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3-10-14 04:47 编辑
@香官愚叟 @山苗 @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回忆慢慢消失的老行当,充满了甘甜的味道,连同想起了久没有见到了的爷爷奶奶,真想那个时候的事情和亲人,,,时间.没有倒流的时候!越走越远,,,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从前的万能,如今的无能,时代永远进步,别回忆昨天的光辉!只能在深深的脑海回忆。小时候都见过这样的手艺人,现在就很少见了,只能叹息传统在渐渐地失去。 ![]()
1、铁匠,现在也淘汰了。在八几年的时候打把剪刀卖七毛钱。我爷爷父亲叔公都是铁匠,那有几十斤的大锤哟,最大的是八磅锤也是10斤左右吧。羊角铁砧20斤和五十斤的,方砧120斤,大砧180斤,还有别的重量的,标配这几个基本够用,除非打特殊东西,比如过去老式暖气用的,挂暖气的钩子,后来有电锤,再然后一次成型,手工打很少了,现在更是地暖,不需要了。 现在还有铁匠,打农具和挂马掌,正常情况主打拿2斤锤找平,副打拿八斤锤开抡,那是80年代时,我也帮过忙,很累很累,一晃我也奔五张了,父亲都八十了。 那时还有4斤锤,打小物件时,副打拿,快打时用,基本上打菜刀和农具什么的夹钢刃时用,因为慢了夹不住,刀刃就不锋利,磨刀时还不好磨,用不住。 ![]()
2、茅匠,以前是茅草屋,就是屋面铺茅草,使屋面防水的匠人,现在都是琉璃瓦,或者水泥混凝土屋面,这个茅匠也将失传了 ![]()
3、篾匠,这些年编制的筐、篮、箩、笆等都没人用了,不挣钱的原因是制作东西时间长,很多一天搞不出来多少还伤手而且东西又不贵不划算。扎的精细,做的小,可以当工艺品卖,以前做这些也是为了生活,时代发展,这些东西用不到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