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傲雪寒梅 于 2015-2-23 11:40 编辑 2 ]" X9 `, Y6 K9 v8 g, |! A6 k( p
; u+ R3 ]3 a7 J+ v7 q- M
1 简介:% E3 x9 p$ l7 l( M: x) `
0 k" z& b# Z. }' ~# U4 B h# R# A
正月初五“祭财神、吃饺子、扫房子”,在春节里这些汉族传统习俗仍传承至今。然而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在汉族民间,初五这天在北方可能家家户户都吃饺子,有些还自家亲手剁陷现做现包,一家人吃的喜气洋洋,而在江南水乡的杭州“破五”吃饺子俨然成了鲜为人知的说法。
* m- z- p; T k- a0 M1 P2 吃饺子 大凡很多重要的节日,饺子无疑在饮食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n! K. q; t3 U1 Q9 i9 Q% I# b8 w比如,大年除夕吃饺子,“破五”要吃饺子,入伏要吃饺子,立秋要吃饺子,到了冬至也要吃饺子,很多很多啦。- R9 J/ b$ W" t8 |$ m/ X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汉族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 P2 n( h6 i1 j: p& |9 k5 {1 Q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 吃饺子
2 \2 @, x7 n+ C8 ~1 L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a( ^* y( r4 R# g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J( H4 d( T# M% i. Q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7 w3 A' L, n! Z# U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 d1 Z# l$ V" ^0 p& o: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 |. ~+ C+ ]9 R& x) K4 J/ m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 ] L' B: K6 R, u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W: w" p$ V" F, N% V8 s& X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 g5 I7 n1 _& I1 k. l; p1 P
正月初五为什么吃饺子:
; l; Y# U& F9 u8 G" ^除了年夜饭要吃饺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是,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较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所以要吃饺子祝贺。
8 l5 d. `% _! E1 M6 l) o! x5 `0 F# s& t5 ~ l
- Z& g: R: o( z
8 A2 |4 z6 o/ Z9 p% g) g
4 @( B7 U$ ?: x& w' ?"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