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日照的朋友来呼市专区看新帖子“神奇的恩格贝”为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0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月三日,随后我又于七、八、九日三天专程来到了恩格贝,有幸亲近了这块神奇的土地,并留住了她美丽的身影...

这个帖子在呼市专区发表。我自己的感觉要比“响沙湾”美丽、动人的多,如果形容为“震撼”,也不为过。望朋友们来看看,同时留下宝贵的观后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7-10-21 10:39:59 编辑过]
26#
发表于 2007-10-24 12:2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一天到晚游泳的鱼[/B] 发表:

 

中国冬泳网各专区的朋友们,这个帖子是我本人到冬泳网后看到的第一个能震撼人心、打动人心、同时也是读后能振奋人心的帖子!

此帖不顶,啥贴顶?

顶!!!

25#
发表于 2007-10-24 10:20 | 只看该作者

读那仁新帖即感顺赋:

沙漠绿洲恩格贝,那仁图片惹人醉。

荒滩沙丘映绿色,无人烟处现圣水。

不忘远山王明海,跨疆绿化功业垂。

人与自然共和谐,秀出江山千古美。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3:45 | 只看该作者

远望一号发表:

   

 我小时候是在西北长大的,沙丘见多了,怎么没有您拍的那么好看啊还是那时候不懂的欣赏大自然?

——————————————

远望一号,沙漠拍照片倒是很好看,但好看并不能当饭吃。人类要生存,必须治理沙漠,让它变成绿洲,真正成为人类的乐园,就像恩格贝一样...

23#
发表于 2007-10-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是在西北长大的,沙丘见多了,怎么没有您拍的那么好看啊还是那时候不懂的欣赏大自然?

22#
发表于 2007-10-23 21:07 | 只看该作者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李益途经库布其沙漠时,曾留下诗句:

眼见风来沙旋移,终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在我认真观摩了那仁朝克图斑竹用激情、用汗水、用爱的灵感才能抓拍到的精美“恩格贝”荒漠之后,又难得的拜读了小李飞刀为那仁朝克图斑竹“ 探寻“恩格贝”叙情大作。一种彭湃、一种涌动、一种思情也把我带到了恩格贝。我这位生长在沿海的人儿,没有机缘、没有机遇、没有时间去亲临沙漠或者大草原。但是,却有幸在《中国冬泳网》里观摩那仁朝克图斑竹和拜读小李飞刀朋友 “探寻恩格贝”。真的仿佛已经身在大沙漠,仿佛感受到大沙漠特有的神奇和美丽。仿佛已经亲临在 沙沙响声不断的“响沙湾”里,正在聆听“震撼”不断的响翠欲耳的砂声, 观赏沙海日出东升的“晨曦”享受洒在沙海上闪耀出金色的灿烂光芒的太阳,使人顿感深秋中带来火一样的温暖。

   就像小李飞刀朋友所说的那样,让我们追随那仁朝克图老师的足迹,亲临目睹了恩格贝的黄沙万里长。一种前所未有的雄浑壮丽、气势磅礴之震撼,在心底油然而生!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恩格贝人艰苦创业、根治沙漠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以及创造奇迹的动人故事!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0:11 | 只看该作者
小李飞刀引用


原文由 钢铁战士 发表:

感动、强烈震撼中


地震的震心在这儿——

http://www.china-ws.org/BBS/ShowPost.asp?id=59686


20#
发表于 2007-10-23 09:0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畅游大海[/B] 发表:

感谢那仁前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19#
发表于 2007-10-22 22:2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畅游大海[/B] 发表:

感谢那仁前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18#
发表于 2007-10-23 09: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畅游大海[/B] 发表:

感谢那仁前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quote]
17#
发表于 2007-10-21 22:06 | 只看该作者
太美了,去吧,日照冬泳协会还不组织!报名喽,翻版说了,报名他不去了
16#
发表于 2007-10-21 21:54 | 只看该作者

                (四)
    再说说远山正瑛先生。他是鄂尔多斯高原无人不知的“洋愚公”,日本九旬高龄的老人远山先生。远山是原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号称“日本沙漠之父”,是世界知名的治沙专家。他之所以获取鸟取大学名誉教授的位置,正是因为他帮助鸟取地区的日本最后一块沙化土地实现了绿化。1936年,还在学生时代,他曾考察过库布其沙漠。1990年,远山再次来恩格贝考察,与王明海一拍即合,遂成莫逆,从此开始了这位老人在中国的治沙事业。从恩格贝考察回到日本后,在NHK电视演播厅,号召日本国民参与到绿化黄河两岸的事业中来:“给荒芜的黄河中上游沙漠献上一片绿色”。他发起了恩格贝“百万株植树工程”活动,要求日本人“每人每周省下一顿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恩格贝!在他的带动下,已有近万民日本人来恩格贝植树。据当地人介绍,来恩格贝植树的日本人,有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下至背书包上学的学生。他们来中国,基本上都是自带草种、工具,自买树苗,自己解决吃喝住行,不用当地人的一分钟。1995年7月,“百万株植树工程”顺利完成,迄今已共植树200万株。远山先生每年6-10月份定期来恩格贝,在恩格贝时一直就是一副打扮——头戴旧遮阳帽,身穿黄工作服,脚蹬高筒雨靴,左臂佩“实践”的袖标。据说他是唯一位身穿工作服走进中南海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外宾。1995年王明海高烧住院时,远山去医院看望了王明海,两个进行了促膝交心,英雄惜英雄,从此,王明海视远山为精神导师。
    
有一次恩格贝发大水6万多株树苗被洪水冲走了,他站在堤岸上望着滔滔的洪水放声恸哭。为了开发恩格贝他变卖了大部分家产,他要在这里建立世界一流的沙漠开发示范区,要在这里创建世界一流的沙漠大学……他要用生命的余辉点亮沙漠绚丽的明天。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绿色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可我们的领导却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热中于显性政绩的狂热开发。
    那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还没有出台,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倾向远远胜过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将脆弱的草原生态撕扯得一丝不挂,大块大块的草原开始退化、沙化;林木被毁,江河被污。直到有一天,专家学者们大声疾呼:要将生态建设视为国防建设和保护国土的高度来重视;直到有一天,内蒙古的沙尘暴刮到了北京、污浊了上海,并远渡重洋出口到韩国、日本,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了沙漠的威胁。而这个时候,远山正瑛已在中国的沙源地默默耕作了10年了。
 
  王明海与远山正瑛在治沙工地亲切交谈 

 

 90多岁的远山先生,一个多么可敬的国际友人。面对老人家,我低沉无语,心里只有默默的祈祷与祝福:您未竟的事业——恩格贝绿洲一定会实现!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7-10-23 20:36:42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3 15:40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20:57 | 只看该作者

傲雪寒梅发表观后感:

清晨,我迎着一片朝霞,看到的是一片浩瀚的恩格贝大沙漠。茫茫沙海 迷人的景色,再配上飞刀兄弟的音乐“天边”那真是不虚此行。

     沙海的“晨曦”是那样的怡人,阳光洒在沙海上闪耀出金色的灿烂光芒,使人顿感深秋中带来火一样的温暖。

    看到沙海上那一串串足迹与那长长的身影,深知楼主的艰辛与对家乡风貌的热衷。

     越过浩瀚的沙海,竟然还有使人感到这样清心的绿洲与清泉,多想有机会去那悠悠的吊桥上走一走,游览一下沙漠河流的奇特景色,乘坐上风驰的汽艇,也享受着水上一束弓弦的快乐!一改往日滑雪的爱好,也去沙丘尝试滑沙的喜悦,骑在那高头驼背上尝试一下听着悦耳的驼铃声,走在丝绸之路的艰辛。

       看到“那仁老师”深夜发帖和“飞刀兄弟”认真的浏览跟帖配乐,真的很辛苦,再次谢谢那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艺术大餐。期待后期精彩的图片................

点评

发表于 2016-12-23 15:39
14#
发表于 2007-10-21 21:55 | 只看该作者

             (五)

老师说:走过这颤颤悠悠的桥,你能如愿以偿!我信,这里是奇迹的摇篮啊!




有谁又能想到,这里正是大漠的腹地呢!

敢于把脚印孤独地印在大漠深处,忘我探求“恩格贝”奇迹的人,

他就是最可爱的人!


希望之光竟然是原始的油灯点燃!今天的美景是从这泥巴屋里绘出?!

 



在恩格贝半月湖的岸边矗立着一面用千万块卵石垒砌的石墙,在这面被称作“绿墙功勋碑”上,铭刻着1989年以来,来自中国30多个省市区和国外为恩格贝绿化建设做奉献的数万名志愿者的英名,有老有幼、有男有女。是他们用真诚和良知,用心血和汗水在库布齐沙漠上凝结成一片绿洲,生命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绿墙证实当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意义,主动携手与荒漠化持续抗争,孕育绿色的长城,就能使灾祸的沙漠变成人类生存的乐土。恩格贝绿色的成功启示着人们,“绿墙”也将永远地延伸。愿小李飞刀的名字早日爬上这象征荣誉与梦想的绿墙!

fficeffice" />

震撼人心的穿透力!穿破层层乌云,直射大漠;

恰如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直射我的心扉······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7-10-23 20:37:58 编辑过]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6-12-23 15:40
13#
发表于 2007-10-21 21:53 | 只看该作者

                (三)
        然而,植草植树治沙养羊远非人们想象那么简单,1994年,鄂绒集团宣布撤出恩格贝。王明海谢绝了集团、领导、亲人和朋友们的婉留,背着治沙过程中欠下的150万债务,选择了留在恩格贝。他与当地政府签订了30万亩的恩格贝沙漠的治理承包合同。除了少数誓死跟他在一起继续治沙事业的铁杆伙计,王明海的选择让几乎所有的人瞠目和不理解。1995年,肩负沉重压力、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奋斗的王明海在医院里昏迷五天五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从医院出来后,为克服经济上的压力,王明海作出了果断决策,宣布将它管理的30万亩沙漠以低价再转包出去,承包者每年对治沙工程的投入不得少于100万元,治沙以后的经济效益归承包者所有。从此,恩格贝的治沙工程吸引了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逐渐转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呼和浩特铁路局就在此时介入了恩格贝的治沙事业,先以15万元的价格承包了将近10万亩的沙漠,继而投资1000多万用于治沙和开发。
    这个时代,人们只需要明星,不再需要英雄。然而,在世人不注意的时候、不关注的地方,王明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诞生了,它使恩格贝这块沙化土地的命运出现了转折,让恩格贝重新披上绿装焕发生机。

 

     大漠深处的圣水!

世界上哪儿的沙漠腹地还有清澈的河流?

惟有恩格贝啊!

沙漠里还有如此清澈的圣水,

正如老师所言:上天所赐!你能说不神奇吗?!

不看别的,仅是这一汪圣水,就足以令我感慨终生哪!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7-10-24 18:12:41 编辑过]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23 15:39
12#
发表于 2007-10-21 21:51 | 只看该作者

               (二)

        不得不说的两个人
        在恩格贝,人们提到最多的两个人,一个是王明海,一个是远山正瑛。说起这两个人,人们无不敬佩不已。

        王明海是恩格贝的主人,他十几年来自费治沙,现为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主任、恩格贝旅游公司董事长。1989年以前,30万亩的恩格贝一片黄沙,只有两三间无人居住低矮的茅草房点缀其中。1989年,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在羊绒大战的压力下,为培育能够多产绒的新品种山羊,建设一个能为集团源源不绝地提供生产原材料的绒山羊基地,以15万元的低价盘下了30万亩恩格贝沙漠。王明海是当时集团的副总裁,带领一班人马进驻沙漠。
        天道酬勤,英雄总会在某一个关键时刻受到上天的眷顾。王明海1989年7月16日进驻恩格贝,度过了难忘的五天,7月21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从布尔嘎斯大沟呼啸而来,一夜之间在恩格贝冲出一条宽100多米、深20多米、长14公里的大沟。洪水过后,河床底上的沙漠甘泉通过一个个泉眼喷涌而出。王明海率人马,苦战50昼夜,在五里明河西南面筑起一道宽40米,长5公里的引滞洪堤坝,将布日斯太孔兑的洪水牵进沙里淤地。这坝通身栽满沙柳,一线连接河山。洪水沿坝涌进沙窝,淹没沙丘,几年后淤出良田500余亩,硬是踩出一条“以洪害治沙害,以沙害治洪害,化害为利”的新路子。在强者面前,大自然施威落成的恩格贝沟,被大坝这么一堵,那沙丘下的渗水便涌进沟里,积蓄了700万立方米水,还建了6个鱼塘。水是生命之源,沙漠有了生机。

 

  看看当年的指挥部

  

  再看看志愿者们当年睡的大通铺

 

   还有这立下汗马功劳的交通车辆和农机具,

它们会告诉你这里的艰辛与苦难,

它们还会告诉你,奇迹是怎样诞生的...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7-10-23 20:34:40 编辑过]

点评

学习  发表于 2016-12-23 15:39
11#
发表于 2007-10-21 20: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畅游大海[/B] 发表:

感谢那仁前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10#
发表于 2007-10-21 13:5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暴雨骄阳[/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那仁朝克图[/B] 发表:

冬泳网总编看后说:

终于跟上包老师的脚步,踏上去往恩格贝的路途.沙洲?绿海?沙洲真的可以变成绿海!包老师用震撼两个字足以概括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恩格贝由二十年前的荒无人烟,寸草不升,到现在的游客成群,沙湖绿海,不能不说是神奇!然而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感谢包老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quote]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0:39 | 只看该作者

冬泳网总编看后说:

终于跟上包老师的脚步,踏上去往恩格贝的路途.沙洲?绿海?沙洲真的可以变成绿海!包老师用震撼两个字足以概括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恩格贝由二十年前的荒无人烟,寸草不升,到现在的游客成群,沙湖绿海,不能不说是神奇!然而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感谢包老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8#
发表于 2007-10-21 14: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那仁前辈用摄相头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感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12 14:27 , Processed in 0.1761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