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高价请人虐待自家孩子?教育不是微波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7 0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月30日,被多名当事人揭发、闹得轰轰烈烈的“豫章书院事件”,终于有了一个回应:其所在的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通过官方微博发出通告,限令其整改,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11月2日,该校发布消息称,学校已申请停办,待政府部门批准后,对在校生逐步分流。

但这件事还没有完。11月5日,豫章书院请来了许多学生家长和毕业的学生,这些家长在门口拉起了各种横幅标语,坚决支持豫章书院办学,不信谣不传谣之类的。到了下午,政府人员来到学校,检查学校关闭的工作进展,来这里的家长,都不得不把孩子领回了。有家长仍然希望能在附近租房子请豫章书院的老师来教,不过学校拒绝了。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有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停了一家豫章书院,中国还有那么多的“戒网瘾学校”,都意味着什么?

公众之所以对“豫章书院”还有不平之气,实在是因为它又一次地揭开了这种民营学校背后的黑幕,还有深深的恐惧。



12#
发表于 2017-12-7 09:29 | 只看该作者
舍得孩子套得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那些哭诉着“不知道”的家长,其实你并不是真的被蒙蔽了,你只是不想知道而已。就像你把一碟肉送进微波炉,只想看到那碟肉是熟的,并不想知道炉里如何加热、烘烤;你不过是想做一个“君子远疱厨”的“君子”,文雅地接受被煮熟的孩子罢了。

当然,这些“戒网瘾学校”里存在的种种百非法行为到了彻查和清算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绳之以法。但另一方面,作为“受害者”的家长们,是没有资格叫冤的。他们是戕害孩子的同谋。而且,当社会和法律认为孩子(哪怕成年了)是家长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孩子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的时候,家长的这种需求就永远不会消灭;那么,这个市场就还是有利可图的。


【责任编辑:陈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对照着豫章书院,里面的一切都是恐惧:男女说话会挨“龙鞭”,回答不出问题要挨“龙鞭”,拖完地上有头发要挨戒尺。而此前的杨永信学校里,还有一个规则:你要能不亢不卑地接受被冤枉;以后我们还会增加你的“被冤枉承受力”的训练。对就是错的,错就是对的。

与此同时,恐惧的要点还有:隔离,孤立,关小黑屋,男女不得说一句话,不允许跟父母和外界联系;家长来参观专门排练……这种信息孤岛,对绝对的统治管理总是很有效的。它甚至鼓励互相告密。

恐惧之所以恐惧,因为它是测不准的:教官掌握了任意裁决权。“界面”在《调查:逃离豫章书院》在一文中提到,“一个16人的豫章书院学生群里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所有受访的学生都挨过戒尺,52.63%的学生挨过龙鞭,42.11%的学生受过其他体罚,例如围着操场跑100圈、暴晒等。”

豫章书院学生向网友“写小说的温柔”爆料

开始,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直接殴打和虐待的恐惧;接下来,营造出一种随时会被打的恐惧氛围,人的意志就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最后一个阶段,就变成了即由恐惧氛围内化而形成的自我约束。有的受访者成功地成为参与管理的学生、少挨了不少揍;有的在家长来参观的私下问询当中,他们也只会说学校有多好。——即便是出去以后,这些孩子,对父母也没有任何信任了

我再次想起一个说法:“爱,不是形之于乐,而是形之于痛。”如何验证一个人对你服从、百依百顺?你不能命令他做一件舒服的事,而一定要能让对方痛苦的事。前者,也许你的要求也正合他心意,他去做这件事仍然有自己独立判断;但如果你折磨他,他仍然听命于你,那才是真服从,才能为你所奴役。

如果讲道理、淳淳善诱,让孩子听从了,那并不能凸显出你的威权;经由“豫章书院”们过一下水、培训一下,这样出来的孩子被恐惧全面占领,心智是溃散的,才没有精力想东想西了。

即便是现实证明了关于这个学校的负面报道都是正确的,自己的孩子在里面确实受到了非法拘禁和残暴的殴打,仍然有那么多家长,认为学校是对的,孩子值得这种待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7 | 只看该作者

传统国学班,是很适合承载这种“理念”的载体。豫章书院在网上的宣传页中说,“教学承接古代优秀伦理教习文化包括有晨昏之令、星期会讲、朔望之仪、春秋释典、加冠成士、开笔辞山等十一套书院礼仪”,虽然为了多赚钱,实际上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但也正是这种与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包装,打动了父母们,让他们相信,在这里,孩子能够学会“礼”——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2013年媒体探访豫章书院“国学生活”

你要是说,这里能让他学会人人平等,自由发展个性爱好,这些家长根本不可能把孩子送过来。这些父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绝对驯服。

其实,连两三千前的古人都知道没有无条件的服从。连《孝经》都说,“故当不义,则争(诤)之”,老爸说得不对,就要劝。但毫无疑问,这些能把孩子骗进集中营的家长们,是不可能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们想要的就是,最短的时候内,磨灭掉桀骜的孩子的个人意志。

而用兴趣培养、讲道理、诱导的方式来教导一个十多岁的青春期“问题少年”,收效甚微;因为懂得沟通和引导青少年的人才成本(需高水平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和时间成本极高。要无差别地实现这个目的,只有暴力和恐惧可以做到。

这两千年来,传统中国的治术,主体上是“外儒内法”,法家为实质内核,仁义为宣传口径。中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给当时的统治者提出的建议就是要搞“法、术、势”。令人恐惧,比受人爱戴更好操弄。

家国本是同构的,父与子、君与臣的权力结构和管理,本来就是互相汲取营养的。了理了中国传统的权力结构,也就明白了传统框架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其实这一点,西方的学者也多有阐释,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多次提及一种统治术,“恐惧”。这种“恐惧”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恐惧”:你害怕,但不知道到底害怕什么、有什么方法能彻底摆脱、或者触犯了哪些行为会让恐惧变为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6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我们义愤填膺:怎么会有这样愚蠢的家长?怎么会有这样无耻的学校?但这些从来都不是新问题。只不过是在新的传播方式下,这些行为被大众知悉了而己。

早有数年前,校长吴军豹就已在对记者大谈,讲《中小学生守则》不如讲《弟子规》。他说:“教”是由“孝”和“文”组成的,没有“孝”文化做基础,又怎么能称之为“教”呢?而“孝”文化,在一般人的理解当中,首要的就是服从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而这些孩子不想上学,早恋,爱上网,不就是不听话吗?自己的威慑力不足,打不动了,花大价钱让人把他打到听话为止,打到孝顺为止,不很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5 | 只看该作者

他们迫切地需要豫章书院。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这个需求,创造出来了这个市场,就一定会有人迎合来赚钱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4 | 只看该作者

此前的临沂戒网瘾学校,杨永信就有这个自信:无论多执拗的叛逆青年进去了,两天后就会哭着跪求父母原谅。他也确实做到了。——白色恐怖期间的重庆渣滓洞,严刑拷打都没有这么灵光呢。

进去的孩子,并不是犯罪分子(9岁的女孩能犯什么罪?)。那些孩子,可能仅是因为跟父母顶嘴、或不想上学、或常去网吧、也可能是电竞高手、可能是早恋……父母没有能力让他们听自己的,又打不过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便委托专业人员来收拾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否有“被治好”,标准就是“听不听家长话”。家长只想重塑威权。

这两天到豫章书院竖起横幅的家长们,甚至拍下每个小孩一进来禁闭七天的“小黑屋”、打人的“龙鞭”和戒尺,发到网上,以示对学校的支持,意思是,你看,这个屋子并不那么黑,这些“龙鞭”和戒尺也不算粗。在现场,还有一位家长读给媒体的一封信,讲述自己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为什么要把孩子送来,现场家长们泣不成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4 | 只看该作者

豫章书院仅仅是其中的一家,中等规模,中等暴力。

即便在现在已近乎水落石出的“豫章书院事件”当中,我仍然看到很多这样的评论:他们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总比孩子有网瘾强吧?哪个孩子不是从小打过来的,你们也太玻璃心了。诸如此类。

我相信,这些学校之所以存在,“戒网瘾”之所以变得那么流行,非法办学之所以有恃无恐,原因就是:这些年轻人,是被他们的父母交钱送进去的。送进去的目的,就是把自己不听话的孩子,交由他们来殴打,打到听话、打到顺从为止。对孩子的种种虐待,正是家长想要高价购买的效果;这是这种学校的合法性来源。

但问题是,家长本身就没有权利殴打孩子、剥夺孩子的人身自由,他们怎么可能授权给别人来行使?

并非父母对孩子的仇恨都会放在表面,他们要交高达数万元学费,不是一笔小数目;我完全可以想象,他们把孩子骗进魔窟的时候,希望把一个不听话的孩子送进去,从烤箱里就出来一个香喷喷的、冒着热气的、甜蜜的孩子。好贵,但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3 | 只看该作者

但每年交三四万元、把自己不爱学习的孩子送进来的父母,或者因为“家庭注重传统礼仪智慧”、让孩子来这里“学国学”的父母:你知道吗,孩子只要进来这里,就会被当作未成年犯罪分子?这种“监狱”,难道是可以民办、可以花钱想把谁送进来就把谁送进来的地方吗?

这两天,豫章书院终于在舆论当中申请停办了,当地部门也开始了调查,央视《新闻1+1》还对此专门进行了曝光。这算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但是,只要你用百度或别的搜索引擎搜一搜,就会看到无数家正大光明的“戒网瘾学校”。从去年非常有名的、引发沸沸扬扬的讨论的山东杨永信的“临沂戒网瘾学校”开始,他们都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曾有这么多学生在里面被关押过,曾有这么多家长来这里参观过,还一次又一次进行过高调的宣传,豫章书院里发生的事,不该是新闻了。

在2011年复建之后,豫章书院就变成了一所针对“问题学生”的“学校”了。2013年12月,人民网甚至以“一名女生的书院成长”为题,对它进行全面报道,作为正面典型立起来。

这些东西,难道是今天才被揭开?

首先,生源就很可疑。在新闻宣传中谈到,“来到这里学习的学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注重传统礼仪智慧;另一类是成长过程中出现困惑的孩子。”——这指的都是普通的学生吧?

然而,同一篇文章里,又介绍道,当地的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某科长表示,“有了豫章书院这一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后,涉罪未成年人不但不用羁押,而且还可学习文化课程和社会实践技能,实现平等保护,……这种方式比羁押的方式更人性”,“该基地经费从区政府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专项经费里划拨”。也就是说,来这里的都是未成年人犯罪分子。(2014-02-20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4:10 | 只看该作者

江西豫章书院,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濡溪村,始创建于南宋升元二年(938年),于1902年停办,2011年复学。古豫章还有"豫章二十四先生祠",为当时理学家们传播朱程之学的基地;有清一朝,更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型书院之一。

表面来看,如今这里这还是一个宁静的,清秀古朴的仿古建筑群。但实际上,这被很多经历过的未成年人,视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地狱”。

整合一下从“红星新闻”“界面”等媒体的报道,以及一些亲历者的描述,可以发现“豫章书院”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每半年收三万多或四万多的学费。家长一般负责把孩子骗出门,把孩子送到“教官”手里;孩子从路上开始,就没收手机;从此写信和消息要通过学校;

新生进去之后,先关7天的“小黑屋”;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脏得要死的小黑屋里,赤裸着身体呆了8、9天,每天一个鸡蛋和一碗浆糊般的食物,隔三天塞进来一桶水;

给学生吃猪狗不如的饭菜,称之为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让上课,让一些学生去搬砖,扛着100斤的水泥上四楼,不扛就打,扛完之后不给一分钱;

体罚用戒尺(有半米的铁尺子,也有厚的木尺子)和龙鞭(一米左右长的玻璃钢,手指头粗),戒尺是打手心,龙鞭是打屁股。

打扫卫生地面有根头发可能就是几个戒尺,顶撞老师可能就是十几二十个龙鞭落到你身上;学校里对男女关系非常严厉,男生和女生说句话就要打鞭子。可以对一个9岁的小女孩,用钢筋做成的鞭子抽了足足30来鞭;

有人为了逃离,甚至吞洗衣液自杀,还因此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但书院把孩子接回来,灌水催吐,并不告诉家长;

家长参观时,豫章书院告知,很多学生可能说的学院负面问题,要求家长都不要相信孩子。

豫章书院的小黑屋

网友“写小说的温柔”在发文后,遭到了豫章书院的投诉;吴军豹校长与一些老师与他进行了对话。但看这些对话截图,可以发现,吴校长和老师虽然常说“不知道”“没这回事”,但基本上承认了小黑屋、承认了拿学生当工人用且不给钱、虐打学生、给学生吃得极差、有同性性骚扰……这些事实的存在。

正如他在文中所说的:“估计希特勒也没想到,集中营还可以用来赚钱,而且一个人每半年就是三万人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0 16:26 , Processed in 0.04033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