成了我的粉丝。”您还别说,因为地震,这人最近特火,马上就要担任中国地震形象代言人了,就连田震也无语了。 再次就是王老吉想利用地震炒作一把,结果网友不买帐,捉鸡不成蚀把米。也就是前几天,一马甲发贴《封杀王老吉》,结果内容恰好相反,发出“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让它从大家面前彻底消失!”等等号召。不知道是谁策划的这么个蹩脚的炒作,真够可耻的。牛鬼蛇神啊,请你们不要再打地震的主意了,逝者如斯,想想那些死去的人,也许你就不会在哀悼日里推销饮料。再高明的商业炒作,如果泯灭了良知,都是为人们所不耻的。 2008年,中国最傻毙的两个问句是:1、看了吗?多少张?2、捐了吗?多少钱? 感觉中国人对捐款的热衷程度绝不亚于明星的裸照,当然这是好事。但是每天挂在嘴边并有炫耀与攀比之意就不对了。很巧,今天我看到国内名声最大的文化名流在其博客宣布了自己与妻子捐款的过程、感受与计划,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感动。 地震只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在短期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让善良的人性得到了升华,同样,它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文化的畸形。很多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都不忘表现一下自己,谁都想借地震说明什么,更有甚者试图从中获利,再牛的人也没能免俗。我觉得不少人是在表演,他们希望在演员表上留下他们的名字。地震是什么呢?我担心它是地球对人类进化表示不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类似撕破脸皮或肌肉痉挛之类的愤怒表情,为此我们除了救助与重建,更重要是反思自己。 人死了不能复生,家没了可以重建,文化的壁垒一但轰然倒塌,恐怕是短期之内无法复原,西方列强可能真的有机可趁了。大国文化成就大国地位,因此我们在众志成城传递火炬、抗震救灾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思想与文化领域的重建、发展与保护,绝不能把自己搞得跟在死亡线上蹦跶的跳梁小丑一样。 突然我开始仰慕那几位残疾乞丐,把钱塞进箱子之后就一瘸一拐艰难地走开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有人说他们出生贫贱,所以不想留下名字。据香港文汇报调查资料显示,国内已经有超过3000万名的性工作者为灾区捐款,同样,也没人知道她们的名字,有人说她们不要脸,所以不敢留下名字。那么,留下名字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活得真的就那么高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