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一生中有15次哭得最伤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9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官愚叟 于 2013-12-19 11:46 编辑
2 i& b% D7 D# P9 J# X3 @) \  `5 T( Z/ _2 v3 J8 L1 \- _7 h
      今年的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民族英雄、中共领袖、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120周岁的诞辰。还有短短的1个礼拜,这个重要日子就到了。本人摘录几篇有关毛泽东的文章,来纪念这位伟人。 8 L- v4 Q! j+ q% ]& M/ n7 R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雄才大略,总是以坚强、刚毅、勇敢、伟岸的形象出现,很少见到他有痛哭失态的场面,但那只是因为还没到真正让他伤心的时候。毛泽东一生其实也曾哭过多次的,因为他亦是一个感情丰富、具有爱心、个性鲜明的平常人。他自己就曾说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那么,究竟是哪三种情况呢?他一生中哭得最伤心的时候是哪15次呢?他是在为谁而哭呢?请往下看: 5 x+ T& ~6 k) r0 y, n

% _: i) R( n' B- g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0:46 | 只看该作者
             一、母亲文七妹去世
9 ~; G: |4 L6 G- r: y2 q6 d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善良宽厚,富有同情心,经常接济贫苦乡亲,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1919年10月5日,这位操劳、勤俭一生的母亲告别了人世。毛泽东当时在长沙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的眼里涌出了泪花,连夜赶路直奔家乡韶山。然而,当他赶到家里时,母亲已经入棺两天。毛泽东守在母亲的灵柩旁,泣不成声,用笔在一张白纸上写起了《祭母文》:“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借伴亲时……”
% \. z. ~' i-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0:48 | 只看该作者
             二、妻子杨开慧牺牲& H/ y  ~" k# l. l
      1920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为了革命,两人婚后聚少离多。1927年9月,毛泽东去湘赣边境指挥秋收起义,临行前叮嘱妻子照顾好孩子,多参加农民运动。谁想这一别竟是夫妻之间的永诀!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健抓捕,受尽酷刑。 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被杀害。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痛彻心肝,泣不成声。他在给杨家的信中说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 ?& M1 D8 [* b3 e: C, v)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官愚叟 于 2013-12-19 11:46 编辑 : |% `- E. ~: ~- F

5 G. o: C. O, {8 j8 f             三、长征路上遇到不幸老妇  K0 T. `9 \  X; l" v  f' O
      1934年底,毛泽东带领主力红军长征途径贵州。红军进入贵州以后,发现这里的穷人被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早已被榨干。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毛泽东急忙走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毛泽东已经是热泪盈眶。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拿了两袋干粮,一起送给了老婆婆。他蹲下来对这位绝望的老人家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
% k6 d6 @& _: B, Q# R  u3 D
! ~& M* E+ Z7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官愚叟 于 2013-12-19 10:56 编辑
/ w# j& m7 W4 @8 D+ Q' o9 b& w( m9 `" F4 N% @
              四、妻子贺子珍受重伤
% I' x' F4 j& X+ b3 b/ X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修养连长征到贵州盘县的一个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毛泽东的第二位妻子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都被炸伤,鲜血淋漓。贺子珍苏醒以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不要让他分心……”但是战友们还是将此事告知了毛泽东。不一会儿毛泽东从前线赶了回来,他急忙来到贺子珍的身旁,拉住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妻子在革命中的种种磨难,这位红军统帅不禁抽泣起来。
# H& z8 k1 ?" v+ N5 P4 D)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00 | 只看该作者
              五、警卫为救他牺牲# z% Y" d4 R8 R* a) b/ }
        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率领军委纵队翻阅四川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当部队在半山腰休息时,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一颗炸弹刚好落在他附近。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猛地将他推向一边,而自己却不幸被炸弹击中,满身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微微睁开双眼,问道:“主席,您受伤没有?”毛主席说:“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然后慢慢闭上了双眼……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他再也止不住悲痛,泪水从脸颊上流了下来。 7 i. y) p* P8 W" ^* ~  d# F*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04 | 只看该作者
             六、终于救活濒危小女孩  x/ r& _% r! F9 J' B0 H5 q
      1948年5月,毛泽东乘吉普车去河北平山西柏坡。当车子行驶到一个村头附近,大家发现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躺在路边茅草上,奄奄一息。“停车!”毛泽东突然叫道。他询问后得知孩子已病了三四天,母女俩本打算去找医生,可是孩子快不行了。毛泽东叫来随同的医生吩咐道:“一定要把她救活!”“可这药只剩下一支了,是留着……”没等医生把话说完,毛泽东放开声音说:“用药,救命要紧!”经过救治,孩子醒了,她轻轻叫了一声:“娘!”那位母亲噗通一声跪倒在毛泽东面前,激动地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毛泽东顿时两眼泪花迷离。
8 Z: B# u$ @0 l' w4 m- S2 E9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08 | 只看该作者
             七、儿子毛岸英牺牲1 D; [& M. u( s! U4 {! Y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年仅28岁。消息传到国内,毛泽东从周恩来的信得知这个噩耗,最初是脸色蜡黄,目光迟钝,僵硬着一句话也不说;接着嘴唇抖索着,但是仍没有哭,没有眼泪,而且长时间没开口;他眨了一下充满血丝的眼睛,目光开始慢慢移动,望着茶几上的烟盒,卫士长李银桥先后帮他点燃了两支烟;毛泽东吸完烟以后,沙哑地发出一声催人泪下的叹息:“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虽然他当时忍住了,可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心里还是非常痛苦的,他偷偷地背过脸去,大颗大颗的眼泪夺眶而出。不久,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来了,看到她,毛泽东的眼圈又红了起来。( z- Q& f( i/ H) J2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八、 咽下农民吃的窝窝头! _8 U* A0 h9 H  n' L
     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来到中南海丰泽园接见警卫部队。毛泽东要求每一名警卫战士回家探亲时都要写调查材料,回来向他汇报家乡的真实情况。1957年12月前后战士马维探亲回来,不但写了调查报告,还带回一个又黑又硬的窝头,交给毛泽东说:“我们家乡的农民生活还很苦,他们就是吃这样的窝头。”毛泽东接过窝头,掰一块放入嘴里,泪水立刻溢满眼眶。当他咽下那口粗糙的窝头时,豆大的泪珠便顺着脸颊淌落下来,鼻子也壅塞了。他一边哭,一边掰了窝头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种粮人吃的粮食啊!”; I* y* ]- ~0 g5 h3 r-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19 | 只看该作者
             九、观看京剧《白蛇传》
; |1 U, I7 f* |) C! J% M; M      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观看京剧《白蛇传》。当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嘴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终于许仙与白娘子开始了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毛泽东完全进入了那个古老感人的神话故事中,他的鼻翼开始翕动,泪水在眼圈里悄悄累积凝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转啊转,扑嗤嗤,顺脸颊滚落,砸在胸襟上。毛泽东的动静越来越大,沮水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地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地往下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最后他终于忘乎所以地哭出了声,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 w9 s  a/ |9 e;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23 | 只看该作者
             十、和警卫李银桥道别  u5 t0 ]; \; c' ?% |
     李银桥曾任毛泽东的贴身卫士、卫士长,1962年调离。“我跟随毛主席15年,朝夕相处。”李银桥回忆道,“离开主席时,我哭了。主席也哭了,是抱着我哭的。他坐在床上,我站在床前。他把我揽入怀里抱紧了哭,希望我在他死后,每年能到他坟前去看看他。他讲了很多动情的话。他还说:‘你走了,我这里就不要卫士长了。你在这里干得长是因为我们合得来,你就是我最后一位卫士长。’”   R% ^" c; S1 K' o.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27 | 只看该作者
             十一、读到福建一个小学教员的来信
9 R5 r# U6 Y5 x   1972年12月,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小学教员李庆霖致信毛泽东,反映他的一个插队务农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作为父亲的苦恼和不平。这封来信使特别关心农民的毛泽东受到很大触动,看后流下了眼泪。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这封信写得“相当好”,“我摆在这里几个月,经常看,看了三遍半,这才下决心写回信”。 " K1 X: \% f* D* D7 h

8 J4 C+ N! U2 H  _. G%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31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河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 ?1 f5 c& o9 u  c  ~  P5 n( M      1975年夏天,河南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河堤溃决、水库坍塌,全省有30多个县市受到严重灾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一天,工作人员在给毛泽东读内部报告,读到有多少群众丧生时,工作人员忽然听到了饮泣之声。“这才发现,毛主席的眼中早已浸满泪水,面部表情极为伤感。为了避免术后的眼睛受到感染,工作人员用消毒毛巾为他擦拭眼睛。毛主席自言自语道:‘我这人感情越来越脆弱了。我一听到天灾人祸,就忍不住伤心。’” 9 p7 Y: d/ A$ E1 s$ D1 m+ v& K/ Q" q
' G# D2 o! ^: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35 | 只看该作者
              十三、读到贺龙亲属受迫害的报告9 W4 n' a/ _8 V! t5 Z
       1975年的一天,毛泽东在读了根据他的指示有关部门写出的详细叙述贺龙亲属及友好遭受残酷迫害情况的报告后,他“一会儿把报告放在胸脯上,一会儿眼睛望着卧室的顶棚。看完后,他非常难过地把报告放下,一句话也没有说,两行热泪滚落在枕头上……”可以说,这其中可能也有毛泽东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失误失察的认识和反思。) S- s! i; Z+ z; @, {+ U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38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唐山发生大地震8 o3 E4 v  m% n9 ?7 O/ P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北京中南海大地突然震动起来。此时的毛泽东正半躺在床上,双目微闭,他知道是某地发生了大地震。不久,有关唐山地震的报告送到了毛泽东的床前。据毛泽东的医疗小组成员王新德回忆:“送来的地震报告,主席不顾病重,都要亲自过目。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后果后,主席哭了,我是第一次看到主席嚎啕大哭。”
! r! \+ E, K6 p4 p& `8 M9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1:42 | 只看该作者
              十五、周恩来总理病逝
- i9 d' e- E& F4 ^0 ^* v     1976年1月8日上午九点57分,周恩来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工作人员并没有立刻把总理去世的消息告诉毛泽东。下午3点多钟,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看主席刚刚睡醒,精神还算可以。按照惯例,这时小孟应该给主席读报、读文件。但这时,她拿起周总理去世的讣告清样,以低沉、缓慢的声音念道:“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毛泽东听着,慢慢闭上了眼睛,没有说一句话,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淌。
6 _9 h* r3 ~8 M; U3 y9 l0 ]- R
+ Y: U) x1 r2 h+ z( y" Q
' g0 m, i+ H; b* A3 m) h; X8 m$ D. @# g% M
. x) @7 f! m0 T5 A- F

$ W& U( S. y: [8 D! i. f8 P( s6 F* Y& s! }; J6 Q) N: n
% h9 I, w/ @4 M2 F. p1 @* c
.
/ R! p2 q+ d  R3 g# |' D
2 b1 U* ]. X9 C# G.
5 [% N0 _1 J6 o% \: T1 g' A* V& ]" r+ Z$ @- m0 G0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官愚叟 于 2013-12-19 12:30 编辑 7 ~. _# w# J- P9 D% e9 S! e; X
* L$ W+ ^/ w0 @0 r# D# _4 V* [8 S! [
              附:福建小 学教员给毛主席的信  尊敬的毛主席
$ A% G/ j5 ~5 ?. ^( J     首先,我向您老人家问好。. w6 }) Y  g$ i$ E( [8 ]+ d
    我是个农村小学教员,家住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家庭成份是贫民。我的教员生涯已有二十多个寒暑了。
7 D8 t; r8 n& @& M3 W我有个孩子叫李良模,是个一九六八年的初中毕业生。一九六九年,他听从您老人家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毅然报名下乡,经政府分配在莆田山区———荻芦公社水办大队插队落户务农。  ^, j7 R  G1 b( q, @; e+ |$ O; d+ |4 }
    在孩子上山下乡的头十一个月里,他的口粮是由国家供应的(每个月定量三十七斤),生活费是由国家发给的(每个月八块钱),除了医药费和日常生活中下饭需要的菜金是由知青家长掏腰包外,这个生活待遇在当时,对维持个人在山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是可以过得去的。/ Z; D9 r9 R4 T- g" H% i
当国家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供应和生活费发给断绝,孩子在山区劳动,和贫下中农一起分粮后,一连串的困难问题便产生了:( s$ z. u, {& ~( F) X& A
     首先是分得的口粮年年不够吃,每一个年头里都要有半年或更多一些要跑回家吃黑市粮过日子。在最好的年景里,一年早晚两季总共能分到湿杂稻谷两百来斤,外加两三斤鲜地瓜和十斤左右的小麦,除此之外,就别无他粮了。那两百来斤的湿杂稻谷,经晒干扬净后,只能有一百多斤,这么少的口粮要孩子在重体力劳动中细水长流地过日子,无论如何是无法办到的。况且孩子在年轻力壮时候,更是会吃饭的。
( v1 x0 W9 }1 b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再去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比如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从一九六九年起直迄于今,孩子在山区务农以来,个人生活中的一切花费都得依靠家里支持;说来见笑,他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此外,他上山下乡的第一天起,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房子住宿,一直是借住当地贫下中农的房子。目前,房东正准备给自己的孩子办喜事,早已露出口音,要借房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另找住所。看来,孩子在山区,不仅生活上困难成问题,而且连个歇息的地方也成问题。
" I0 U+ h3 _) V6 j! [0 W! d7 m   毛主席:您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完全拥护;叫我把孩子送到山区去务农,我没意见。可是,孩子上山下乡后的口粮问题,生活中的吃油用菜问题,穿衣问题,疾病问题,住房问题,学习问题以及一切日常生活问题,党和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照顾,好让孩子在山区得以安心务农。
' W' \9 e7 l' _9 i: ]现在,如上述的许多实际困难问题,有关单位都不去过问,完全置之不理,都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呀?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活下去?我真担心!今年冬,我的又一个孩子又将初中毕业了,如果过不了明春的升学关,是否再打发他去上山下乡呢?前车可鉴,我真不敢去想它!* T; p7 P' K, L( D1 a# V/ P  y/ u
   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社会上的政治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被招工、招生、招干去了,完成了货真价实的下乡镀金的历史过程。有不少在我们地方上执掌大权的革命干部的子女和亲友,纵使是地富家庭出身,他们赶时髦上山下乡才没几天,就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调用出去,说是革命干部的子女优先安排工作,国家早有明文规定。这么一来,单剩下我这号农村小学教员的子女,在政治舞台上没有靠山,又完全举目无亲,就自然得不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加以调用了。唯一的资格是在农村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而已。
6 `. M+ T5 l$ @2 j: \8 ~   面对我们这里当今社会走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事实,我并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我自己不争气。我认为,我的孩子走上山下乡务农的道路是走对了。我们小城镇的孩子,平常少和农村社会接触,长大了让其到农村去经风雨见世面,以增长做人的才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当孩子在务农实践中碰到的许多个人能力解决不了的实际困难问题,我要求国家能尽快给予应有的合理解决,让孩子能有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可走,我想,该不至于无理取闹和苛刻要求吧。  v. R# g+ D$ ^9 U( Z7 K' q2 L4 o% X( i- j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地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 @. ?- u5 t+ R
谨此敬颂
& P  d1 C3 g& O! v7 P/ M, K                 大安!
" X% [: I3 J3 O& `0 X                                    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
# x2 `+ u. f/ o5 E. v# M& a. I% }7 X5 {) Y4 q
                                                          李庆霖 敬上7 F: E" u. v7 n! ^  v2 z% C( r
                                 1972、12、20
$ V/ r' G  F; F* D$ H3 I0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12:39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给李庆林的信;3 r! ^. H6 _1 e7 Z. U) z" g/ W

- @3 v( Q# r- w- Z: N! C2 ]庆林同志;1 B2 T: c! l$ A5 W
. i) A  L1 ^0 P- `1 B
    寄上300元,廖补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情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6 l% g+ t& L. Z0 E4 w5 r- s
: j4 X3 p$ y9 o6 l              毛泽东8 b' j' y; i1 U9 B) F. f: o
4 m  X0 X0 M3 O6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2-19 13:34 | 只看该作者
人民领袖毛泽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2-24 11:03 | 只看该作者
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10 11:07 , Processed in 0.05593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