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年春晚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3 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32#
发表于 2008-3-16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8-3-16 13:4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饺子皮儿[/B]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3-14 15:46 | 只看该作者
太油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3-13 18:51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语录”系统全面的,突出重点的把人们带回那-- 难忘的记忆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3-13 18:16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语录”-- 难忘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3-13 18:41 | 只看该作者
“经典语录”-- 给老百姓带来欢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6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噜有喂,(噢趁类里古)……”别急,这不是乱码,这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布仁巴雅尔创作,并由他和妻子乌日娜以及7岁的小侄女英格玛上台演唱的《吉祥三宝》清新自然,颇受欢迎。英格玛后来还拍了“美好时光海苔”的广告,唱起改了歌词的《吉祥三宝》,而《吉祥三宝》又因为与法国电影《蝴蝶》主题歌相似闹得不可开交,可谓新闻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2 | 只看该作者


  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个本来湮没在笑话堆里的平平之作,有了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身体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0 | 只看该作者


  1992年:“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6 | 只看该作者


赵宋牛小品《策划》内容比不上前几年精彩,只一句“你太有才了!”不径而走,大肆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1 | 只看该作者


  1995年:“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巩汉林给赵丽蓉进行包装,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动作要有爆发力,因此评剧唱词也改成了RAP(说唱)。虽然小品《如此包装》对演艺圈流行的包装热进行了讽刺,然而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改造仍然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46 | 只看该作者


  198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不止一代人,他演唱的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春晚的传播,在全国传唱一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46 | 只看该作者


  1984年:“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然而此后黑龙江敏感的企业家从中获得了灵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烟,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4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当赵明和妻子麦玮婷拥着女儿赵丝弦、抱着更小的儿子上场时,当小姑娘调子都不太准地稚气地唱着《让爱住我家》开头这句歌词时,惯于煽情的春晚,突然端上这样一道清粥小菜,有种难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4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2 | 只看该作者

 

  1999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最早在电台打榜的是男歌手耿宁,但由于缺乏版权意识让陈红与原著作权人签署了买断协议,而他只成为《常回家看看》的原唱。因此我们之后听到看到的都是陈红的版本。其实这首歌歌词和旋律都很一般,它的走红同《一封家书》一样,在于一种对回家和亲情的呼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1 | 只看该作者


  1997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老人画圈的故事成为特区的一个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50 | 只看该作者


  1993年:“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因为一首《涛声依旧》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还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这句经典歌词后来也被篡改成“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49 | 只看该作者

  1991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首听了想哭的《我想有个家》让观众熟悉了一身黑装像男孩子的台湾歌手潘美辰。这首歌的魅力在于,旋律流畅,悲凄却蕴含豪情,鼓舞人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搏击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8 22:23 , Processed in 0.17457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