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落水就会救 不要一分钱” | 黄河上最专业的搜救打捞队面临身份尴尬 队员盼合法开船救人 | |
| |
他们被公认为黄河上最专业的搜救打捞队,连110、119、冬泳协会都向他们求助。每次搜救打捞,他们都是自掏油费,免费打捞,事后默默地离开。他们说:“俺是靠黄河吃饭的,俺干这些事,要对得起黄河。”这就是以中牟县王喜军为队长的黄河厉风救援队,他们先后从黄河里捞起过十几个人。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被誉为黄河上最专业的搜救打捞队,竟然是“黑户”,大多数船只没有“身份证”。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合法的手续,没有顾虑地去救人,让这个救援队继续谱写传奇。 □东方今报记者 邱延波/文图
禁渔期里最忙的渔民 4月1日开始,黄河河南段进入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对于普通渔民来说,是他们一年中最闲的时候。但是,从小生活在黄河边的渔民王喜军和他的队员却更忙了。“4月份天暖和了,到黄河边玩的人多,再加上中间有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最容易发生落水事故。”每年的禁渔期,王喜军都会和黄河厉风救援队的队员自发在河边值班,防止游玩的人掉入黄河。一旦发生意外,他们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以前,每到假期,到黄河边游玩的人多,总有意外发生。但从王喜军成立救援队后,大家“严防死守”,2013年五一假期,黄河厉风救援队所负责的河面上,没有发生一起溺水事故。“人掉下去了,再去捞就晚了,预防远比救援重要。”王喜军说。
黄河上最专业的搜救打捞队
王喜军,47岁,中牟县雁鸣湖镇司口村人,长年在九堡村附近的黄河上打鱼。去年农历正月十八,他和经常一块儿打鱼的万小广、徐万喜等16人成立了黄河厉风救援队,免费搜救打捞黄河落水者。
谈起成立救援队,王喜军讲了一件事。2012年的一天,一名男子在渔家乐吃饭时意外落水,饭店老板叫来附近的一条船帮忙打捞,现在已经是厉风救援队副队长的万小广也开着船过来搜救。饭店老板又通过熟人给王喜军打电话让其帮忙救人。经过五六个小时搜救,在离落水处十几里外的地方捞起落水者。令人欣慰的是,落水者虽然已经体力尽失,意识模糊,但被及时找到并救回了性命。
因为这件事,让王喜军感到一种责任,觉得自小就在黄河边生活,应该自发成立一个救援队,来搜救打捞在黄河上落水的人。以前大家虽然也救过很多人,但没有形成团队,无法进行有效的配合。有了救援队,互相配合,救人效率一下子高了很多。王喜军和大家商量,定下了救援队的规矩:救援时自己掏钱加油,救援后不能向家属要任何费用,哪怕是家属主动掏的感谢费,不能沾家属一分钱。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如今队伍越来越大,已经从原来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59人。现在的救援队,年龄最大的已经75岁,年龄最小的是王喜军的儿子王欣,23岁。队里还有4名女队员。
由于名气越来越大,连110和119有时也给救援队打电话,请求他们帮忙捞人。王喜军说,虽然119救人比较专业,但在黄河里救人是另外一回事儿,119没有专业的打捞设备,对黄河也不够熟悉,没法和自小生长在黄河边的渔民相比。
远赴河北救人,传河南人美名
今年2月6日,河北省邯郸市的赵某在当地滏阳河边吐酒时,落入水中。事发后,当地110、120、119先后赶到现场营救。一连6天,打捞都无果。当地的邯郸冬泳协会也加入了救援,但始终无结果。赵某的姑父曹先生是郑州市民,早就听说郑州黄河上有一支救援队非常厉害,他通过郑州冬泳协会会长李宏启联系王喜军。2月13日早6时,黄河厉风救援队的6名队员,与郑州冬泳协会的人员一道驱车奔赴邯郸跨省救援。王喜军说,当地有人听说请河南的一个救援队过来捞人,非常不解,担心会乱要钱。
在现场,王喜军和老队员梁正祥驾驶着冲锋艇,副队长万小广和另外3名队员梁建国、张伟、张庆伟下水打捞。15分钟时间,6天没有打捞上来的赵某被黄河厉风救援队捞起。事后,家属专门跑到郑州给救援队送锦旗。这次捞人,让救援队的事迹在邯郸传开。而郑州冬泳协会,也正式聘请王喜军为技术指导,协助指导冬泳协会救人。
王喜军说过最慷慨激昂的话是:“俺祖祖辈辈都在黄河边,见到人落水就会救,俺不要一分钱。俺是靠黄河吃饭的,俺干这些事,要对得起黄河。”现在,他们不仅在黄河上救人,只要有人打电话求助,只要能分得开身,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赶去救人。
生活艰苦的“共产主义”
救援队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黄河边的渔民,平时除了种地,就是靠打鱼为生。从去年到现在,这个队伍在打捞搜救之外,共同出去打鱼。除了各家自己种地的收入,所有人打来的鱼共同放在一起,所得的收入大家平分,颇像原始共产主义。“你看,打的鱼都在这里面呢,到时候有饭店来要,就卖给饭店。”王喜军指着黄河边上的一溜水泥池说,里面的野生黄河鲤鱼都是大家从黄河里打的,正在水池里游得欢。
去年,大家所捕的鱼总共卖了十万元左右,除下打捞搜救花去八九万元,剩余只有一万多元,所有人分下来,每人一年所得1600元。再扣除电费和伙食费,每人所得仅余1300多元。虽然所得不多,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干的事对得起黄河。“俺跟俺媳妇说,来吧,就当玩了,谁叫咱好这个呢。”48岁的梁正祥是救援队的老队员了,家里有六亩地,每年能收入几千元。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郑州一家技校,因为没有家庭负担,他加入救援队后,家人都同意,只要他高兴。去年,他让妻子张双莲把家里养的几十只羊全卖了,跟着他一起加入救援队。张双莲也成了仅有的4名女队员之一。
最专业搜救队渴望有个“名分”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名声在外的救援队,其实是个“黑户”。王喜军和万小广都说,在救援过程中,有工作人员问他们是干啥的,他们说是救援,人家问:“有证吗?没有证就不能开船,你们怎么救人?”他们才想起来,救援队里绝大多数船只和人员啥证都没有。据王喜军统计,目前救援队里,仅有3条船有证。王喜军说,他想让救援队里的船都有证,这样,大家下河的时候也名正言顺,救人的时候也更加理直气壮。但是,大家也不知道去找哪个部门。
“俺只是想要个名分,省得在救援的时候,人家来盘问,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我怕没有证,以后这个救援队伍会受到打击,救人难以为继。”王喜军充满忧虑地说。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