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玄学论坛062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5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不是天空,也不「属于」天空。它们只是悬挂在那儿,以稍带滑稽和无所归属的模样经过,从来不曾弄脏天空,或在天空画下任何记号。——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智悲翻译]用动物喂养动物:我们为什么要屠杀某些家畜来喂养其它家畜?O网页链接
如果纯素喂养的猫咪可以健康地成长,为何不采用纯素喂养呢?反对物种歧视的核心就是尊重所有动物。因此,对任何动物的剥削与歧视都不合理。如果人类因为更偏爱猫狗而屠宰牛和鸡作为食物,这在道德上站不住脚。适合人类以及动物的纯素食品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进一步开发出不以剥削或伤害任何众生为前提的消费方式。收起全文d

《大唐玄奘》的历史功绩:终于不再丑化和尚了O网页链接
……《大唐玄奘》的此番正面演绎,预示着文化产业不一定非要走娱乐化甚至戏谑化的路子,才会叫好叫座,未来的主流也将会是善待历史、善待民族正能量的主旋律。时下,文化产业是时尚潮流,但文化不是空壳,不能纯粹玩概念,深远强劲的文化,一定是奠基在凝重深厚的生命思辨与生死信仰之上的。中国佛教作为中华传统信仰的内核,也必然将会成为今日文化时尚的内核。
确切来说,佛教界可以从《大唐玄奘》起步,以无尽潜力为当代社会贡献无尽正能量的作品。用正能量的作品,力挽元明以来中华文化走下坡路的颓势,引领我们的文化重回上坡路,引领当今时代的影视作品、文化品位、甚至大众人格水平,都重回中华历史上的文化盛世时代。
收起全文d

烦恼的过患:1 令心杂染。因由烦恼,让心产生错乱,一直无法静下来。2 倒取所缘。一旦被烦恼所转,我们就被一个对实际状况不了解甚至于颠倒了解的笨蛋所控制着。3 坚固随眠同类烦恼。烦恼的串习力量太强烈了,修法的人明明知道不应该生气、不应该贪等,可还是一直无法自主,烦恼接二连三地产生。

今日教言
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只要做好分内的事,不和他人攀比就能成功。如果存有较量之心,便会不自觉地模仿别人,这样的结果只会落后,因为你在模仿时,别人已经完成了。只有自己努力前行,得到的结果,才真正属于自己。
O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的弘法平台。主要传...

生活中的很多纠纷,都因为只站在“我”的角度去看问题。若能换位成“你”的角度,甚至更高一点——超越“你”“我”的范畴,换成“道”的角度,一切都会豁然开朗,万里无云。

時時守護自己的善心,保持自己不造惡,提醒自己要做善良的事、說善良的話。  Constantly watch over the kindness in your heart, and keep yourself from doing evil. Remind yourself to do wholesome deeds, and to speak kind words.   海濤法師 L秒拍视频 .

你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要摆脱痛苦,你必须从所有的执着里出离。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心,为什么会生气,是否因为出现了与你期待正相反的东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执着的东西。——宗萨仁波切

当看到别人幸福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产生两种情绪:第一是嫉妒心,第二是随喜心。嫉妒会使自己心生不满,并由此产生痛苦;随喜会使自己快乐,并增长福德资粮。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观理:原生家庭中的轮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佛法的智慧。当我的心轻轻怀着导师所教导的正见观照自己的时候,我的生活和心行的改变都是巨大的。同时,被利益的也不只是我一个,身边的家人也受益了,家庭关系也变得和谐了很多。 °【观理:原生家庭中的轮回】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佛性,都可成佛」這是我們最大的寶藏。
以前我們不瞭解,以前我們往外一直追求讀書、賺錢、地位,我們以為這樣生命有快樂。
事實上不用往外追求,佛陀要我們淨化自己,就能夠幫助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不斷的在互相依存,互相影響。


如果內心能夠克制欲望、調伏煩惱, 諸佛菩薩就住在我們心中。 If we can control our desires and subdue our vexations internally, then all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will reside within our minds. 海濤法師 Master Hai Tao 英譯:Phoebe

无常无情而至,灾祸不期自来。近日,江苏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龙卷风和冰雹灾害,已致上百人遇难,数千人受伤!请大家尽力念诵莲师心咒回向给困于灾难的人们,愿生者平安,亡者解脱!嗡啊吽,班匝格热巴马色德吽!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释迦牟尼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饮酒能增长贪嗔痴烦恼,贪嗔痴烦恼也就是智慧的反体。《正法念处经》中说:“酒能炽 燃欲,嗔心亦如是,痴亦因酒盛,是故应舍酒。”因此,在藏地的很多地方在传授居士五戒的时候,首先会传不饮酒戒,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传授其他的居士四条戒律。也有说法,它是居士五戒的根本。

我们通常会说,戒定慧,也就是戒律,禅定,智慧,都是我们内心的功德。而这其中也要有次第性,也就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层层递进。佛教当中的智慧,还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按照修行的次第可以分为,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也就是从闻思修各自产生的智慧。也可以分为世俗谛的智慧和胜义谛的智慧。佛教的智慧是非常深邃的,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学习一些知识,而是需要通过闻思修行等一步一步来断除烦恼,开显自己本具的佛性,获得真正佛教当中的大智慧。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愣严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16-6-25 23: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6-25 16: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6-25 16:1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只要做好分内的事,不和他人攀比就能成功。如果存有较量之心,便会不自觉地模仿别人,这样的结果只会落后,因为你在模仿时,别人已经完成了。只有自己努力前行,得到的结果,才真正属于自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22 20:56 , Processed in 0.03964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