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悟昇午影 于 2016-3-18 11:29 编辑 & G) _8 [0 P& a! _4 I2 {' z/ P& H5 }
0 V7 `+ P9 I2 _6 I5 ]1 ^, D
典故
3 A5 V" z0 |2 t, W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着穿皮衣背柴禾?"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子更重要,如果皮子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 k; M1 b" z% O( ?' L7 t
+ Y) a, K4 T) B详细释义折叠释义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1 k4 R( A1 l/ j8 Z
折叠出处折叠示意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0 a- A6 X: I* }) O
折叠近义词相辅相成、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反裘负刍。 # y' [# {* h# ^8 X P: l
1 i) y8 Y2 I, }; L; j) R0 c
( F3 u9 w1 Z, M& T. n% O6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