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三亞大東海景區碧濤洶涌,兩名游客不幸被其中翻滾的暗流卷入更深海域,隨后該景區救生隊5名救生員帶著救生衣、繩索等工具,將兩名溺水者從浴場中救起,避免了一起悲劇的發生。
“這已經是這一個月以來,我們救起的第二百多個游泳溺水者了。”該景區救生隊負責人林軍告訴記者,從端午節至今,大東海海域的天氣異常,大浪已持續一月有余,導致本月游泳溺水者數量激增。
記者從三亞市海事局了解到,今年以來三亞海上游泳溺水事故頻發,據統計,第一季度便有8人溺亡,已接近去年全年總和11人。溺水事故緣何頻發,如何避免悲劇發生?記者今天就此現象展開了調查。
暗流漩渦防不勝防
三亞海上搜救分中心辦公室主任符文光告訴記者,三亞的海水浴場主要分布在海棠灣、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等熱門旅游海域,這些地方雖然看起來都是被湛藍的海水所覆蓋,但是水下的地形卻不盡相同。
“實際上,在游泳池、湖泊中游泳與海中游泳不一樣。”符文光表示,特別是大東海海域,由於其地形特殊,海底被沖刷得坑坑窪窪,有很多深坑、海溝和斜坡,而這些深坑和海溝容易導致海水聚集,從而容易形成暗流,表面上看是海浪朝岸上涌,實際上是海水暗流往海裡抽。
“在海裡游泳要特別注意,有時一個地方的海水隻有齊腰深,但稍挪幾步就一下淹到胸口,特別容易發生危險。”三亞海事局通航處監督員魯鳴強告訴記者。此外,由於海岸線過長,很難掌握游客具體下水點,從而給監管帶來一定難度。
溺水者多數會游泳
據了解,大東海海灘長約1800米,有救生員68個。記者注意到,雖然每天都有人在海灘上不間斷巡查,而且每隔400米,便設有一個瞭望台,有專人坐在高處監視著海面,但是林軍感嘆,游客太多,很難全面顧及到。
“我們最頭疼的就是一些游客一意孤行,不聽從我們的管理,有時候還要惡語相向。”他告訴記者,一些游客不了解天氣和海況,無視海邊樹立的游泳警示牌,偏偏選在台風過后、大浪天、雷雨天或者太陽下山以后下海游泳,十分危險。
“去年6月18日,三亞八一中學2名學生在大東海游泳時溺亡,當時這兩個孩子就是自認為會游泳才下水的,結果被暗流卷走。”林軍稱,大多數游客我行我素,認為會游泳在海中游泳就沒問題,實際上由於海浪較大,海況復雜,在海邊游泳溺亡或失蹤的人多數情況是被海浪擊昏后被大浪裹挾,所以溺水現象時有發生。
三亞海事局老職工,有“海上活地圖”之稱的林儀勝老船長告訴記者,眾多溺水事故歸根結底,還是麻痺大意的思想在作祟。
沿海救援力量薄弱
6月10日,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在海南海事局舉行海上搜救志願者獎勵儀式,三亞藍天救援隊成為唯一受表彰的本土隊伍。但是很難想象,這支常年活動在海棠灣地區的專業救援隊,隻能用幾塊沖浪板來頂替沖鋒舟。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大東海景區救生隊,能夠出海參與救援的也僅有2艘摩托艇和一艘沖鋒舟。
三亞藍天救援隊隊長姜軍認為,溺水險情一旦發生就要快速救助,而一般事故發生后到搜救中心接到報警,中間已過了一段時間,失去了最佳的救助時機,加上此類事故多發於晚上,或者風浪較大的時候,也給搜尋帶來了較大難度,因此每一片海域都要配備一支救援隊伍。
據了解,三亞市游客較多的大東海、海棠灣、亞龍灣以及三亞灣,四個海域中,唯有三亞灣尚無專業的海上救援隊,與此同時,三亞灣的溺水事故發生頻率近年來呈增長趨勢。
“如南海救助局等政府救援隊伍,主要負責近海海域的救援,其船隻大多是大型船舶,由於擔心觸礁,難以參與沿海水域救援,而民警等隊伍雖然表現英勇,但是缺乏相關的救援技能,且機動能力相對較差。”姜軍感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