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14-8-12 21:22 编辑
回访 最近,一直在网上关注着知青战友对北大荒的回访。 有经过周密策划的与旅游兼顾的对第二故乡黑龙江兵团的深度回访;有各地知青轮值安排的聚会与回访结合的故乡行;有三五结合穿插游和临时动议的“飞行访问”。更有扎根北大荒和多年漂泊异地闻风赶来的的老战友,还有对过去老领导老战友的专程探访。 年逾花甲的老知青满怀一辈子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到了晚年对自己要有个交代,那就是回故乡。自古就有“衣锦还乡”之俗,并说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不还乡,攒下一肚子的话向谁倾述? 知青回访突出的就是一个“回”字,只要回去就好。因为家务缠身,我已经缺席多次了,不差这一次。 2007年,一位罹患重病的战友,在丈夫女儿女婿的陪同下,不远数千里举家驱车回访自己结婚生子的连队,见见老朋友,看看老房子,说是要“了今生最后一个心愿”,半年后这位战友去世。 有人说,就想看一眼留下当年青春足迹的那个地方。 有的知青2008年回访被人断到想看一眼当年曾经的“那位”,呵呵,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你看,他们边走边聊,聊得多开心,可惜,女生害羞地用伞遮住了自己的身影。摄影师后悔不该打扰到他们。 “一见面,那是真哭哇!”唉,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老叟啼哭寻常事。 “我在我家门口那棵树下撒了一泡尿。”好特别的纪念方式,有点像老孙到此一游。 “被‘九三博物馆’征作展品那对‘老箱子’是郝本清家的。我在博物馆‘过去生活写照’这间屋子里还拍了照片。” 我在战友的相册里见到了生活在哈尔滨的战友郭正仪(上海知青)、陈丽娟(齐市知青曾参加漠河修路)夫妇,见到了至今生活在六连的天津女知青张大福,见到了参加大兴安岭修路的已经不能叫小隋的隋有臣。 在战友的相册里,我看到了心仪的久负盛名的“东北老航校”校址——中国空军和民航的摇篮。 相信,老知青回访一定还会继续。即使我们这一代作古,子孙们也会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