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祖国医学瑰宝三伏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2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7 W+ \( n( g4 E; h9 c2 g3 E# Y! I% U! A0 x1 S  [
1
4 _1 E) x5 z! Y! {4 L
& \6 {! q* k" {: `$ E# ]' ?
1
" f+ D$ s' \$ Z( v/ _7 E, ^- \7 }1 B" a( j! \( h  r9 N

; ^$ L0 ]2 R7 n% t8 L9 T% O7 C  三伏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养生一族。长久以来,人们在三伏天降温防暑、跟着节气养生治病。但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练三伏;三是科学饮食。
9 W) t4 W& p' f, C4 O4 ]; n1 D; p) H) H( L
  关于“冬病夏治”9 _1 k9 u8 e- F  T1 I1 _# m0 C$ x+ c

% Z) U8 u& X1 q5 O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 P$ S' K( a2 T7 n
; u# ^4 Q" J4 A0 ~' i) X4 ?% s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1 d' ]' R* c/ {& M$ c3 g9 x( _7 l

; v0 T0 o, X) o- m5 v% L  专家推荐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k; J0 p+ x( Z3 ^, b# V

8 ^0 H/ G/ C3 k( U$ e  “夏练三伏”好吗?
' n, [( P# ~. y, Y/ i- n7 w" r+ H
% o! T+ i$ ~9 c" }# {* z% y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
0 V1 q/ i, Z! o' V6 n6 h
4 l* A8 C7 ?& B  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气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当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f1 A, I& l; w% O, m
7 ^; B9 c1 V7 U/ {
  但是夏练三伏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差,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1 c+ n1 D8 J6 D7 m, j# [

! i) n' H# J* a7 [  B- u  当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练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等,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 R- \- z0 X7 ]
0 ?2 ?2 q) T, k; [2 t  三伏天慎进补重调养  h3 I, c) c+ _0 p5 n, T

/ C2 V1 X0 i+ _& H  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中医专家认为,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应慎进补、重调养。
# T7 i$ i4 r+ T' H, @6 ?- E6 J6 {6 b7 Z3 G1 S4 }$ B* [/ p" H, b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8 s" I# ^! p8 ?% k+ F2 ]1 ~+ _( a1 ?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补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i! e: [: N# B

  M, y7 U; m$ a" S/ `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医生建议,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 C5 \: D5 X9 }' V% z- i' r! z( K7 u  Q! U5 Z9 B# Z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 p/ }& i; j' ^+ @8 o+ Y
' b$ I6 o. R8 ]6 f0 s" t; a  三伏养生之饮食
7 u: U% M  h8 m# g0 H  n' D& ~) a9 |: i! l
  俗话说“热在三伏”。户外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室内空调冷嗖嗖地吹着,在忽冷忽热中,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难免头晕目眩、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在三伏天,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 d/ R; n* S1 X7 z9 n
) t3 q5 \. T' D  [7 o
  1.补水养生+ E1 R* h1 T2 T% i- d5 E7 _

$ h4 W- [' c3 z. S  I, l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9 R$ [6 a; O; }. a# ~

, m/ f5 H! A2 I  2.多酸多甘/ t( z8 Q- x9 M- y; s# ]: W

7 x" C, R0 v8 {# _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H9 N. A5 G3 b, [& ?

+ l2 W: j& e: R4 ^5 c) `9 I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等。
9 [. E8 t* ^$ [3 R. q- F/ I8 t7 Q. b$ a
  3.补气去火5 g- D3 Y* C+ O- E
0 |0 v# J& M1 v# m! o6 W( m  }1 _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 \2 }# n) K; l2 G
! h1 v" {; f: G/ ^. N& @7 v4 K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 t1 ?: _" u$ L2 D- f  @4 c/ V; M( U

) V0 |5 {+ L$ Q8 H; b- N8 C% C

" ?$ A( l# V) m6 P& O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6 收起 理由
山水游 + 6 赞一个!
大自然郝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16:33 | 只看该作者
山水游 发表于 2017-7-14 15:058 N5 c! Q0 f: I' A; }; o; Q; E+ {
养生之道!

, l0 @( [. I$ D2 u! b* f4 ^谢谢好朋友加分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16:33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郝 发表于 2017-7-14 13:48
+ m  L+ O% V$ R: ^5 `8 P0 i5 Q好帖子学习了!

& a! Z% ~) }/ X: z- w) x谢谢版主加分关注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7-14 15:05 | 只看该作者
  养生之道!
7 k( ]( Q0 q# x(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7-14 13:4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0-25 13:34 , Processed in 0.03474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