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东平说中国的教育比什么都有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8 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1月16日,由《经济观察报》报社主办的“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再出发”。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下面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演讲。
% K5 J! W/ X- v% ~7 D6 c( S
0 M: D4 \1 i, Y# f' r3 A主持人:谢谢贾导。我们现在请出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先生。
6 Q$ o. v0 `7 P- l+ m& t1 d! l
& Z6 g! ]. T" D* o1 G8 o杨东平:首先像贾樟柯表示敬意,我是他忠实的粉丝。同时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敬意,因为他们在这样一个盛大的会议上没有忘记讨论文化问题。教育问题有更大的发言权,今天中国教育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刻,大家知道国家正在制定面向未来和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至今为止还没有亮相,可能最近会向公众征求意见,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发出自己的声音。比较而言,经济界尽管是教育最大的用户,但对教育的发展帮助非常有限。+ E* s, N7 t) x0 i5 ?

8 C8 b- q4 K6 F+ |1 Z对于面向经济的发展,最重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于新的教育要有新的提法,我们仍然就事论事的话,可能再过三十年,我们还是在原地徘徊。第二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推进实质性教育改革,这个体制改革、体制变革也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模式、清晰教育理想为前提,今天教育的问题,我今天认为,首先是全社会和教育界远远没有形成对理想教育的共识,我们对什么是好的教育没有共识。另外体制改革也缺乏重视。
  Q& X5 H  A; M
1 A. ]$ T! o; g6 Z2 q7 z. j# e* t第二个问题,说今天的中国教育处在新的关键时刻,还有一个非常了背景,中国教育从整体上已经超越了前些年的及其短缺、贫困的状态,政府越来越有钱,教育越来越有钱,学龄儿童大幅度下降,所以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极大的改善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追求好的教育。但是新的理想是什么,没有共识,很多人还是认为就是上重点学校,上清华、北大,如果这就是理想,就没有什么新的追求。
, E8 `" B. e" R: v% d( A, q( u. w* G- n5 M* U, J9 _1 {
我想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有三个基本对立物,教育的拨乱反正有三个需要改造和抵制的对象。第一个是教育遗留的科学文化传统,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价值观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的文化背景。但是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对这都是被批判的,首先是被五四的文化所批判地。毛泽东是主要文化的批判者,所以对这套成就的教育传统的批判,但是这个批判到1976年停止了,随着文革之后,对文革教育的、对高考的恢复,全民族的教育热情重新转化为强大动力,中国教育重新纳入了一个考试之上、分数之上的无人之境。如果还不抵制这种批判,中国的文化改革无从谈起。
$ A5 e6 l& v% v2 X
6 M* O* Y9 G$ {/ E- C& @1 b3 g' s第二需要改造的对象,就是50年代以后形成的计划模式,是以高度集权,以培养工具性人才,培养标准线的人才为主要构成。第三是再教育自身的问题,过去我们学科中心价值观转移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哲学的脉络是非常的清晰,第三个阶段到工业革命之后是学科重心,20世纪初,宏观改变了教育学的困境,把教育推陈出新。除此之外,包括健康,公民权利和义务,包括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包括家庭成员,包括道德的发展,包括职业训练,加上必要的知识和掌握。
: M( S" N* i; E. M) `
. i3 R) E2 }1 L2 L/ M所以这是为什么中国学校和世界上大多数学校不一样,今天我们主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还是需要我们补课,否则仍然是考试至上,分数之上的唯一目标。# p$ G' r5 }2 J) N6 H, K4 o
6 ]# f1 o. w# l% A. I% I& L$ L
具体而言,面向未来的教育有这么几个基本的要点,首先是更新50年代一整套的教育方针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话是50年代为纲合,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们希望培养出合格公民作为未来得新的目标,把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培养的目标。同样我们希望把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来取代我们过去沿用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好的口号,因为它太高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终极理想。
; Z- O* _& y- ?0 P9 U6 L5 g# R, M* X& J8 }. H1 }7 |- L( b+ a  K
此外还要清偿价值,我们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我们学校教育仍然是清偿价值,面向少数优秀学生的,面向少数可以升学的学生的,大多数是自生自灭。我们今天还沿用这样的教育是完全不合时宜的。还有实行生活教育,核心价值就是主张打通社会和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为改善生活而教育。我们未来提升教育的真正的基础,还要重新塑造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基础。回到正本清源,回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回到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以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上,而不是以少数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本,更不是以政绩为本、以考试为本等等。我想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5 `3 s* W: r$ @4 Y' X5 J+ e$ [7 G, e  W+ T& H* o
主持人:谢谢杨东平先生,老朋友了,问个八卦问题,你觉得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一点?
+ s$ J! w" f# \9 H" u) E. n/ N' e$ G+ o
杨东平:可能还是中国教育有希望。
* t: o* A% z3 X8 X$ ]5 X
. D2 b4 k% D$ G+ Q1 o0 G1 p0 h1 B主持人:为什么?
- t: ~2 \  x1 m0 U2 e4 c0 D6 @8 y" R, _8 j
杨东平:我想整个外部环境供求关系已经极大的改善,另外公众对教育改革巨大的压力已经把教育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希望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把巨大的压力转化为改革教育的动力。当然教育是一个政治文化市场的子系统,所以可能有一些文化价值的转变仅仅通过教育自身手段不行,需要通过全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观念的变化。
& V0 a  ?4 ~8 {: S3 u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生活搜索 地图搜索 黄岛生活信息 济南本地信息 青岛分类信息  潍坊供求信息 南京地区门户 武汉生活搜索 深圳地方门户 北京租房
2#
发表于 2010-1-29 12:11 | 只看该作者
杨东平关于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公开讲演视频我看过一些,很有冲击力。很有激情。胆子确实挺大的,可能代表了一部分高层人士的想法,有多高不知道,也许是个信号,否则早封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7-31 08:23 , Processed in 0.03353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