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经验十日谈(五)礼为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 1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经验十日谈(五)礼为大

fficeffice" /> 

我最早知道的礼是上小学时加入少先队敬的队礼,我知道为什么少先队的队旗后面是鱼尾形。因为那剪下来的三角形红布就是戴在我们脖子上的红领巾。当我佩带红领巾,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神圣的使命感:为了不辜负我和队旗的亲密关系,我要为队旗争光!

 

上班后,我知道一句话是:“克己复礼,惟此惟大”。那是曾经挂在一位名人(林彪)屋里的两个条幅之一,是当批判的靶子用的。当时我不清楚复什么礼,但是我知道克己总没有错,同时因克己而复的礼也应当为大的。我不想议论这那个条幅的本意,也不考虑其中的含义。我只是觉得,礼应当是惟此惟大。

 

我知道,“礼”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持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鼓吹礼的本质是理想的封建社会秩序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说,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百度”中介绍“礼要求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上》),便是此意。”

 

我们应当批判的继承封建社会的礼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公民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爱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其中把明礼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先贤们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丢弃了它,对待呕心沥血的师者,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挑剔;对身边有残疾的同学少了几分关怀,多了几分疏远;对待他人的演讲,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评头论足;每当集会结束时,场地上多的是垃圾,无视是那清洁工人辛苦劳作的背影;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犟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正恭恭敬敬地双手下垂聆听父母的教诲;中国的孩子边看电视边大声指挥父母干这干那时,美国的孩子正打扫房间、修剪草坪;中国的孩子连上学都要坐轿车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独自背着背包去高山旅行或赤膊在冰雪中经受锻炼;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时,我们自己却在一点点地丢弃。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孟子道:爱人之,人恒爱之;敬人之,人恒敬之。明礼就如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讲礼仪,他人自然会投向你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友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便能唤起世间所有的爱心。所以说,明礼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

 

其实,礼有大有小,我们虽然没有接见外宾的机会,但是我们每天都和礼打交道:在生活中,养成向家人或朋友问安的习惯;在网络里,和网友见面问声好; 在出入门时,让长者或女士先行;在道路上,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在入席间,先让他人就坐在显要的位置,让他人先伸筷,等等,等等,这些简单的礼数,看起来不大,其实是大有学问的,这可以反映出一个的素质或本质。

 

在此,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让我们生活的家园(包括小家、大家和国家)更加充满和谐与欢乐,因为。明礼是民族之魂,是惟此惟大!

 



[此帖子已被 笑看人生 在 2008-2-2 14:36:21 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8-2-2 22:2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泽雅[/B] 发表:      礼让三分、礼尚往来、礼贤下士、我们的氛围就会更加和谐与欢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6:5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泽雅[/B] 发表:      礼让三分、礼尚往来、礼贤下士、我们的氛围就会更加和谐与欢乐!

很对!礼轻情谊重。

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4:3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蒙羊雅鱼[/B] 发表: 谢谢教诲!
我又进步了!

自我教育为主,我不想教诲他人啊~~~~

5#
发表于 2008-2-2 13:0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4#
发表于 2008-2-2 13: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教诲!
我又进步了!
3#
发表于 2008-2-2 14:44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理应发扬光大!

2#
发表于 2008-2-2 16:46 | 只看该作者
     礼让三分、礼尚往来、礼贤下士、我们的氛围就会更加和谐与欢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6 17:21 , Processed in 0.03319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