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知青忆:专列开动那一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 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5-2 08:28 编辑

老知青忆:知青专列开动那一刻车站突然爆发一片哭声
2015年05月01日 11:04  来源:中老年时报 作者:王爱英


      核心提示:令人震撼的哭声发生在专列开动的那一刻,整个天津站突然爆发,哭声骤起,一瞬间形成高潮。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2年9月6日7版,作者:王爱英,原题为:《专列开动那一刻》


      1969年5月4日上午,天津站,一列去内蒙古五原县的知青专列正准备开车,站台上人山人海,鼓乐喧天,我在斯时斯地上山下乡,那场面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这些知青年龄大约在16至22岁之间。我还认识两位15岁的知青,原本没有他们的下乡任务,但当时形势就是这样,家里若有两三个十几岁的孩子,上山下乡是早晚的事,与其走得南朝北国的,还不如凑到一块儿去,也好有个照应。于是15岁的弟弟妹妹,就这样跟着哥哥姐姐上山下乡了。知青里最年长的是66届老高三的学生,22岁左右,如果没有“文革”,他们将参加高考,很多人会上大学,那完全是另一种人生。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此丧失了求学机会,被永远定格在老三届。或许还有这个年龄段以外的知青,但已是个别现象。我们知青点小的16岁,大的18岁,是“未成年”的一个组合。

       列车就要开动了,我和几个同学在列车门口逗留。有位同学的父亲忽然看见我,一把抓住我的手说:“你可要照顾点他啊!”他说话时满脸泪水。这位同学是独生子,我们总在一起玩儿。但当时并没有独生子女可以留城的政策,不管家里几个孩子,我们68届老初一上山下乡是“全锅端”。这样的政策比较残酷,像我,即便下乡了,家里还有两个妹妹;而这位同学一走,家中就只剩下爹妈了,也难怪其父如此动容。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寄予厚望,忽然就有了一种责任感,也许同学的父亲只是随便一说,但我感觉却不同以往,好像自己一下子长成大人了。

       我们家是我父亲来送站的,母亲无法承受这样的别离,所以没到车站。但此时父亲也没有在我身边。父亲是在人海里挤不过来,还是不愿意挤上前介入这悲情一刻,我不知道。我只看见父亲在一个立柱下踮着脚向我招手,随即就被涌动的人海淹没了。我很满意父亲的表现,就跟旁边的同学炫耀:“我爸没哭。”——至少我没看见父亲哭。

      令人震撼的哭声发生在专列开动的那一刻,整个天津站突然爆发,哭声骤起,一瞬间形成高潮。那是集体的哭声,压抑已久的哭声,不可阻挡,难以遏制。几千人还是几万人,具体人数无法统计,反正站台上已挤满前来送别的亲属。有掩面而泣的,有放声嚎啕的,有声嘶力竭喊孩子名字的,还有不管不顾地追着列车疯跑的。车窗里伸出的手臂拼命地摇,似乎想抓住什么,站台上的手臂在回应,像疾风中的树林波翻浪涌。车身在颤动,站台也在颤动。而我,却在一片哭的声浪中无动于衷。可能是懵懵懂懂,可能是基因遗传,可能是终于摆脱父母管教的轻松,我不懂得感伤,也没有眼泪。

      车上车下,哭声互动,压过了广播喇叭里昂扬干涩的进行曲,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背景”音乐。这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声音,却混杂成一种奇特的“交响”,标志着那个年代的社情民风。后来再读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时,就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有个北京知青用诗歌同步记述了在北京站发生的类似情景,这首诗很快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知青中流传:“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位北京知青,后来成为中国著名诗人,他就是被誉为“知青诗魂”的食指。

       专列开动以后,许多女生尚未摆脱离别的情绪,脸上挂满泪痕;但也有人很快进入亢奋状态,神经质地朗诵革命诗词,俨然电影里的英雄志士;有同学则掏出烟来撒烟,我也跟着点上一支——这是我上山下乡的第一支烟,直到三十年后才戒掉。从此,广阔天地插队落户,再没有人管我们,我们这些只读了一年初中的中学生有了新的称呼:知识青年。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2 收起 理由
津海冬 + 5
骑游缘 + 2 很给力!
新手上网 + 2 赞一个!
赵书记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5-2 12:34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一次蜕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2 19:5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回放,不堪回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20:04 | 只看该作者
FAN0828 发表于 2015-5-2 12:34
人生的一次蜕变。

说得对,谢谢关注和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20:05 | 只看该作者
赵书记 发表于 2015-5-2 19:52
历史回放,不堪回首!

谢谢书记的关注、评论和加分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3 14:27 | 只看该作者
深有体会!!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8:26 | 只看该作者
骑游缘 发表于 2015-5-3 14:27
深有体会!!同感!!!

谢谢朋友的关注、评论和加分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3 19:19 | 只看该作者
向献出青春与热血的人们致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上海人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9:35 | 只看该作者
津海冬 发表于 2015-5-3 19:19
向献出青春与热血的人们致敬!

是啊,向献出青春与热血的知青致敬!知识青年是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永远抹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1 16:50 , Processed in 0.06069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