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古代人灌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1 2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说在古代,舜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妃子就跑到湘水上去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泪洒青竹,印上斑斑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也叫做斑竹。这就是今日各bbs上斑竹这个称号的来历。
" p! w1 `: o2 q6 y) }
5 t- b5 c! |$ z9 G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躲在破旧的网吧里(居陋巷),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箪食),往肚子里灌一壶水(一瓢饮),结果少年白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使他成为安贫乐道的楷模. ' i/ S$ [; I) F( C" X
3 B* r* A* n' `7 H! C" G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庄子的寓言中,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最是阐释灌水的奥秘。 4 O, o( S! ~+ J" ?' C
( B: G8 z: c) K8 x0 L
灌水也被中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人常说绛灌之勇,就是指绛侯和灌婴,这两个是汉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练得一身好功夫.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大破项籍、韩信和英布,官至丞相,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冠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水灌七军,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人时,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出的年代,只好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h9 W5 x  A, i1 E
9 V+ Q  O9 Z( N# i唐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路高手鱼贯而入考场,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论坛中矣!”这时身边的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诗这么一种灌水的形式。 ; I8 W+ X: N1 U) M. C" l: F: |

. g7 t% \: d! b2 @$ r: R' M$ V其中李杜二人成就尤高。李白的著名灌水诗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宏伟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友谊。
# m7 ^: r1 ^- F, x; o0 i4 K2 {- S
7 O4 H9 A/ c1 \& F' f9 E明朝的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其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一名施耐庵,一名罗贯中,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施耐庵的小说干脆以《水壶》为名,以发扬灌水文化。
2#
发表于 2011-4-12 1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4-12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4-12 17:2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原来灌水文化古代就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透心凉
# I& |$ u, w1 [, h4 ^/ K: W, ?9 f" ]- |6 @* l+ @! H( @; f

: w& W9 k; S4 U( g3 q     灌水文化 源远流长,也怪不得现在灌水的人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12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12 21:03 | 只看该作者
灌水的鼻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峰泳
5 ?. D$ Q  H! L% j' S9 I! ~' h" L2 ?# m  z7 e0 U2 P* ?
7 v  _+ A0 f' n& o4 N0 l
  古人厉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10 14:18 , Processed in 0.05793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