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经受了200余项科目的训练与考核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的初衷。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工程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随着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日趋成熟,科学家们在这座国家太空实验室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已成为可能。 此前,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何谓载荷?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是选拔招募载荷专家的对象高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这次选拔,精心组织有关工作。在以“空天报国”为精神内核的北航,青年老师们纷纷踊跃报名,桂海潮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同学和同门、宇航学院教师王悦回忆,得知选拔航天员的消息后,桂海潮立刻向导师徐世杰表达了报名的想法,在徐老师的鼓励下,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桂海潮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为“上天”做好了万全准备。2023年5月30日,他将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随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出征,在广袤的太空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