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10秒!继续,不要掉成绩!”3月31日下午,云南一体育馆内,浙江省游泳队教练李孟钟拿着秒表站在泳池边,大声呼喊着。只见碧蓝的泳池中,一位头戴白色泳帽的独臂少年刚触到泳道末端的瓷砖,便如箭一般反弹,激起一阵白色的浪花。 这位土生土长在杭州萧山的少年徐海蛟,是我省一名游泳运动员。90后的他,已经代表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摘得12枚金牌。自13岁那年走上游泳之路,他每天都有四五个小时在泳池内度过。10多年来,他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着自己的青春故事,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驰骋泳池、阳光自信的青年。 “可能是‘海蛟’这个名字的缘故,我从小对水就有种亲切感。”徐海蛟说,他无师自通就学会了游泳。然而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左臂。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游泳了,“没有‘桨’,怎么‘划船’?” 没想到,命运还是让他与水结缘。2007年,13岁的徐海蛟被挑中加入了萧山游泳队。记得刚下水时,他晃晃悠悠,连平衡都保持不了。“改变一下发力方式,身体要放直。”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他勤学苦练,一个星期便能像常人一样游泳了。经过近一年的训练,他在杭州市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次获奖坚定了我做一名游泳运动员的决心。”徐海蛟告诉记者,“我记得当时在电视里看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拿到金牌后,五星红旗都会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这个画面让我特别激动。”一个梦想在徐海蛟心中发芽: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拿到世界冠军,让五星红旗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冉冉升起。 心中有梦想,脚下便有力量。14岁那年,徐海蛟入选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随之而来的训练更为严格与专业。每两三个月运动员之间就要进行PK,淘汰率约在三分之二,但凭借出色的表现,徐海蛟成功留在了省队。 不过,实现梦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在绍兴举办的全国残运会上,徐海蛟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看到同龄人一个个摘金夺银,他在心中暗为自己定下更为严格的训练目标:每天必须在水中待5个小时,游10000米以上。 在家人和教练的鼓励下,他摆正心态,心无旁骛地提升每一个动作、琢磨每一个细节。整整十年,泳池成为陪伴徐海蛟时间最长的伙伴,寝室、食堂、泳池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为常态。 厚积而薄发。所有的汗水终于在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上有了回报。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的徐海蛟收获2银2铜,可是,他心里并不满意。“我的目标,是让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赛后,他铆足一股劲继续努力,终于在2017年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收获6金1银。“记得第一块拿到的金牌是400米自由泳,听到国歌奏响,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回忆起那一幕,徐海蛟依然心潮澎湃。进入2018年,徐海蛟继续披荆斩棘,在雅加达亚残运会中,他又取得了6金3银的好成绩。 对于未来,徐海蛟满怀期待:“我要争取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拿到金牌,让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再次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