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底森林 于 2014-9-1 10:10 编辑
- R0 ^: }+ b$ g4 T" e. Z V" \3 g. ^ z1 j" V
关注:让“生命的种子”传递正能量
1 n2 D* ?2 K- y- Z8 @/ d$ c欢送黄伟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现场
_4 N2 N: {) U+ Q# E( A, H![]() $ y1 M* u5 }/ }8 v! K
核心提示
# {& t Q' r4 C0 T/ k& P8 F 昨天,新建路西侧的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市红十字会和路桥集团共同为黄伟举行欢送会。/ J& g* T* g+ O6 D+ z% n/ I
眼看着自己的愿望就要实现,手捧鲜花和荣誉证书的黄伟脸上一直挂满笑容,因为距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他的“生命种子”将用于挽救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
4 Y# F6 F6 r6 c- E 对黄伟,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他是路桥集团的职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2013年6月,他带领救援队的14名队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能尽快捐献“生命种子”救人一命,是他们共同的心愿。0 u" @( F$ l' H, o$ U
在黄伟看来,他是幸运的。不到1年,也就是今年5月,他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r/ G; n: v" Q- V$ B( n) |
文/晚报记者 宋亚威 实习生 邓 君- h! p0 V# E+ R* w
图/晚报首席记者 魏文慧' a- B7 ?0 C. u2 s
0 t; B4 e$ ~8 Z' ^. S' o
肺腑之言打动众人* p$ l& D9 m- P' b/ ^ @! ]0 }; E6 n
昨天上午,黄伟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会开始,直到离开会场,黄伟脸上一直挂满笑容。8月31日,他将赶赴郑州,做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 R# {" L* e% d: q 这一天,他和他的14名队员已经盼了许多天。 C- n% j x) O( O# o( m h/ b
2013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黄伟在电视上看到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女士捐献造血干细胞,使重症患者得到新生的新闻,他很受鼓舞。电视画面一闪而过,对于怎么捐献,有没有危险,他则一无所知。9 ~! d) f/ ?) y, N3 [
“但一个如此单薄和瘦弱的女士能做的事,作为一个大老爷们还担心什么?”黄伟说,后来一问才知道,市水上义务救援队的队员有好几个已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决定组织队员加入其中。而由于年龄限制在18岁到45岁,救援队只有14名队员在2013年6月4日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 d* ?+ c: }. } 在黄伟看来,他是幸运的。因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比例非常低,很多志愿者都是在加入中华骨髓库很多年后才配型成功。不到1年的时间,也就是今年5月,他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在经过了高分辨比对和严格的体检之后,他被告知可以捐献。与此同时,这名“商丘好人”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3 G9 z8 S! U. O: A0 X “有人说,黄伟,你的运气真好,我也想救人,可是我2005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到现在也没有配上型;也有人说,老弟,你可得当心点,听说捐骨髓是在脊柱上打眼,很痛苦;还有人说,兄弟,你年龄也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得给自己留一点后路。”黄伟说,“我开始研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个过程,有没有危险,有没有痛苦。我得到的答案是:整个捐献过程是在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身体在短期内会有些影响,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 h8 o Z2 v5 a3 I) a) h8 J 黄伟坦承,他短暂的顾虑很快就消失了,并宽慰关心他的朋友。
K6 F5 R% |) `" x w$ V1 Y “换位思考,配型成功对那位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她找到的是挽救自己生命的唯一希望。我看过病人的资料,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性,30多岁,孩子还小,她却得了这种绝症。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打击,而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够带给她重生希望的就是我。面对这些,我还能够去想什么呢?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够成为阻挡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理由。”
' ]9 h- Q- [3 F0 ^ y 黄伟短短几分钟的发言感人肺腑,现场掌声不断。这是大家对他的鼓励,更是对这位铁汉子的钦佩。; @0 W* K3 |+ F) f: ^* D, |" X' W H
7 N y6 p4 k* B/ X4 G- o
父母知道后 一点也没感到意外
* o* R% w; u7 p: M 几年来,黄伟先后多次与队员一同义务献血。前些日他打算再献血,由于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未能如愿。
& R, c1 D w% @) S+ V+ Z% B “我们救援队的不少队员献过血,有的已经献过十几次、二十几次。”说起这些,黄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在他们看来,救援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同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9 W! [+ H" Y+ F: `7 H1 f& _/ k
“我们将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消息告诉他,他二话没说,当即表示,说只要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不管咋咋都得去捐。”市红十字会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孔明辉说。
/ _+ O. E( u. m6 J2 k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马召献也说:“在这次配型过程中,无论是白细胞抗原初配,还是高分辨检测配型,每次接到通知,黄伟都义无反顾地表示愿意捐献,他的态度非常坚决,从未有丝毫迟疑、反悔之意。”0 S; j# H' ?: ?
“知道了配型成功,我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很高兴。”黄伟说,因为他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时间很短,没想到自己的心愿这么快就要实现,这给他创造一个救人的机会。
$ C3 n ^7 n2 q 6月5日晚,黄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微信:“明天要进行高分辨分型检测实验,如果检测相合,我就能捐献造血干细胞了!”微信一发布,就有58个好友点赞,39个好友评论。不少好友对黄伟的义举表示敬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心,劝他要谨慎。对此,黄伟总是笑笑:“没事儿,我都知道。”. ? W8 y0 k# r
为了捐献时保证最佳的身体状态,从初配成功时,黄伟就开始调整:不喝酒,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控制饮食。" I& z+ u3 ?4 N0 v8 P# M$ \# Y" r
不过黄伟并没有急着将这事告诉父母,他不是怕父母担心,而是怕万一在检查中间通不过,白欢喜一场。
* J) S& }* x( X' ~" f. Z5 E 直到7月18日,本报《“商丘好人”黄伟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报道发出当天,老人才知道。9 |. T" G2 d" y5 c8 {# ~2 I; u
“我家里订着《京九晚报》,他们每天都要看,看到报纸才知道了这事儿。”黄伟笑了笑。0 e: }4 N" n0 m, Y
他的父母并没有感到意外。“在他们看来,这在情理之中,这正符合我的风格,他们已经形成习惯。”黄伟说。
$ H1 |: U4 G. t2 s
: k2 X( z. M0 v" T& H$ X 他把奖金献给救援事业
' }* n& |, c- z 昨天上午,欢送会现场,单位给予黄伟2000元钱作为奖励,黄伟在感动的同时则说:“我只是做件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之前领导就说要给些奖励,我就想,这钱用在哪儿都不合适,更不能装在我自己的腰包里。我就决定捐给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在救援的时候用。”
% g, \- u/ t( }5 W2 D: s# C. S “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充满了爱,他把爱献给工作,献给社会,献给患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即将完成他捐髓救人的心愿。他将成为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15名志愿者。”马召献说。. h; ]) q, l+ L* P, D5 p. J
据了解,黄伟将于8月31日赴郑州做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将于9月5日正式捐献。& k5 P2 [6 z5 j2 a! `9 n; _) {
马召献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严重再障性贫血等70余种疾病。而在我国,白血病患者的数量以每年4万人的速度增加,其中,少年儿童占50%以上。
, V: x4 B! s6 \' s3 n+ N 由于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在亲缘关系上找到供者,只能依靠社会上的志愿者为其提供HLA(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而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 k% x8 C# C. K+ s
而目前,中华骨髓库的库存仅有100多万人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400多万血液病患者的需要,这就是要不断扩大库容量。* v Y. u C" r
市红十字会自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工作站以来,已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近3000人,其中14人实现成功捐献,使重症患者得以重生。
' N) d9 J3 e8 m6 r; c! w 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可见一斑。
( e- w: f5 O/ m0 l" a
8 N* S" s; n3 j9 \ 黄伟事迹简介:
4 u& }* F6 {( W$ t 2008年,发起成立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救援足迹遍布豫鲁苏皖等地。6年来,他带领80名队员数百次参与义务救援,挽救生命48条,打捞出溺水者遗体250多具,打捞群众财产价值超过650万元。
# c1 y8 n, }% o+ v U" I& k 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已成为商丘一个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黄伟也因此荣获国家和省、市多项荣誉。
4 L0 C, D. h$ Q3 C9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