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泰山钓夫007 于 2014-8-22 20:57 编辑
m1 B& v& N& N% N- t+ C% v7 R# e% h5 h
泰山
7 ~" Z( ]% _( X3 y) R; n* e v+ Y& J7 r. J; Z# k) w9 s
海拔 1,532.7米(主峰)
7 B( h) ?( a% ~7 a6 M; K8 x相对高度 1,505米[1] . o% Z0 G4 v6 z8 J
地点 泰山泰山在中国的位置
& |; ]1 a/ ~$ M7 M+ T) k地点 中国山东省泰安市
4 q+ h, @4 a, e$ |7 p# @座标 36°15′21″N 117°06′27″E / 36.25583°N 117.10750°E / 36.25583; 117.10750坐标:36°15′21″N 117°06′27″E / 36.25583°N 117.10750°E / 36.25583; 117.10750
0 W% Z( e$ g: z$ s泰山
. y+ e, [6 b. Z, U6 H7 r8 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 l& u; C' w; L- g5 |) m正式名称
$ R! Q; S: n; ]3 G2 ^: [英文名称* Mount Taishan
3 _" w( K( O" A9 }5 ^# E法文名称* Mont Taishan
' N. b. } |) e3 X, Z: T4 e: m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2]$ j5 y9 g9 h6 k* y
! n4 L4 ]; @. e0 Q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6 Z4 N. j0 Y2 [/ ^ 自然地理[编辑]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约1300米。
, N0 y- i3 L; p4 j% h; ?; A. v2 v# ]- O" [& c
地质成因推测[编辑]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3 ~! M' w. r! [! u! e4 D9 Y# _
6 a1 y9 j W9 C, U
气候植被[编辑]泰山因其高度,气候也呈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4 ~3 I* @+ B; w5 I+ K s- m
人类历史宏观影响[编辑]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3]。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4],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S, y0 I* {, t) F s
9 S) B% j: H3 S+ n8 w* \3 Q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构成了泰山风景。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三重空间(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条轴线(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的景观格局。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1460米,玉皇顶1545米,层层迭起,构成泰山的独特景观。- ]7 N6 C: B" J& A+ T+ ^
6 s+ }) ]6 t& G$ m3 _$ N7 {) ~" ^ 封禅/ B* \$ t9 C: f2 g1 C( T
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泰山是齐鲁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自秦以来,中国古代有12位帝王来此封禅朝拜。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一说汉武帝八登泰山,惊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5]。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被人认为凡是异姓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 Y6 N- d2 q( o4 M7 p
- s* N5 T! f2 `, a “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于天;“禅”是在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台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圆坛方台表示天圆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视为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而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所以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王者异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该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
7 M6 F- p: k4 z& g
0 d, X( d* j2 ]7 g宗教影响" W1 u7 m1 T* g; g7 y9 m% ?! S
增福庙
9 c4 S1 Q2 g" M8 R- r1 L Q泰山景点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 H$ g) k/ u: K
道教:据传说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祠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0 c" E* C8 O" V' {
文人墨客[编辑]数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被融入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等文化因素,构成了庞大的泰山美学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访此山,并留下诗句。孟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诗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等等。% h4 C) a' e0 J# ~
: n1 E2 h2 @6 O3 x泰山石刻8 } n! o k5 m
泰山上的石刻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道、受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刻、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为岱庙157块、岱麓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创建重修记、石经墓铭、颂岱诗文、提景及楹联等5类,大部分为自然石刻。# I2 L* v6 K. e8 X2 l! p
) U3 |. g/ a% j& g( }旅游景点
7 k1 d2 U; O9 G! z( Z8 ^ 从瞻鲁台观察到的日出遥参亭、正阳门、唐槐院、东御座、秦泰山刻石、铜亭、岱庙坊、汉柏、天贶殿、大众桥、五贤祠、三阳观、冯玉祥墓、普照寺、虎山公园、王母池、三叠瀑布、醉心石、对松山、中天门、孔子登临处、望人松、斗母宫、望仙楼、五大夫松、十八盘、壶天阁、舍身崖、天下第一山、白云洞、象鼻峰、无字碑、宋摩崖、丈人峰、月观峰、仙人桥、五岳独尊、孔子庙、天街、玉皇顶、碧霞祠、南天门、拱北石、唐摩崖、北天门、大/小天烛峰、望天门、尧观顶、姊妹松、元君庙、三折瀑、天烛瀑、玉泉寺、后石坞、青桐涧、竹林寺、无极庙、天胜寨、长寿桥、白龙池、傲徕峰、扇子崖、黑龙潭、彩石溪、钓鱼台、海眼、元君庙、桃花峪、黑龙潭。
& ^7 N4 |- B/ u* P$ q
+ O m( b: k8 D* Z" u" k1 q0 Y. A) d4 Y7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