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农民陈添裕救毛主席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31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官愚叟 于 2024-8-31 11:15 编辑

1953年,雨夜,雨水滴打在颗粒饱满的稻谷之上,打得麦穗低垂了脑袋。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一位农妇坐在自家的土炕上,看着眼前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忙前忙后。
她有些粗糙的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我能干活,不用这么一直坐着。”
男人憨憨一笑:“那也让我来,你怀了身孕,不能太过劳累。”


昏黄的灯光映着简朴的农家土房,虽不富庶却平添了份温馨。
“陈添裕,你有一封从北京来的信。”只听,门外有人在边敲门边喊。
村支书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了陈添裕,笑着说:“老陈,你这还有北京的朋友?”
陈添裕也一脸狐疑地打开信,一边看竟然还一边抖了起来。
一旁的村支书吓了一跳,“你,你这是怎么了?”


陈添裕却置若罔闻,突然,他快步走向炕边的棉被阁子,从最下面掏出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装着一张纸条。
媳妇和村支书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是吓得不行,赶忙凑过去看。
只见陈添裕的手中拿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纸片,上面写着“欠3元钱”,落款“杨子仁”。
此时陈添裕渐渐冷静下来,看着眼前一脸迷茫的妻子和村干部,自言自语道:“原来他竟然真的来找我了。”
妻子问:“杨子仁是谁?”陈添裕沉默了,杨子仁是杨书记,杨书记就是毛主席,毛主席来信了。


02
事情还得从24年前讲起。
1929年春节,这一天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但是蒋介石却调集大军,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围剿。
这一次,蒋介石吸取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采取围困的策略,企图将红军困死在井冈山上。
革命形势十分危急,更危急的是,小年这一天,红四军的军部被偷袭。
当时,朱德被敌人围困在屋子里,警卫员为了掩护朱德撤退,壮烈牺牲。朱德的妻子吴若兰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被俘就义。


敌人的攻势越发猛烈,红军的前途命运十分堪忧,关键时刻,毛主席和朱德亲自拿枪带队冲锋。
毛主席的那首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就是记叙这一年的危机时刻。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一年对于毛主席而言,是个“多事之秋”。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让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病倒了。
毛主席当时的身体虚弱到什么程度呢?
那年9月,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毛主席也因身体原因只能被人用担架抬到会议地点,可是到达的时候会议都已经结束了。
艰难的岁月里,毛主席于重阳之日写下了这首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被转移到福建养病,这是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又怎会万里皆霜?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主席内心的失落和无奈,可见一斑。
只是战场上依旧盛开着繁茂的菊花,馨香充盈神州大地。
自古逢秋悲寂寥,可在毛主席的眼中,这秋光却一扫往日的悲戚,多了一份难得的清爽,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和敬佩的精神,即使在不如意的低谷时期,全词仍没有一丝悲秋伤春的抑郁之情。


我想所谓伟人,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于普通人的豪迈的气概,乐观豁达的秉性。
真希望那些因为生活不顺心而抱怨的人,都来背一背这首词,相信他们一定会倍受鼓舞。
在后方养病的过程中,毛主席结识了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他叫陈添裕,是一名赤卫队员,专门照顾身体虚弱的毛主席。
这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从小生活在牛牯扑,对当地的地形和形势十分了解。
陈添裕接到了这样的任务,心中还是说不出地激动,他带着家人收拾布置,热情地接待了毛主席和他的妻子。


当时毛主席化名杨子仁,陈添裕唤他“杨书记”。
这位杨先生住在一个竹寮里,虽简陋,却也雅致,翠绿的竹子搭建的小屋,斑驳的光影透过墙体,映衬得竹寮一片绿意。
杨先生十分喜欢这里,还特意寻来一块废弃的木板,题名:饶丰书房,颇有些“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古意了。
陈添裕每天都会来照顾杨先生的起居,他并不知道这位杨先生的真实身份,可他却知道,这是上级派来的重要领导,是比自己生命还珍贵的人。
每天毛主席都在这里看书、读报,时刻关注着外面战场的局势。小小竹寮上贴满了军事地图,即便在身体极为虚弱的时刻,他仍然努力地工作着。


陈添裕则每天变着法地给主席做些食物,补充营养。
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有的只是红薯、玉米等粗粮,家里人舍不得吃,陈添裕都拿来给主席吃。
这份情谊,让毛主席十分感动,不仅如此,陈添裕的家人还时不时来到这里洒扫院子,打扫屋子的卫生。
与外界瞬息万变的局势相比,这里是难得的温暖。
只是内部人的叛变,改变这里原本安静的生活。敌人很快知晓毛泽东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村寨里,于是他们立刻派人前往了牛牯扑。
陈添裕接到其他同志的消息,赶忙来找杨书记。

此时杨书记还在写字,看见满脸是汗,急匆匆赶来的陈添裕,心知定是自己的行踪暴露了,他不慌不忙地和陈添裕商量撤退的路线。
陈添裕安排几个同志抬着杨书记已经怀孕5个月的妻子,也就是贺子珍,撤退到雨顶坪村,自己则带着杨书记向山中躲藏。
敌人犹如凶狠的狼一般冲进“饶丰书房”,摸了摸还温热的水杯,看着桌上未干的书法,料定他们是刚刚离开,于是他们开始了更加疯狂地追击。
本就虚弱的毛主席,经过长时间地奔跑,身体已经十分疲惫,无力再跑。
就在这时,陈添裕说道:“杨书记,我背你吧。”


毛主席身高1米8多,十分高大,这山林陡峭,一个人跑尚且艰难,更何况是背着一个成年人。
陈添裕却管不了这么多,他背着毛主席在狭窄异常的盘山小道上快步疾驰着,听到枪声,就躲藏在灌木丛中,待枪声过去,又背起毛主席继续跑。
他的衣服被汗水浸湿,眼睛也被汗珠刺得睁不开,可他一声不吭,头顶的大太阳炙烤着大地,陈添裕却置若罔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护好杨书记。
毛主席看着这个小伙子,默默记住了他的模样,陈添裕因为长期劳作,手上布满了老茧。
这位小伙子的手劲极大,他紧紧抓住毛主席的腿,不让他从自己的背上滑下来。


这积蓄力量的双手,托起的不仅仅是上级交给的使命,更是中国革命的未来。这是一位忠诚的革命战士,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等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陈添裕才吃力将主席放下。休息时分,低头才发现,自己的脚已经被石头划得流血,一只鞋子不翼而飞,脚底板也磨出了血。
为他包扎的医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也十分惊讶,很难想象,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忍受了怎样的疼痛,才安全转移的。
只是憨厚的陈添裕并不将这些伤放在心上,能将杨书记安全转移,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的心才能落地。


而后赶来的贺子珍,听闻这件事,动情地说:“革命就需要这样的人,不求任何回报,不为利益,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一旁的毛主席拉起陈添裕的手,塞给他一张字条,动情地道:“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这是一张3元钱的借条,毛主席对陈添裕说:“革命胜利之后一定要拿着它来找我。”
03
1953年这天夜里,随着这封来自北京的信,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也浮现在陈添裕的脑海。
即便后来陈添裕已经知道了自己曾经救下了毛主席的命,可是他也并没有四处炫耀,标榜自己的功绩,还是干着每天务农的工作。


一旁的村干部问陈添裕何时出发去北京,陈添裕只是略略思索了一下,便摇了摇头。
妻子有孕在身,自己实在不方便离开。当年救主席是一种责任,如今照顾妻子也是责任,如此,就让表弟代自己去吧。
国庆那天,堂弟陈奎裕代表哥来到北京观礼,远处的毛主席热情地握住了堂弟的手,只略一思索,便笑着说:“你不是当年背我的陈添裕。”
虽然已经过去24年,但那时的惊心动魄、那份舍生相救的情谊却深深印刻在主席的心间,主席笑着说:“你没有他高。”
他对陈奎裕说:“我在牛牯扑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国家也不会忘记你们。”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中国人历来崇尚知恩图报的美德。毛主席即使日理万机,却仍不忘感谢这位曾经救过他的农民兄弟。
而陈添裕不居功自傲,他的善良和淳朴,正是代表着无数勤劳朴实、平凡却不平庸的中国人民。他们从不言功绩,只是默默奉献、敢于担当。
这是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儿女,正是因为有他们才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而这样的精神也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收起 理由
868584 + 9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8-31 12:00 | 只看该作者
感人至深、大山一样的脊梁,背负的是中国革命的希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香官愚叟 +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5:47 | 只看该作者
田草 发表于 2024-8-31 12:00
感人至深、大山一样的脊梁,背负的是中国革命的希望!

    感谢田草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8-31 15:57 | 只看该作者
很感人.肩上背负的人.是开创新中国的毛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8-31 15:57 | 只看该作者
很感人.肩上背负的人.是开创新中国的毛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6 23:52 , Processed in 0.03825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