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峰一見驚魂魄 遂使聲名齊五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6 0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華山歌·泳醉不醒書·綠草茵茵製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新手上网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uzhaotian 于 2015-5-6 05:22 编辑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
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

氣勢不死如騰屳。雲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暉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軒皇封禪登雲亭,

大禹會計臨東溟。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荧。

君不見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九華山,九華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1-3 05:1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新手上网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5:28 | 只看该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1-3 05:1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新手上网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8:51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刘禹锡《九华山歌》赏析
唐长庆四年 (公元824年)八月,刘禹锡由夔州(今重庆市奉节)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应宣歙观察使崔群之邀,至宣州途经池州青阳县,游览了池州府城和九华山。他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并引》中说:“长庆四年八月,余自夔州转历阳。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友人崔敦诗罢丞相,镇宛陵。缄书来招曰,必我卖见而之藩,不十日饮,不置子。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这次他登览了九华山,并咏作下千载不朽的《九华山歌并序》。节选的这些诗句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对敬亭山的描叙和宣扬。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1-3 0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7:39 | 只看该作者
诗人一见九到九华山,面对那挺拔奇绝的峰峦,不禁惊心动魄,于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诗人想象它是九条矫健腾跃的神龙正准备飞升上天时、忽然一声惊雷使它们变成石头的,因为至今这山势仍然活生生地像要腾飞起来一样。接下来,诗人慨叹九华山的不为人知:黄帝封禅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来过九华之地。为此,他发出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的感叹,这些显然充满以山喻人的象征意义。至此,诗人想到了距九华山不远的敬亭山,“敬亭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崖无梭角”,是写敬亭广阔、箫索。索漠,荒涼箫索貌。它如同断崖绝壁,无梭无角。“广索漠”、“ 无棱角”,不能与九华山相比。这是写诗的一种铺垫,实际上敬亭山也不像刘禹锡讲的那样。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因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名为“敬亭山”。它位于宣城市北郊,属黄山余脉,主峰为“一峰”,海拔326米,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众星捧月,簇拥在一峰周围。山有万松亭、虎窥泉。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1-3 0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04:44 | 只看该作者
这座山得到南齐谢朓的钟爱。建武二年(公无元495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他上一任就登上了敬亭山,并且写下了一首《游敬亭》的五古。他在诗中写道:“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棲。上千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杖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由于谢脁这首诗,写出了敬亭山的神韵,李白踏着谢朓的足迹而来,七上敬亭山,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的千古绝唱。后来历代名人雅士纷至沓来,使敬亭山名声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墨客吟咏题赋的旅游文字,特别是游记文学,对旅游景观名气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在刘禹锡看来敬亭山的扬名天下,与五岳(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和南岳衡山)是由谢朓的这首诗引起的。刘禹锡仿佛是一位忠诚的使者,敬亭山默默地等待了200余年,终于看到一个衣袂飘飘的身影朝自己健步而来。殊不知,诗人的这种慨叹也隐然表露出自己以谢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怀。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11-3 0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1 16:41 , Processed in 0.0639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